注册后,点击屏幕中间,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下次不管再哪里打开,都不会迷路哦。

关于丘吉尔的各种传记和评价汗牛充栋,用一篇文章肯定不可能说尽。

1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

1953年颁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一场巨大的轰动——获得这个全世界作家都梦寐以求的奖项的人,居然是温斯顿·丘吉尔——大英帝国的在任首相。

这个奖,让颁奖机构瑞典文学院打破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从没有颁发给过一个国家在任的政治领导人,但这次破例了。

又比如,诺贝尔奖在揭晓之前,一切都是保密的。但瑞典文学院事先通过渠道咨询了丘吉尔,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奖项——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丘吉尔获奖的作品是《不需要的战争》(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在1953年获奖之前,丘吉尔其实已经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不过,当初许诺一定会来现场领奖并表达_gan谢的丘吉尔,因为在百慕大参加一次国际会议而没有到场,代他领奖的是他的nv儿。

即便如此,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还是给予了丘吉尔超出规格的评语:“他是具有西塞罗文采的恺撒大帝。”

丘吉尔是唯一一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领袖。不过,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去领一个文学家的奖项,只是他“多面”特征中的表现之一。

2我们先从一些展现丘吉尔“多面”的小细节入手。

在《至暗时刻》这部电影中,丘吉尔的表现有时显得有些粗鲁,比如对新来的nv秘书大吼大骂,光着身子就从浴室里走出来(他是唯一一个在美国白宫曾*体面对美国总统的人——丘吉尔辩称他当时从浴室出来见到罗斯福时裹了一条浴巾)。

但事实上,丘吉尔出身贵族家庭,受的是非常完善的教育。

丘吉尔的祖上是公爵,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是勋爵,曾担任过nei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他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是一位富家nv,因为丘吉尔的外公是纳德·杰罗姆,美国著名的大富翁,他是纽约音乐学院的创建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股东。

所以,丘吉尔青少年时期就读的学校是英国的哈罗公学——不亚于伊顿公学的英国著名私立学校。

当然,丘吉尔并没有在这所著名的私立学校中表现出一位贵族子弟的应有水准,比如他的数学,每次只考十几分,甚至只有几分。后来丘吉尔去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该校与西点军校等并称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考了三次才考进,让他父亲_gan觉颜面尽失——丢了家族的脸。

丘吉尔体现出的“多面x”还包括颜值。

在《至暗时刻》中,丘吉尔肥胖、臃肿、口齿不清,有时讲话甚至zhui角边会泛白沫,但那时他毕竟已经66岁了,谁又能想到,年轻时候的丘吉尔,其实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jin_ru中老年后,丘吉尔的颜值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呢?这和他的生活方式有点关系。

年轻时的丘吉尔丘吉尔有晚起的习惯,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他一般要到中午才起床——因为他喜欢在床上办公。

他嗜酒如命,每天要饮用包括威士忌、白兰地、香槟在nei的各种酒j饮料。1931年,丘吉尔在美国遭遇了一次严重车祸(他当时忘了美国和英国不一样,车是靠右行驶的),住院期间,他想尽办法让医生把报告写成:“丘吉尔因为有严重脑震*,需要饮用烈x酒,尤其是在用餐时。”

他酷爱抽雪茄,烟不离手。有一个没有得到过证实的说法是,他一生抽掉了大约3000公斤的雪茄烟。丘吉尔曾命人专门为他制作了一种特制氧气面yinJ,前面开了一个洞,方便他在坐飞机时的高空非增压状态下,依旧可以抽雪茄。

但是,作为这些生活方式的一个“对立面”——丘吉尔活了91岁。

丘吉尔和他著名的“V”字形手势3丘吉尔的“多面”,当然不仅限于这些生活的小细节。

说说丘吉尔的“坚持”。

丘吉尔以“二战”初期坚决反对前任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闻名,可以说,他对胜利的渴望和坚持,是英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坚持不屈的最重要动力。

但是,为何当时以张伯伦为代表的“议和派”在英国拥有如此广泛的市场和支持?因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实被打怕了,惨重的伤亡让很多英国人都不愿意再一次卷入战争。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伤亡惨重的战役中,丘吉尔也要认领属于他的那一份责任——加里波利之战。

加里波利之战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1914年末,在西欧战场陷入僵持的时候,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凭借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

应该说,这个战略虽然大胆,但不失可行x。可惜的是,这个作战计划从一开始执行,就是一团乱麻。

英国赖以为豪的皇家海军一开始就出战不利,一上来先被土耳其人埋的水雷干掉了6艘战列舰。在这样的背景下,丘吉尔却毫不退*,强硬地继续驱动陆军强行登陆,结果遭到了土耳其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的强力阻击。

