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能不说,钱博平这个mba可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在y大学学习的这个专业,那可是与西方国家的课程有着很多的区别的,在y大学的学系里,不仅是教授学生对具体的工商管理知识,更多的是教导学生方法论和视野,否则,这里出去的学生也就是在一些企业里打工,真要自己去当老板,恐怕就少了眼力了。

“既然这样,你回去后告诉凡弟弟,我会在山的另一面筹建一个稀土精加工企业,手续我们自己去办,而在你们这里,如何去设计和找当地批准,你们自己去办,办不下来再来找我,这里面的一种元素是我们目前急需的,国内的储量也很有限,尤其是还面临着海外禁运的一些压力,国内可以解决就太好了。”

段蓝说的是一个大实话。从稀土十七种元素的存在看,在华夏都有,可就是某两种的含量偏低、偏少,而这两种元素又是当今军工生产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这些稀少的元素本来还可以通过进口澳洲的矿石间接获得,可是,西方人也不傻啊,你打算用买铁矿石的理由买混合在里面的稀土?他们宁可将铁矿砂精洗后卖出也不肯将那种高价低品位矿砂卖给我们,这就在国际贸易上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是出口稀土半成品最多的国家,一方面我们自己还缺少特殊的元素。

现在,段蓝在化验单上看到了那种稀缺的元素,心中能不动?他可是知道,那种东西,精纯级别的,是论公斤卖的,一公斤的价格就在千万以上,虽然,整个体系里一年的使用量也不过三五公斤,可是,随着现代化军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诞生,这种元素的消耗量几乎是几何级的增长,要是不提前预备上,那是会大大的拖行业后腿的,显然,李凡那个鬼小子也知道其中的厉害,要不然,以他一个搞古代考古的副教授,操这分心作甚?

从某种角度上说,段蓝对凡弟弟的杂学能力都是佩服的,在李家这几代人里,李涌、段蓝都属于那种专科型人才,对自己所干的行当可谓是登峰造极,在本科之外触类旁通一些杂学,可是李凡这个妖孽却是从一开始就是个杂学的坯子,什么都学,什么都涉猎,只有需要什么知识的时候才会突击恶补,用完了就放弃,要不怎么说李凡是个妖孽呢,没有他不明白的东西,也没有能够在一个领域里领军的项目,学啥都是用实用加玩闹的心态进行,用完了也就像资料一样的储存在自己的大脑的仓库里,都不去维护一下,可就是这,谁都得佩服他的眼力和学识。

从段蓝那里得到了实底,钱博平立即就返回了罗霄山,然后给杨校长发去了一个请求见面的信函,现在的杨校长可不是说见就能见的,人家工作忙的厉害,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不提前预约,你根本就不可能见上,除非他来找你。

在等待杨校长召见的这段时间里,钱博平又与李凡进行了沟通,最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开发方案,而李凡那边的勘探也告一段落,经过土样的比对,李凡已经可以确认,那不是一座单一的古墓,而是一个至少有五六个古墓的墓葬群,并且,根据勘探出来的土样分析,下面的古墓肯定是有级别的,至少是诸侯国一级的,这让李凡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如此等级的古墓,哪里是他说挖就挖的?那得上报,经过一级级的机构进行核准和审批,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已经发现的资料整理成册,把可以发生的推测进行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论证,剩下的就是“待命”。

凯琳娜母女俩可是开心极了,这个季节,正是山花烂漫的时候,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最主要的是,那个捣蛋的儿子被李凡带着,母女俩还真是无事一身轻了,找了当地的一个导游,好嘛,在当地这个逛啊,画画到在其次了。

李凡在等待的这些日子里,带着儿子也是满世界的逛,不过,他可不是逛山,而是和儿子俩在各个村落里逛街,尤其是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大型围屋,这一逛就是几天,有周耀光这样的当地人带着,别说,还搞出了不少成绩呢。

在一个客家人的大围屋里,李凡发现了一口五百多年的古井,在井沿下面第五层的一块青石上,李凡发现了上面刻着的年号,竟然是建文二年的年号,这让李凡很是吃惊,同时,也把周耀光给狠狠的刺激了一把,这样的古井,他在县里呆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说起来实在是丢人,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标记会刻在第五层的青石上,同时,他也想不通,住在这围屋里的人怎么也不知道?

这块青石,实际上也不是李凡发现的,而是儿子小李晖发现的,在逛这个古建筑的时候,小李晖首先发现了这口古井,李凡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掉下去,才跟了过去,一看这井口的设计和周围的痕迹就判定,这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格式。

水井,在商代以前就出现了,从最早的土井发展到后来的木井、石井等等,又随着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引申出了许多变化,比如说加上了井栏,棚子,辘轳等等便于取水的附加设计。在井口上,也出现了方井和圆井,甚至还有多井口,但是,只有汉族人是认真的修筑井壁、井沿和井口的,而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里,就很少有这样的,讲究点的会用布料搭建一个井沿,不讲究的啥都没有,有些山区里的民族,压根就没有水井的概念,他们的饮用水往往来自山泉水,或者由山泉冲出来的水潭,就是在后来的南方农村,所谓的水井也就是一个常年不干涸的土井,像这个修筑的很坚固和讲究的水井,可以说,在当地并不多见。

就在李凡围着外围转悠,观察地面上的石坑时,小李晖被古井里那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吸引,蹲在井边向下看,看着看着就用小手指着一块最光滑的石块问李凡,“爸爸,那块石头与其它的颜色不一样,上面还有字呢,是什么文二年。”

小李晖最近也能识得二千多字了,一些常用字都能凑合了,他是通过井水里的镜面反光看到那块青石上的字迹的,这让小家伙很是兴奋了,大声喊着。

还真是一个特殊条件下才能看到那一排字,只有井水像镜子的时候,同时,外面的光鲜能够从侧面照进去,水面将光鲜反射到那块石头上的时候,才能看到刻在侧下方的字迹,而且,这行字又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毕竟,建文的年号只有三年,存世的并不多,不是搞文物这一行的人,是很难看到这样的遗迹。

“周局长,这个围屋是你们县里的文化保护遗址吧?我看了一下,保存的还不错,可是,这里如果不加强维护,维持不了几年的。”在井口拍下了许多照片后,李凡对走过来的周耀光说道,“我建议啊,在这里设立一个保护小组,房屋要经常性的进行维护,如果这样的遗迹没有了,对你们这里来说,能算是自然保护吗?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不是单单的自然环境,这人文环境也是啊。”

听了李凡的话,周耀光还真是不好回答。作为最后一批脱贫的县,好不容易把这里的原住民迁出去了,虽然这个围屋列入了县级文化保护目录,可是想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常驻的维护小组……谈何容易?别说经费问题了,就是有钱,又几个人愿意到这里来看守?这是在南方,如果是在北方,这里怕早就成为黄鼠狼、狐狸等野生动物的乐园了,都不用风吹雨打,那些小动物就把遗迹破坏不成样子。

顶牛》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第七月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顶牛第11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