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的这种近乎于聊天的解说,还真是让学生们感到舒服,不过他讲的还是一般的远古历史知识,算不上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李凡强调是聊天的原因,一个大学教授,给学生们白话中学高中的历史知识,太跌份了。
“李教授,你跟我们聊了这么多,还是没说我们今天下午上课碰到的问题啊?我们可是想听听您是如何解释那个问题,历史系的教授连dna的理由都说了,还说,我们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血缘大融合的结果,这好复杂啊!”学生乙说道。
“这个……在这个方面,我没有认真研究过,同时呢,我也不想去研究,毫无意义,而且,现在一些人得出的那种结论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错,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方式是西方的方式,而作为东方人,我不那么想。”李凡放下空酒杯,一个学生特有眼力见的连忙又给满上,李凡笑着对那学生点头致谢,接着说道。
“说他们是对,反应到现代医学鉴定等等上,这种遗传还真是符合他们说的。说他们不对,那就是他们忽略了在远古时期,生活在东方的黄种人本身就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部分部落演变成农耕,另一部分随着北方大草原的发现,逐步向北,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分支,他们在血缘上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不是他们说的在有了文字记录后的种族杂居形成的,那种杂居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同类的回归,会有些许的差异,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哇!原来可以这样解释!这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一种推论哦!”
低年级的学生们议论起来,可他们却是无法推翻李教授的这个推论,甚至还很信服,稍微动脑子一想,在远古的时候,可不就是这样吗?在最适合古人类居住的地方一点点的向四周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发展成为农耕部落,有的发展成为游牧部落,而各个部落的文化也是在长期的生存中逐步的发展起来,游牧方式是第一生产力变革,而农耕则是更高一层的生产力变革,伴随这种先进的变革,在文化上的差异自然就会显现,这才是历史的辩证啊。
在远古时期,先进的生产力必然强于落后的生产力,农耕文明的诞生使这些部落可以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收获,带来的就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文明的发展,当增长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向适合的地区发展。所以,从根上说,生存在远古的黄种人压根就是一个人种,谈什么是后世的混合?荒诞嘛!
“按照李教授的观点,也就是说,出现在东方的黄种人本来就是同根生,不过是因为向四处扩展,最后产生了差异,所以,从遗传学角度上看,大家有着共同的基因,并不是由于后世杂居造成的混合。”突然一个不是古代学系的学生说道,“既然都是东方的人种,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差异?尤其是文化上的?”
“呵呵,这个同学,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聊天队伍,给他让个地方。”
李凡随口习惯性的说道,可当他认真看四周的时候,发现让不出地方了,周围已经站满了人,那个下午讲课的讲师也在其列,正在那里认真的听着。
“呵呵,我们这是把食堂变成会堂了,不过首先声明啊,我这些都是胡吹的,没打算发表什么论文的,你们想要把这些观点用到论文里去,我不收版权费,而且,希望你们大胆假设仔细的求证,毕竟吹牛打屁无所谓,可要形成学术论文,嘿嘿,你们知道的,到时候出了状况,我可是不认账的!”李凡诙谐的说道。
“都说李教授讲课好听,以前我还不知道,现在算是明白了,好在下学期我就有李教授的课了。”“是啊是啊!我们这算是开了小灶!”几个学生议论着。
“刚才那位同学提的问题是把种族和文化搅合到一起去了,这其实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种族是泛指黄种人,不说什么什么民族,抽象出来,黄种人是世界几大人种中的一个,而且是与其它人种有着明显区别的。这里的人种概念与民族和文化没有关系,就是动物学上单纯的一个划分。”李凡继续说道。
“而文化则不同,是有着民族划分的。在远古时期,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个部落的特有文化,这与人种的关系不大,而文化产生后才形成了民族和国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些民族,由于长期的处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下,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当他们发现了其它民族的特长后,也会借鉴,比如,蒙古族就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借鉴回鹘字母而形成的,只不过,他们借鉴的时候做了很大的改良,回鹘字母是横着写的,而蒙文是竖着写的,这写细节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人去细想过?”
此时,桌面上的盘盘碗碗的早就收拾干净了,一些手脚麻利做人勤奋的同学早就把桌子收拾干净了,只放着一排排的塑料水杯,不过水杯里倒是啤酒而已。
李凡的问话,没有学生回答,显然,他们没有想过,而历史系的学生也回答不了,显然,他们的老师没有告诉他们这些,这不能不说是一些教师本身就没想。
“在世界文字里,基本上是几个大的流派,一个是以拉丁字母为主的西方,一个是以阿拉伯字母为主的中东中亚一带,还有梵文等。这些都是拼音文字,而我们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与语言分不开的,有些语言可以用拼音字母来解决,可有些语言却是没有办法使用拼音文字来完整表达的。比如我们使用的汉语,太多的同音异意的表达了,用拼音文字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书写。”
“可是,我们从在幼儿园开始就学习了拼音啊,而且,现在许多人在玩微信的时候,不会写的字就是用拼音替代,似乎也交流的不错啊。”历史系学生说道。
“在我们国家,拼音方式其实很早就有,早在汉朝就有专门的著作讲述对汉字的注音,在这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掰扯了,想知道的,自己回去查,所以,并不是说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出现,严格说,新文化运动后前后,也是做了使用罗马字母还是使用其它注音符号的尝试,而最后形成定规的则是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了,可是,难道真的像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拼音可以替代汉字?”说到这里,李凡诡黠的笑了,他拿起自己的手机,在上面划拉了一阵,然后群发给大家,“小伙子,你用拼音把这段话给写出来,叫大家看看。”
顿时,在场所有人的手机上都显示出了一段文字,“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这个典故大家可能不知道,也可能有的同学接触过,这是一个非专业文字人士在美国写的,用来批驳那些要废弃汉文而改成罗马字母的一些观点,大家的汉文水平看这段半文半白的文字不成问题吧?这个短文叫《施氏食狮史》,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福建有个石狮市,用拼音写出来成啥了?所以啊,由于我们语言文字具有二大特征,第一,偏重单音节,不受语言演变影响,第二,造字逻辑,融通时空与地域,几千年前的文字同样可以表达现在最先进的科技词汇,难道说我们的老祖宗那个时候就知道几千年后会出现什么?显然不是。人的口腔发音是有数量限制的,怎么办?就是通过不同的元音组合和声调变化来区别,通过文字来印证,类似我们这样的语言其实还有韩语、越南语等,可惜,他们使用拼音文字后把文化搞的很混乱,所以,至今,韩国的官方文件必定是使用汉字的,日本也是一样,重要的文件和表述,除了一些虚词介词外,也使用汉字表达,而在越南,已经有人在呼吁恢复汉字了,天知道他们借用法文字母后出现了多少歧义……啊,这个话题好像扯的有些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