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忠一听这话,脸立马露出不高兴的神情来,他冲着秦书凯有些不客气的说道,秦县长,红河县一种申请搬迁的事情可是件大事,如果秦县长不同意的话,县政府这边很难拍板决定,这样吧,我把县一递过来的申请材料放在这里,请秦县长有时间的时候看看吧。
徐大忠伸手把自己随身带过来的材料,从背后拿出来,举在手里,那意思好像是等着秦书凯从座位起身从他手里把材料接过去,没想到秦书凯只当没看见一样,动都没动。
徐大忠把材料举在手里一会儿,见秦书凯没有动身的迹象,顺手又把材料放到沙发说,材料先放这吧。
徐大忠起身要走,秦书凯并不挽留,瞧着徐大忠的表情显出几分尴尬,开口客套说,徐县长以后有事,随时过来坐坐,毕竟我初到红河县任,有些工作还是离不开徐县长的支持啊。
秦书凯说这话的口气完全是一种级跟下级讲话的方式,这让徐大忠心里听起来也有些不爽,他慢步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有转脸回来应承说,秦县长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尽管我在红河县工作的时间长些,对红河县的诸多情况秦县长稍微多了解些,但是,秦县长只要需要,可以随时跟我咨询,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秦书凯听了这话,忍不住呵呵笑了两声,这个徐大忠也太自不量力了,若是自己要了解红河县的情况,还要向他咨询的话,自己这个县长那成真是直接打道回府算了。
秦书凯不管徐大忠话里话外的优越感,正色对徐大忠说,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徐县长在红河县工作时间再长,一个人的力量也成不了什么大事,依我看,班子合作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徐大忠见秦书凯这厮头依旧昂的很高,俨然一副把自己当成领导的样子,心里一声冷笑,并不想跟在在言语过多计较,这世道,嘴皮子的较量证明不了什么,关键看实际。
瞧着徐大忠那副连伪装对自己的客套都不愿意,秦书凯心里自知王路宝的事情,只怕让他这个新任县长在红河县干部群众心目的威信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连徐大忠这种官场的老人都能当着自己的面摆出高高在的姿态,可想而知,一些官品不如徐大忠的人,只怕跟不把自己这个县长放在眼里。
眼下,想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做点实事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行啊。
徐大忠一走,秦书凯立马把办公室主任秦岭振叫过来,问他关于红河县一搬迁问题的前因后果循圆。
秦岭振见秦县长在徐大忠走后立马冲自己打探关于一搬迁的问题,心里已经明白了徐大忠来找秦县长的大概目的,心说,这混蛋,真的被猪油蒙了心,想发财想疯了,竟然当真对一开始动手,那可是红河县的一块赫赫有名的招牌,关乎到众多红河县家庭孩子的学问题,他竟然还真下得去手。
秦岭振尽管心里翻滚的厉害,面对领导却还是一五一十的有问必答的态度,只要领导不多打听的,他也绝不多说一句。
秦岭振心里明白,自己跟这位秦县长相处的时间不长,远没有到那种无话不谈的地步,目前情形下,看得出来,秦县长对自己这个办公室主任的印象还不错,若是一旦说话多嘴,毁了自己在秦县长心目已经树立起来的精干又忠心,还不多嘴的办公室主任形象,只怕自己也只有继续回到党校学习的结果了。
秦岭振的想法显然是正确的,秦书凯对于秦岭振的问一句,答一句的确更加感觉妥帖,毕竟他心里早有一种模糊的意识,那是秦岭振似乎心里对这位徐大忠副县长一直有很大的腹诽,所以当秦书凯在听秦岭振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他的心里也要辨析,也要思考,秦岭振当着自己的面说的每一句话,有没有带有偏颇的情绪在里头。
好在,从秦岭振回答问题的状态看,他应该没有这么做。
秦书凯问道,秦主任对于县一搬迁的问题,了解多少?
秦岭振回答说,秦县长,其实关于县一搬迁的提议,以前不止一次被相关领导提及过,只是由于县一的部分教师因为这件事组织了大规模的访反对学校搬迁的行动,这个提议才会被搁置下来。
秦书凯听了这话,不由一愣,他没想到,这件事之前竟然已经闹到如此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样看起来,只怕这件事原本是个已经开封的包啊,现在徐大忠想要把这个包往自己的手里塞,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只不过,他秦书凯并不是头一回当领导,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心里自然能拎得清,否则,也不会走到现在,官场能够走的顺利的人,除了有关系,还得有智慧。
秦书凯又问道,闹事的教师为什么要访?不是说一因为扩招的缘故,学校面积不够用,所以要搬迁吗?
秦岭振一听这话,明白,这个理由一定是徐大忠刚才跟秦书凯谈及此事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于是轻轻的笑了一下,对秦书凯汇报说,秦县长,咱们红河县一已经成立八十多年了,前几年刚刚搞过八十年的校庆活动,当时我作为嘉宾也去了现场,学校的确是一所不负盛名的好学校,全县最好的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都集在一。
这两年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的确学校扩招了不少学生,只是目前还没听说有学校硬件设施不够用的情况,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根本不用扩大,多招几千学生都不会有问题。
秦岭振慢悠悠的几句话相当于否定了徐大忠提出搬迁学校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秦岭振继续顺着自己意思往下说道,再说了,学校的搬迁也是一件大事,首先是搬迁费用的问题,包括搬迁地的拆迁,盖楼,这些都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大手笔花费,县财政根本不能承担。
按照以前领导的一些提议,一搬迁后的地址是红河县城北的朱码镇,那地方已经基本跟农民的土地接轨,人烟稀少,道路情况也没法跟现在一的位置相提并论,搬迁后城里学生和老师的学班问题,住宿学生在当地的安全问题等等,都要考虑,这些都是老师们不愿意搬迁的原因。
原本运营的很好的学校,为什么一定要搬迁呢?在大部分的红河县居民眼里,这件事实在是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的多此一举,那是浪费财政的钱,拿老百姓和学生开玩笑。
秦岭振这么一说,秦书凯对一搬迁的诸多背景情况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尽管秦岭振这一番回答没有涉及任何一个领导的大名,秦书凯的心里已经清楚了一个事实,那是,一原本是没有必要搬迁的,只怕徐大忠县长因为某种利益的驱使,迫使他一定要想尽办法促成这件事,只是没有自己这个县长的同意,他徐大忠想要把这件事办成,只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秦书凯吩咐说,秦主任,你把以前领导关于研究一问题的记录都拿来给看看,下午下班后,你再陪我到一附近四处去转转,我想到一现场看看那里的情况。
秦主任赶紧去落实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倦鸟归巢,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里人流一股脑的全都往大门口涌动,到了下班时间了,人人都惦记着自己八小时以外的休闲生活,哪里还有心思在这栋办公大楼里多呆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