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那边上市配合,陈氏电子也是在上市的第三天宣布,已经完成了对更高级纳米级数的芯片加工工艺设计,并且进入量产阶段,而第一批代工的芯片就是欧洲芬兰的某个老品牌手机的芯片,这样,等于是帮助这个老品牌再次攀登手机顶级产品铺平了道路,老品牌的新闻发布会也在一天后在赫尔辛基举行,其产品的功能和快捷速度让许多当场体现的记者瞠目结舌,他们觉得这是王者归来。
连芬兰那老品牌都玩出了这样的花样,华商们会干守寂寞吗?国内几大品牌的手机生产商早已将设计的重点从原来的手机外形和手机多功能等表面文章上转移到了自己设计满足各类新功能芯片上了,这才是促进了手机行业的大发展。
有了这些利好消息,你让那股票能不噌噌往上涨吗?一开始就大笔资金砸进去的万丹公司、魏氏集团、王氏集团、鲁道夫家族,还有一些海外华商集团,在钱博平的忽悠下全都投进去了,一些企业正在发愁在海外的资金如何使用的时候,给了这个机会能放过吗?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把欧洲那些券商的机会给抢了。
“那群鼠目寸光的家伙活该赚不到这头啖汤!”霍夫曼咬着雪茄在那里得意的狞笑着,“我要不是推荐券商,受到法律的限制,我会把整个身家砸进去!”
他说是这样说,跟着他转的几个小券商却是听他的指点,第一天也冲进去了,仅仅三天,这些小券商就把前段时间的亏损全都捞回来了。要说,这资本运作起来,赚钱是真快啊,仅仅一个消息,一个新股票火起来,就让许多人大发特发了。等到一些股市解读员搞“事后诸葛亮”的解读时,就差被一群散户给骂死了。
陈氏电子也的确争气,三个月后,拿出的财务报告上表明,当年的盈利初步预估就达到了近五百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排名靠前的老牌代工企业,这个增长速度的确是让许多人吃惊,可是仔细的分析起来,还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其它代工企业的单打一布局模式不同,陈氏电子的代工范围非常广阔,由于是从低端做起的,积累了大量的低端需求客户,而陈美生又是个注重感情的人,绝不会因为现如今进入了高端领域后,就把大量的低端客户抛弃,而是在工业园里另辟厂区,建立专业生产中低端产品的工区,用陈美生的话说,蚊子腿也是肉啊?只要有利润,只要不赔钱就干,至少是可以养活许多香江的打工人员啊。
而高端的代工价格也不高,都在合理范围内,让许多华人手机厂商都不好意思了,主动的要求加价,可是陈美生并不为所动,他知道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他的研究下,许多繁琐的没有必要的工序都被他简化了,他的实际生产成本远远的低于其它代工企业,在这个前提下,他就觉得应该让利给下游企业,应该让国货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他还缺订单吗?
订单足,开工就足,在陈氏电子的工业园里,每天24小时的轮班倒,仍然有大批的客户在外面排队,对此,克里尔是坚决要求继续增加产能,他尤其对先在欧洲上市,后在华尔街上市表示了不满,虽然他也没少赚钱,可是,跟他相关联的一些人和公司没有获得好处啊,他能不落埋怨才怪了,为此,他要求希尔顿加紧把陈氏电子推向华尔街,弄得希尔顿这些日子也是连轴转的加班加点。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反对的声音已经不是那么强硬了,尤其是一些媒体,别说他们得罪不起广大的股民,不敢轻易的唱反调,就是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想着搭顺风车也去捞一把呢?什么是资本的角逐?这就是典型的资本角逐,美国资本加上华人资本,再加上有大批华商企业的兴起,原来库里他们想的事情太简单了。
陈氏电子在法兰克福那边上市后三个月,终于在华尔街隆重推出了,这次一上市定的股价就不低,每股高达25美元。有人问了,怎么定价如此之高?希尔顿的回答也很简洁明了,第一是美元贬值了,人家在欧洲上市都接近18欧元,难道在华尔街上市还不如欧洲吗?第二,看看人家公司的市值吧,仅仅半年时间就翻了差不多十番,你当是那些到股市上圈钱的野鸡公司吗?第三,如果你们嫌贵可以不买啊,看看最后谁吃亏。现如今的希尔顿可是不含糊,原来那个券商的领头羊菲利普已经不在了,因为在后续的几次动荡中没有抓住机会,让幕后的老板们都亏了钱,于是,那个菲利普被解雇了,至于说去了哪里?有人传说是去了里约,说的到南美那边去淘金,天知道就他那德性还能不能淘到。
陈氏电子的成功上位,引起了世界上诸多经济学家的兴趣,无独有偶,在中外多所著名学府里,已经有人开始研究这个课题,y大学自然也不会放过。也不知道经济系的林主任是如何知道的,跑到校部去找朱家清,希望把李凡借调到他的学系里干几天,这让朱家清是张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他盯着林正之看着。
“是我听错了还是你最近脑袋瓜子发热了?你借调古代学系的台柱子?他到了你们那里能干什么?是,我知道他很早就学过你们的课程,可毕竟术业有专攻啊!是不是?你到底是打什么鬼主意?是不是又想找谁要赞助?”
“不是,朱老,难道你不知道陈氏电子的陈美生是他的表哥吗?”林主任说。
“那又怎样?”朱家清用奇怪的眼神继续盯着林正之,“林主任,如果你是要研究经费,直接打报告交给校委会就行了,虽然你们的学系不算是科研部门,可是在学校里也是很受重视的,起码对你的报告我不会投否决票,你看如何?”
“不,不是要经费!唉!”林正之是那种嘴巴没有笔头厉害的人,一急眼往往还张着嘴巴说不出词来,他缓了口气才继续说道,“陈氏电子的爆发让国际上诸多经济研究者都感到奇怪,也都把陈氏电子的案例作为研究课题,我们自然也不能放过,目前是摸不着们啊,所以,我们想借调古代学系的李凡,他是陈美生的表弟,如果需要去找陈美生,咱不是有个捷径嘛!许多话我们不好开口可让表弟开口,您老觉得……是不是要方便很多?这也是我偶然翻阅资料看到的。”
“那你还不如去找钱博平哪!那可是你的学生,他也是李凡的表哥,现在,钱博平可是国内著名的企业家,他手上的资产规模可是比陈氏电子大多了,而且,陈氏电子最早起家的时候,还是钱博平去第一个投资的,这些你都没有调查?”
“查了,我都叫他写论文了,可那小子总说工作忙,推三阻四的。李凡就不同了啊,只要借调到我那里,那就归我管,我让他写东西,他能不写吗?”林正之露出一副狡猾的表情,“再说了,李凡是咱们学校的,出了成果还是咱们学校的,您说,咱们能把这样的研究成果落在别人的手上吗?所以啊,您还是松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