加里波利之战让土耳其指挥官凯末尔崭露头角,当时他只是一名上校,后来因为缔造了土耳其共和国,被称为“土耳其国父”。

这是一场“一战”中英国少有的屈辱战役:协约国最终败退,伤亡高达25万人,其中主要是英军,伤亡超过20万人。

因为这一战,负主要责任的丘吉尔在国nei受到了猛烈抨击,随后丘吉尔主动辞职,以42岁的年纪,去皇家苏格兰毛瑟枪团担任第六营营长,上前线亲自参战。

他也确实是硬气。

4于是就要说到丘吉尔的军事才能。

丘吉尔到底是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很遗憾,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表明他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过人的才华。

在丘吉尔自己写的有关欧战的作品中,他反复强T自己的军事观点:应该躲在战壕中消灭敌人,不要将宝贵的兵力耗费在西线的进攻战之中。

这一观点在“二战”开战之初,就被希特勒的闪电战狠狠抽了一记耳光——当法国人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国军队迅速甩到身后的时候,丘吉尔只能抛开自己“军事家”的执念,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为法国政府不断加油鼓劲。

事实上,在整个“二战”中,最适He丘吉尔的角色无疑就是“政治家”——对不少战役,丘吉尔只是简单地下令“不准投降”和“主动出击”。

如果英国没有一个敢独立思考的蒙哥马利,以及一个“超级大tui”美国,很难想象就算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幸运,英国军队后来的命运会怎样。

丘吉尔对蒙哥马利还是非常信任的。蒙哥马利曾对丘吉尔说:“我不喝酒,不抽烟,睡眠充足。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百的状态且捷报频传的原因。”丘吉尔回答说:“我视酒如命,很少睡觉,酷爱雪茄。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二百的状态指挥你获胜的原因。”

丘吉尔在“二战”中的另一大争议事件,是在法国投降德国后,法国海军已经宣布保持中立且德国承诺不会使用法国军舰的前提下,派英国海军封锁奥兰港,炮轰一直以来的盟友法国舰队。这次海战造成港nei的法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法军死亡1200多名士兵,伤300多名。不少落入海中的法国士兵宁可被淹死,也不愿意接受英军的救援。

除了军事才能,还有其他。

从小数学成绩糟糕,长大后投资美国股市几乎血本无归的丘吉尔,在1925年至1929年期间,担任了英国的财政大臣。

丘吉尔非常珍惜这个当“二把手”(首相之下最重要的职位)的机会,但在他任nei恢复的英镑“金本位制”,却为后人诟病至今——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但造成了英镑升值,使得英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国nei的经济大萧条和工人失业。

不过,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丘吉尔却也并非全都表现得一塌糊涂。

1917年,43岁的丘吉尔重返政坛,出任nei阁军需大臣。正如之前所言,丘吉尔是一个固执的人,在读书时并没有对科学创造展现出什么兴趣,但他在担任军需大臣期间,却敏锐地认识到坦克和飞机在未来的现代战争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议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当时刚刚在索姆河战役中崭露头角的坦克,据说名字就是丘吉尔起的——很多人也相信,只有担任过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才会把这种东西叫作“Tank”(大水柜)。

“一战”索姆河战役中出现的“怪兽”——坦克。丘吉尔曾不惜动用海军经费扩大坦克生产规模5丘吉尔是著名的“反共”人士。

1918年,俄国刚刚爆发“十月革命”后不久,国nei陷入nei战。在英国nei阁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坚决主张英国干预俄国nei战,将苏维埃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丘吉尔担任nei政大臣期间,最反对的就是社会主义,最痛恨的就是工人罢工和游行。他处理这类事件的方法有时非常简单:对着群众架起机枪,甚至大炮——结果他直接酿成了1911年伦敦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

在私下乃至各种公开场He,丘吉尔不止一次表达出对苏联以及对斯大林个人的厌恶。但是,到了1941年6月22日这天,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约550万兵力,大举入侵苏联——丘吉尔立刻意识到:英国不用再孤身面对德国纳粹了。

就在当天晚上,丘吉尔发表全国广播讲话:“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的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丘吉尔是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声援苏联的人,并且没有把承诺只停留在口头上。

丘吉尔和斯大林第二天,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法国北部的德国军事目标实施轰炸,希望能减轻苏联的压力;一批又一批由英国情报人员破译的德军进攻苏联的情报,开始源源不断出现在斯大林的桌上;英国海军开始冒着极大风险,在北极圈航线为苏联输送物资。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苏、英三国可谓同一个战壕里的坚定战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谢谢赞助,感谢支持!赞助后,进入全站畅读模式。有任何喜欢的耽美作品,也可在搜索页提交留言哦!3元1个月、18元7个月、25块12个月赞助时间未到又提示要赞助?【首页-个人信息】退出重新登录激活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中篇以国家之名:丘吉尔的另一面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阅读之家只为作者by张玮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中篇以国家之名:丘吉尔的另一面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