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如果不是欧小楠久不久会寄来一张明信片,雷鸣可能认为她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无论雷鸣写多长的信给她,她都只是用一张明信片打发雷鸣。

雷鸣小心地把明信片放到床头柜中,欧小楠寄来的明信片已经有近20张了,就是只有一封刚刚去南韩时写的一封报平安信而已。

痛苦的时候,雷鸣最思念的就是欧小楠,但他感觉,欧小楠好象并不适合他。

雷鸣关上床头柜,他相信欧小楠在异国他乡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事,再过半年,欧小楠就回来了,雷鸣眼里充满渴望,深夜才沉沉入睡。

第一五四章潜规则

卢仕明是民一庭的副庭长,但他在多个法庭工作过,在法院的人脉极厚,说话的份量比一般的副院长还重。

作为一名律师,雷鸣也想过要和法院法官交好,特别是象卢仕明这类资深法官,雷鸣是很想交往的,但雷鸣的骨子里没有媚骨,根本下不了脸来讨好这种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的人。

雷鸣这种风骨,加上他没什么后台,所以注定他得不到法官的照顾。但话又说回来,有实力的资深律师是不怕法官的,但雷鸣不是资深律师,雷鸣去开庭时,一般人只把他当成一个实习生,只有部分法官知道雷鸣是执证律师,并且是法律事务所主任。

卢仕明在法院工作20多年,早就混成精了。他对雷鸣的意见一是来自雷鸣阻止他逼杨淑喝酒、让他丢了面子,另一方面,雷鸣平时没有讨好他也没有讨好其他法官,就连一包烟也没有给法官送过,这让卢仕明很脑火。当然卢仕明并没有直接地影响别人办案,他只是暗示就够了,比如在那个欠款案中,他就对办案法官说:“这个案是雷鸣办的,这小子,嗯,难讲话啊。我个人认为,这个案,原告当年为什么给人家借款呢?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告肯定得到好处了。这类案件,拖几年还款总是应该的,利息嘛,我感觉没必要了”。

他口头上影响别人,没文字也没录音依据,别人不按他意思办也不好,反正卢仕明是半个领导,判决书要经过他签字,所以就按他的意思办了。

到后来,卢仕明则主动去办雷鸣代理的案件,别人则只能由他胡来了。偏偏主管民庭的副院长是刚刚从乡镇调来的,业务不精,就让他一再得逞了。

一位资深法官曾经说过,基层法院的案子,有相当多的判决是有问题的。当初此言一出,一些别有用心的法官就象捞到了救命稻草,更加不注意案件的质量了。直到高法下决心办了一些重要案件,才让这些人有所收敛。

有的法官更明目张胆,办错案之后,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就这个水平!”

因为法院及时纠正了三个案件,没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也没深究卢仕明的作为。其实就是法院想深究下去,也会得不到任何结果,毕竟卢仕明不是一般的狡猾。

黄耿和雷鸣坐在江边的茶吧里,说是喝茶,却上了近10个小吃,还上了一瓶白酒。

黄耿是有律师资格证的,但他不是考试得来的,是当年评上的,不过他多年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也是法律专家了,在一些具体的协调方面,雷鸣还不如黄耿有能耐。黄耿的家族在武县根深蒂固,别人自然就怕他三分。

“雷鸣,法院的事是不是我帮你协调一下,请他们领导出来坐一坐?”

雷鸣思考许久,说:“可能没用了,过了沟通的最好时机了”。

“你自己自己考虑吧,你现在可是事务所的顶梁柱”。

“开年再说吧,我敬你一杯”。

两人喝了一杯白酒,黄耿又说:“要是有吴大伟那种名气就不用求法官了吧?”

雷鸣说:“可能吧,我就没发现他求过法官的”。

雷鸣想了一会,又说:“黄哥,你帮我弄一个明年脱产进修的指标,我想到正规的大学读本科”。

唐培在江宁市办了函授班,雷鸣为他拉了近40个学生,黄耿和雷鸣也参加了,只不过上这个班不需要单位同意,雷鸣想到大学里休闲两年。

“你想脱产,可能不行,你再离开,司法局这个所就瘫痪了”。黄耿直摇头。

“那我现在在这也不是没用吗?我成了票房毒药了”。

“呵呵,你别灰心,别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武县没几个律师的,不如这样,过年时我在家摆几桌,主要叫法院的和司法局的过来,到时你给他们多敬几杯酒就行了”。

雷鸣连连摇头,说:“我的事情我来处理吧,黄哥,你的心情我领了,谢谢了”。

不是雷鸣清高,而是雷鸣确实拉不下脸来求人,特别是象卢仕明这样的险恶小人。

黄耿心想,雷鸣这种人,性格过于刚烈,要是过不了这一关,可能就沉默下去了,但要是他过了这一劫,也可能就出人头地,只能祝愿他好运了。

雷鸣自己也想: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只有等待法院的人良心发现了。光有法院公正还不行,群众不认可,自己再厉害也不行,所以就不再求法院了,大不了改行,狗爱xx的,我就不求人,我就不信我没办法了!

