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过元帅的人再回头当士兵也很难成为好士兵。您别说,领导宏观管理惯了,又下台了,想再找一些具体的工作干,还真不如咱们平头百姓好找,你自己不讲究,可人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不放心。

老同学的情分不能不讲,再说郝老师不愿在家呆着,强烈要求工作,因此,过了几天,书记通知郝老师:暂时你先来乡里工作吧。

这种情况,有个比较专业的名词,叫做借调,也就是说,你领教师的工资,干乡里的活儿。

乡里那时候人员还不多,农村工作又实在很琐碎,郝老师到了乡里没几天,就成了乡里的大红人。

为啥?一是因为郝老师人好能干,二是因为郝老师和书记是同学。

郝老师写一手好字,乡里又经常写一些欢迎宣传一类的标语,乡里还经常写一些计划总结汇报材料啥的,郝老师就全包下来了。

抄抄写写的活计郝老师做的得心应手,他去了乡里,好像乡里的工作也条理细致了许多,上级看了这些标语,读了这些材料,都忍不住夸几句,领导在会上还经常表扬:你看人家xx乡的工作,就是做的到位。

乡丨党丨委、政府那时没有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所以郝老师这个编外人员就等于同时干着丨党丨委办、政府办的活儿,书记乡长对郝老师很信任,丨党丨委政府的公章就由他这个“编外办公室主任”保管着。

当然大事有人主事儿,一般的小事儿,正常盖个章啥的,郝老师也能主个一大半。

古道热肠的郝老师在全乡父老乡亲心中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师”,倒不是他能给人办多大的事,是群众只要有事找他,他都热情接待,办别人的事儿比办自己的事儿都要上心,自己因为能力有限办不了的话,就想法设法给你找关系。

一来二去,全乡老百姓,不管年龄大小都亲切地喊他“老师”,他的大名“春生”好像别人遗忘了似的。

因为是同行,郝老师对到乡里办事的老师更是热心,老师们一去办事,不管是不是找他,他都叫到他办公室,到点茶水,聊聊天,有时管事的人正好不在,郝老师就说:“你把手续先放在我这里吧,我办好后给你送过去,再怎么说,我的工作也比教书代课的人清闲。”

有一天,被辞退的姚老师找上门来了。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109)(2009-03-0913:58:35)

标签:教书这活儿新书记幸福教书匠杂谈

分类:心路历程(连载)

什么是幸福?

其实我对郝老师一直有好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也不是因为他和我是一个村的,还因为郝老师对我多少有点知遇之恩,我不是在学校团支部担任宣传委员嘛,这官帽就是郝老师送的,虽说官小得不能叫官,可这是郝老师对咱工作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而且,郝老师还露过口风,时机成熟的话,就提拔我当校团支部书记。这下好了,郝老师被撤,我的升官梦自然也就泡了汤。

不仅是我,谁也对郝老师有好感,因为郝老师对谁也不错,包括姚老师,尽管他被辞退和郝老师被免职大有关系,他却有啥事都喜欢和郝老师商量。

郝老师到了乡里没多久,姚老师就找上门了,说自己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教书这活儿就是挣得再少,自己也喜欢干。

郝老师说:“没问题,你的事包在我的身上。”

郝老师就和接替他的孔东来校长打了个招呼,孔东来校长说:“没问题,明天就让姚老师来上班。”

真痛快,当然痛快,郝老师的同学是乡里的丨党丨委书记,郝老师在乡里又很吃得开。

正正当当最能站得住脚的理由是:姚老师确实是很好很好的语文老师。

上一届乡里的领导处分姚老师,不是因为姚老师教不了书,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墙洞”事件,而当时的情境,不处理几个责任人还真说不过去,如果放到今天,从“安全压倒一切”的角度去处理,恐怕姚老师等人还有更大的苦头吃。

