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原来你是打的这个主意啊!”朱家清笑着向转移的后背靠了一下,“你看这样行不行,不要搞什么借调了,他是研究古代学的,在古代也是有经济的,我知道他对过去许多朝代的经济发展都做过研究,让他现在加入你们的新研究也说得过去,不如这个课题就有你们两个系共同搞,你当课题组长,让李凡当个小组成员就行了,至于说课题小组的经费嘛……只要校委会批准了你们的课题申请报告,那就不是问题了,哪怕学校里整不来,你守着有钱博平那样的大老板,还怕拉不到赞助吗?这样,你这个课题小组就有了人、有了钱还有目标,搞成啥样就要看你们的研究成果了,不过以我对李凡的了解,只要他花心思就会有结果。”
林正之虽然没有达到把李凡挖过去的目的,可却也是与李凡联系上了,只要学校里对课题申请报告做了批复,那今后去找李凡就是顺理成章的。
林正之之所以如此急迫的要开这个课题,那也是因为在国际上的几个知名的学校都已经把陈氏电子作为一个课题在进行研究,尤其是美国的几个常青藤学校,初步的研究报告已经在相关的校刊上发布,林正之正是因为看到了那些报告才动了心思,在他看来,陈氏电子是一个典型的表皮红心的华人企业,至少在其公司里,目前还没有聘请一个来自欧美的学者和科学家,对外,陈美生坦言,成本太高,他拿不出那么高的薪酬去聘请那些著名的专家,对内,陈美生也坦言,那些银样镴枪头的专家不要也罢,他早年在硅谷打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许多专家也就是仗着一次或者二次的业绩,然后就躺着享受一辈子的高薪待遇。
实际上,陈美生早就看穿了美国企业里的一些猫腻,许多环节是因人而设的,在许多程序里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字节,弄得许多操作程序编的越来越大,许多行家都知道,诸多操作程序里,九成的编程是用不上的,比如,前几年的“视窗”pc操作系统里,为了让客户可以在装机的时候就可以把电脑里的许多硬件安装上驱动程序,于是,就在操作系统里合成了各种型号硬件的驱动程序,当各类硬件多到数不清的时候,捆绑在系统里的驱动也就多到数不清。直到后来有了“云”概念后,这种累赘加无效的捆绑才算是改善了,可还是有诸多的程序背捆绑在里面,而一些十分重要的软件,又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你必须还得花钱去买。
资本运作发展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许多行业里的高管实际上就是靠名声混饭吃了,而诸多中低层的技术人员就靠在关键的位置上打拼,一旦出了成绩,就能跻身到高端管理层面,如果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那就会沉沦一辈子。许多人为了达到晋升和找到机会,这心思就不是用在研究上而是用在“内斗”之上了,至于企业发展如何,与他们没有关系,这也是在次贷危机发生时,美国诸多百年老店坍塌的原因,通用的ceo可以坐着企业是专机到华盛顿去讨要资助,一个百年的投行ceo可以让企业无控制的去投机,结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美国的工业体系开始了大面积空心化,就连著名的运动服装品牌,在美国也是一件衣服都制造不出来,全靠在海外其它地方代工,这就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吗?
不光是美国如此,在欧洲也是一样,当欧洲享受了工业化带来的红利之后,他们就开始大吹特吹“环保”“生态”“自然”等等新概念,并用他们的标准和概念去对发展中国家横生指责,把本来是自然发展的社会经济过程上升到意识形态方面的概念。西方人的这一套不仅忽悠了别人,也忽悠了自己,这就是现实。
有社会学家说,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结构各方面的层次更加显现,他认为,处于最基础的就是理论研究,没有理论的指导,所有的人类活动就是没有目标的,就是盲人瞎马,而处在关键的环节却是“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社会实用科学”,而“社会实用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资本运作”,他认为,在高级层面上,华人才刚刚开始,还不具备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这个说法其实也从某些程度上左右了国内的一些学术研究,甚至还有许多人以这个理论为依据,全盘学习西方的资本运作,在社会上形成了诸多怪现象,虚拟经济大行其道。
林正之的报告很快上交,更是很快就批了下来,于是,由经济系和古代学系共同组建的课题小组成立了,林正之挂上了组长的名号,自己手下一个叫厉箜韬的副教授是经济系那边出的主要研究骨干,剩下的就是林正之带着的几个经济系里的研究生,其中还有一个某地的在职研究生,而李凡则是带着一名研究生加入。
看着这个课题小组,李凡感觉不伦不类,那个在职研究生实际上某民企里的首席执行官,叫云麻清,说起来名称够唬人的,可是知道内情的都知道,这就是个专门在公司里打杂的,干别人不想干事情的高级大秘书,是属于董事长看好,ceo感到威胁的那类职场鲶鱼。而林正之更是清楚,那小子缺少的就是从他这里混一张经济管理类的博士或者硕士的文凭,没有这张文凭,董事长再怎么想栽培你,在董事局里开会还是无法通过更高一级的任命,这就是当前职场上的现状。
云麻清是主动要求加入到这个课题小组里的,为了能进入,还象征性的给课题小组拉来了小小的一笔赞助,他坦言,进入小组就是想把如何对企业搞资本运作这套东西学个全,他觉得,资本运作太具有魅力了,如果自己学好了,走到哪里都不怕,他就是因为少了这个方面的知识,想找更高一级的职位去应聘很难。
“陈氏电子的第一笔投资应该算是天使投资,对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了,而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辰全集团的钱总的确是高人,这几年来,经他的投资已经在各地有了建树,虽然他很低调,可他控制资本的水平还是叫人刮目相看,谁要是靠上这样的大人物,想不发财都难啊!我记得,当年许多网络企业都是依靠这样的天使投资起步的,包括当下最厉害的几家,我认为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课题小组第一次开会,那个自认为是小组里富豪的云麻清就抢先发言,他在进入这个课题小组之前,也的确是去搜集了不少资料,所以,他敢说钱博平给陈美生的第一笔投资是“天使投资”,他甚至感叹自己没有机会碰上这样的天使。
“你的意思是,只要有投资,谁都可以成功的进行企业运作?”古代学系的研究生贾小平问道,“如果那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列出一个投资模式来?给一些投资公司和投资机构一个规范性的指引?不过具体的理论我不太懂。”
“嘻嘻,你不懂跟着瞎起啥哄啊?我们到这里来是学习的,带着耳朵就行了。”李凡小声的对这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贾小平说道,“见面会上就说自己的观点,这个云老板还很霸气和张扬嘛,以后跟他讨论的时候要留个心眼,别叫真。”
“为什么?”贾小平疑惑的看着年轻的李教授,“都说你很厉害,给我说说。”
看到林正之的目光已经看向了这边,李凡赶紧闭嘴,用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会后再说”。这李凡打小就是在课堂啊会议上善于偷鸡的主,他哪里看不出林正之对他与贾小平的“窃窃私语”有了意见?虽然都是教授,可是林正之的教授级别要比李凡的高一级,论资格就更没话说了,足足比李凡大上20岁呢。
“那个……小李教授啊,你是不是也发表点意见啊,你们来可不是当看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