幸亏雷鸣有经济头脑,带着几个几乎是法律外行的人,半年多时间硬是弄了不少钱,除了各项开支,还有10多万元可以自由支配,几个职工和两个局领导,年终每人还能分近三万元,让大家高兴得不行,以前每年年终最多也只能分一万元。

雷鸣想,只要有了钱,大家就不会造反,自己就不会马上下台。只要不马上下台,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司法局一般职工也能从律师所拿500元,这已经很不错了。局里过年也不过发500元。

和黄耿分手后,雷鸣直奔仙湖开发区。过几天李玉梅就和罗少武举行婚礼了,雷鸣要过去落实几件事。

当初雷鸣建议他们在仙湖买地建房子,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地价已经涨到四万元一块,而年初他们买的不到一万五千元,光地钱就已经升值两万多元了。当初公司员工买地的人有10多个,大部分还没有建房子,个别人还转让出去了,第一批建7栋房子,包括李玉梅就和罗少武一栋、罗盛敏和罗小月一栋、卢建东一栋、黄新龙一栋、王莹一栋,雷鸣自己建两栋。

王莹建的一栋房子是雷鸣出的钱,这事只有李玉梅知道。几栋房子都装修好了。7栋房子占仙湖开发区最好的大街第一排,雷鸣的两栋房子占第一排头两间,七间房子共同设计、共同施工,采用欧式风格,成了仙湖开发区的样板房,池化集团的经营部就租用雷鸣的房子,已经变相成为开发区宅基地的零售处。

经过一年的努力,纳怀公司唯独剩下的一家超市已经急速扩张,经营面积达一万平方,不过雷鸣的股份只占5成,刘梅占一成,其余四成股份由其他人持有,李玉梅、罗少武、罗盛敏、罗小月、杜花、李二强等人都占了2%,这是雷鸣送给他们的,而王莹姐弟和女儿各占了2%,已经是超市第五大股东了。

雷鸣当初在超市的投资不超过过百万元,而经过刘梅运作,另外一家公司以200万元入股,却只占30%的股份。不过也应了超市越大投资越少的说法,现在超市进货不仅仅不需要付现金,还可以收上架费!

年底了,超市的生意旺极了,公司推出的“西江大礼”虽然被几家公司仿照,但刘梅的营销力度很大,在“西江大礼”项目上有信心拿下200万元的利润。

晚上12点,公司的车子才送李玉梅他们回来,雷鸣和李玉梅、罗少武、罗盛敏、罗小月、王莹看过李玉梅和罗少武新房,看到他们一点家电都没有,当场表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你们别买了,我说过我要送嫁妆的”。

李玉梅当场给雷鸣一个熊抱,说:“你可解决我们大问题了,你是我真弟弟就好了”。

雷鸣笑呵呵地说:“你要是我亲姐,我就要向你讨钱了”。

李玉梅好不容易松开雷鸣,雷鸣发现罗少武脸色有点难看,罗小月也一脸地渴望,想了一下,说:“你们两家,我也要送一样东西,你们自己在超市选择,两千以内我来结帐,算是你们进新房的礼物”。

其实雷鸣根本就是做样子给他们看的,几家人和王莹要在过年前搬新房,雷鸣早就想好了,给王莹买全套的家俱家电。

看到王莹一脸兴奋而又妩媚的模样,雷鸣不禁想:自己和王莹,如果没有金钱维系,到底还能不能在一起?这难道也不是潜规则吗?自己不想接受法院的潜规则,其实自己也是局中人!

第一五五章躲

过年前,纳怀超市临时请了100多人帮忙,才能勉强解决用工荒问题,但李玉梅他们仍然忙得脚不沾地,直到结婚当天才不在超市上班。

李玉梅、罗少武的婚礼无疑是另类而排场的。他们的新房布置在仙湖开发区,大门对联的横批写的是“李罗联姻”,细心的人一眼就知道,这是罗少武到李玉梅家上门,是上门女婿。

罗少武面子有些薄,但李玉梅家又不依不饶,说罗少武家在几百里外,这宅基地又近李家,又是李玉梅的名字,李玉梅出大部分钱,所以一定按罗少武入赘来办婚礼。最后雷鸣建议折衷处理,即在仙湖开发区新房办婚宴,其他仪式一概不搞。但李玉梅家人仍然贴出很雷人的对联。

婚宴由马一英的酒家提供服务,在开发区的几栋新建的房子里大摆宴席,原纳怀药业的管理人员、现纳怀公司的员工、十里亭的老板们、纳怀村的乡亲、两位新人的亲友,外人都传说是雷鸣的姐姐出嫁,所以雷鸣的一些朋友象黄新龙、魏真铭、何富龙等也不请自来,罗少武贫穷的老家来了20多人,看到罗少武在省城有家有业有朋友,也没住在女方家里,欣慰不已,根本不把罗少武入赘当成丑事,这让罗少武和雷鸣宽心不少。婚礼一共摆了近80桌,专门安排了两部大客车接送客人,礼金收了6万元多元,扣减酒菜开支,还盈余4万多元,让两家人高兴不已。而雷鸣作为婚车司机,并且他未婚,按风俗新人要给他打红包,李玉梅竟然打了一个6666元的大红包,摸着厚厚的红包,雷鸣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后面在李玉梅妈妈的劝说下收了下来。

雷鸣在婚礼现场忙碌的时候,县法院民庭也召开座谈会。这个座谈会表面上是请相关部门提意见,然后安排聚餐。主要请业务上有来往的部门和县里的相关企业来座谈,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过年前的收礼会,各律师事务所、各重要企业、县里一些部门都会附上一个大小不等的红包。他们邀请的范围不大,不是每个单位都收到请帖,而是主要单位才会收到,一般会控制在50个以下。武县律师事务所也收到了邀请函,指明要一位领导参加。但雷鸣考虑再三,让王志林带了1000元红包参加座谈会。谢基为此给他打了两次电话,雷鸣均以姐姐结婚为由拒绝亲自参加座谈会。

律政风流》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律政风流第1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