处分也好,处理也好,都不是目的,都是一种手段,过一段时间,当时的“事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对“事故责任人”还是要安抚一下,给个“交代”的——“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当时也是不得已啊,当时那种情况下,不得不给“大家”一个交代啊。”

何况,处分过姚老师的领导们已经换了个地方去别处领导去了,姚老师的重返校园就更显得出奇地顺利。

姚老师重返校园,很珍惜来之不易的第二次机会,可以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到学校里。

后来,当了教导主任了,后来转正了,后来当校长了,他当教导主任的那段时间我调离了,不过听说他把教学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他当校长后,我去了他的学校,是去参观,他把一所农村小学搞得生机勃勃,人也变的乐观自信了许多。

那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是幸福?”——这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很多同事,包括我,教书教得时间长了,很累很麻木,专家们说这叫做“职业倦怠”。

在姚老师身上,看不到“倦怠”,看到的是“乐此不疲”。

于是我对幸福下了个定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我喜欢干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应该干什么,所以我活的很累。

还有比我更累的人,老想干出点名堂可老是干不出名堂来,比如,我的新校长,我教书历程中的第三位校长:孔东来老师。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110)(2009-03-2410:00:00)

标签:教书匠郑板桥办法教书这活儿杂谈分类:心路历程(连载)

捎带一下郑板桥郑老师

孔东来校长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出人头地。其实,人都有梦想,不过大多人在四处碰壁以后,就把梦想藏了起来,不再孜孜以求。

孔东来不这样,在城区的初中当副校长的时候就锋芒毕露,因为爱主事儿,主的事儿超过了一个副校长的职权范围,所以当时的女正校长把他给“晾干”了,不让他管事儿了。

后来被邀请到桃李中学,陶李村给了他很大的权,他终于体会到自己说了算的滋味。说实话,在桃李中学,孔东来把学校搞得很不错,基本上把个乡办初中压得抬不起头来了。

把乡办初中比下去,不是孔东来的最终目标,他的目标是:他管理的学校要把全县所有的初中都比下去,尤其是把女正校长的城区最大的初中比下去。

那么,桃李中学毕竟是一个村办小初中,这样的舞台,很显然太小,孔东来不满足在这个小舞台上唱戏。

因此,他一直都瞄着乡办初中校长这个位置,“爱情通道”事件在全乡传得沸沸扬扬,孔东来同志功不可没。

如今,如愿以偿了。

已经是乡办初中校长的孔东来同志决心大干一场。

乡办初中什么都不缺,就却一样东西——钱!

之所以一个村办的小初中能把乡办初中打垮,也是因为陶李村经济实力太强,各种教学设备以及老师们的办公条件福利待遇都能跟上,大家出了力,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乡办初中连笔墨纸砚甚至一支蜡烛都控制着发,老师们的补助又总是记了帐,这样的工作环境能维持着把学校办下去算是不错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当老师的还提钱?现在的老师啊!

老师也是人,是人,没有钱的话,日子就过不下去,不是现在的老师没钱的时候要诉诉苦,过去的老师也诉苦。

郑板桥大家都知道,画竹子的那位,后来当官了,原来也是一个教书匠。

高风亮节的郑老师,写过一首《教馆诗》,各位听听——

“教馆本来是下流,

傍人门户度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

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

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

遮却当年一半羞。”

郑老师是吃过没钱的苦啊,特别同情没钱的人,后来当官了,那时候当了官经常断案子,郑老师遇到有钱人和穷苦人打官司的时候,有一个古怪的原则:一般是判有钱人输,有时候不管有钱人是不是有理。

孔东来校长其实和郝春生校长一样长着一个脑袋两条腿,也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他有办法搞到钱?

办法,不是没有。

看你敢不敢想,光敢想还不行,还看你敢不敢做。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忧思(111)(

新公章上面用了一个繁体字

钱这个东西谁也离不了,学校更离不了,因为学校是花钱的地方,不是生钱的地方。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教书匠zdh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