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终于,我在平生第一次被父亲狠狠揍了一顿的同时也让父亲平生第一次在三圩镇颜面扫地。我在家躺了一星期,用不吃不喝向父亲抗议。父亲铁青着脸,好几天不说话。母亲则发动了亲友,采用车轮战术,轮番劝说。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我让步了,重返校园,冲刺高考。事后,母亲告诉我,为了让我能返校读书,父亲送出了十斤牛肉,全是上好的腿筋瓜。

我从同学口中得知,巧云在我回家的同时也含着眼泪回家了。她上蟹塘帮她父亲养蟹去了。巧云的爸爸是个养殖专业户,在大纵湖有很大面积的一块水面。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西门桥。远处,万家灯火。幽蓝的天空中,有几只不知名的大鸟在盘旋追逐。清冷的夜风吹在我的脸上,有些凉意。路灯光照耀的天空下,弥漫起腾腾雾气。桥下的驳船不时传来呜呜的喇叭声,伴着几分苍凉。站在桥上,我茕茕孑立,顾影自怜。我感到我像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又像水中的浮萍,没有方向,孤独而无助。

我是一个漂泊者,一个流浪汉,正在人生的羊肠小道上,踽踽独行。今后我就要一个人在凤城生活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一切只能靠自己打拼。也许,这就是人生。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对是错,开弓没有回头箭,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感到,我就像是电影中奔赴刑场的共产党员,壮怀激烈,悲壮慷慨。大学里,班主任老师常常告诫我,要学点真才实学,要有一技之长,我当时没有好好琢磨啊。现在终于领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我想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一次次挫折,没有停止他的奋斗和追求。我想,我也应该像他那样,珍惜青春年华,踏实工作。羽翼丰满后,我要自主创业,干出一点名堂来,回报父母,回报家乡。

6

回到出租房,正好九点。我赶紧洗脚洗脸,上铺睡觉,半个凤城跑下来了,真累。迷迷糊糊之时,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我睡眼惺忪,很快,一跃而起。

王木匠带着一帮人进来了。除王木匠外,还有三男二女,似曾相识,但又记不起来。王木匠满脸酒气,指着这群人:

“不好意思,把你好梦搅了。介绍下,这几个也在凤城打工,全是我们三圩的。”

“这是邹熏烧家的公子,大学生,在开泰上班。”王木匠在介绍我的时候明显把“大学生”三个字加了重音。

没有足够的凳子,男同胞只好全挤坐在我的铺上。从面到点,按部就班,王木匠开始一一介绍:

“这是贵锁,我高中同学,在兴泰机械厂,来六年了。”

“你好,大学生。”贵锁冲我伸出了手。我细细端详:中等个,四十岁不到,平头,四方脸,眉毛粗黑,目光有神,显得沉稳自信。从握手的力度看,我感觉到贵锁从事工作劳动强度不小。一刹那,我想起了,贵锁在镇上开过小店,卖过农具。

“这是徐阿三,刚来几天,还没有找到工作。”我顺着手指看去,这是个皮肤黝黑的男人,个子不高但结实粗壮的,应该有三十五六岁。阿三先是抓了抓自己的头,然后朝我伸出了手,不停地朝我友好地傻笑。木匠转过身指着年龄大一点的女人说:

“这是翠芳,我弟媳妇,贵锁的家里(兴化人称老婆),在江洲路‘巴蜀酸菜鱼馆’打工。”

“这是银珍,翠芳的侄女,等于我侄女,在金鹰国际服装柜台上班。”

翠芳,银珍都朝我点头示意,笑了笑。木匠最后指着他身边的男孩说:

“这是永贵,我新收的徒弟,三圩镇仇家墩的。”永贵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稚气未脱,腼腆得很。看到我注视着他,有点不知所措。

老乡在一起,总有拉不尽的家常,谈不完的话题。如果在三圩,我们这几个人肯定坐不到一起,但在异地他乡,情况就不一样了,嘘寒问暖,互诉衷肠。更多的时候,我是个忠实的听众。一番理顺,终于弄清了这几个在凤城打工老乡的关系。贵锁和王木匠高中同学。那时的三圩高中比安丰高中有名,王木匠为了能读三圩高中,初中时就转来了我们镇。后来木匠上高中时“早熟”,成绩不好才学木匠的。贵锁的女儿蓉蓉在凤城上高职,学的是旅游,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她住宿了。阿三是翠芳的堂弟,从三圩刚来凤城几天。永贵是王木匠做工时认识的,初中毕业后,高中没有考上,职中又不肯上,于是只身出来闯荡,钱没有了,想找在温泰做生意的舅舅,舅舅一家去苏州管情了,没办法,人情大似圣旨,幸亏遇到王木匠。他现在暂时和阿三住在贵锁家。贵锁住在厂里的旧厂房里,环境差些,但面积不小。几个人中,徐阿三好像最老实,榆木疙瘩一般,三拳打不出个闷屁。其他几个倒是很活跃,很兴奋,不断交流着各自的信息。

“老秀才的闺女和相好的私奔了,那男的大七八岁呢,还拖个五岁的男孩呀。”

“镇西头李寡妇的女儿害宝宝了,六个月了,她才十八啊!”

“秦老爷子的孙子调凤城了。还是那句话,玉皇拜财神——有钱狠啊!”

“李寡妇侄子在温泰逑得不丑啊,去年弄了十几万呢。”

不知不觉,上晚自修的桂才回来了,我们曲终人散。

临走的时候,王木匠掏出一张徐阿三的身份证给我:“多关心点阿三,他还没有工作呢,你辛苦跑跑吧。”又转过身对大家说:“振鹏是我们这里的知识分子,以后大家有事多和他商量商量。有机会大家聚聚,我请客。”

我们约定,下周日聚会。

7

我真的没有想到,凤城有这么多的三圩人。我只知道,三圩人去苏州无锡的很多。多年以前,到了腊月,回三圩的车票总是紧俏得要命,买张票还要托张三,拜李四的。我听我父亲说过,二十年前,镇上不少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到苏南了。这些人什么都干,弹棉花,拾荒货,种蔬菜,什么赚钱干什么。他们以苏北人特有的质朴、踏实,在苏南默默打拼着,基本上混得都还不错,衣食无忧,机变灵活一点的人,甚至发了大财。不管谁,发财之后,肯定要衣锦还乡的。三圩镇一个外号叫矮冬瓜的,以前在镇上平平庸庸,人见人嫌。后来跟镇上人到了无锡,专收废品。现在不仅在无锡买了一套房子,还娶了一个无锡姑娘。春节回来时,两口子在三圩镇街上散步的时候,羡慕死了三圩的男人。女的整整比矮冬瓜高一头,身材长相都没有话说。

不过,也有不少人说,顺风顺水的毕竟是少数,出去打拼不容易,特别是现在。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啊,毕竟“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反面例子也有,三圩镇有个叫季明的,在三圩镇生意做得好好的,听说苏南能赚大钱,热血沸腾,也带了老本去无锡开服装店,结果折得血本无归,还是回到三圩重操旧业,从头再来。现在的季明,谈到过去,总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管你金窝银窝,总不及家里的狗窝。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啊。肥吃不如瘦困,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

床前明月光》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陆泉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床前明月光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