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他俩会帮着年初一挖人,毕竟他俩在这干一年了,交的人不少,张向东出面可能没人过去,他俩蹿缀的话就兴许有心活的。”
经张丽一说王红和老方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俗话说有钱使得鬼推磨,社会现实,见钱眼开的大有人在,要是走的俩师傅回来挖人,还真有走的。
“也不能因为这个给涨工资呀。”王红说。
“工资是不能涨,主要是和手下人讲明道理。这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选人的时候一定要人品过关。”张丽说。
王红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真要碰上那样的谁也没法。我俩回去和手底下人唠唠,不会再有人走。”
“没人走最好,咱们两手准备,选好人培养。”张丽说。
说来也巧,忠清下午从北京回来了,知道这事后微微一笑,对张丽说:“放心,这俩人顶多在年初一干仨月,张向东不可能一直高薪用,他花不起那钱。再说了,就算花得起那各个分店的师傅呢?都是咱家出去的,谁不知道谁?给他俩高工资别人咋整?”
张丽一听是这回事,担着的心放下来。对忠清说:“行呀,有进步,说的有道理。”
“我都四十了,张姐。”忠清道。
忠清回来是安排从年初一回来的五个厨师长的,厨房事他专业,加上这些厨师长跟着他干这些年了,别人的话可能不听,但他说话好使。
他首先把省城十五个厨师长召集在一起开个会,几乎没费口舌,去北京、苏州、长沙的就安排好了,并且都很乐意。
然后对张向东来个反制,跟十五个厨师长说,只要是年初一的厨房人员,有愿意回来去外地的都要,并且马上送到地方,即刻上岗,以前在阿巧时所有的福利待遇不变。
当然,这事做的不能露骨,叫这些厨师长悄悄进行,不用急,潜移默化的转移人员。
“都是咱们阿巧训练出来的熟练工种,他张向东不来挖人也就算了,我还不想跟他计较。既然敢来挖人,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把兄弟们都叫回来,一个不留。”
忠清除非是不发火,发火就狠的。
结果是去外地的五个厨师长出发时,每个人都带着五个从年初一撤下来的兄弟,后续的还在增加。
张向东这边发现人员流失没?发现了,但不明显,十家店每天一两个员工离职很正常,看不出啥来。何况离职的都没说回阿巧,理由各种各样但都正经八百,也就没那些猜疑。
安排好厨房的事,忠清回北京之前找弟弟华清唠了唠。
小包房,哥俩儿,俩菜,每人一壶酒。
“谭师傅总共收了你、小高、爽姐你们仨徒弟,小高和爽姐在苏州,一个是区域经理,一个是区域总厨,你------你也行,总部老店厨师长,坚守红色根据地。”忠清虽开玩笑,但恨铁不成钢的成分居多。
华清喝酒,不吱声。
“和图雅还有联系没?”忠清问。
“早没了。”华清说。
“你三十八了,啥事都懂,有些话我不想说。打你调到老店我来都有数,食物中毒一次,去北京之前一次,剩下的就是昨天来了。
你觉着厨房管理的好吗?”忠清问。
“我觉着还行。”华清说,情绪不高。
忠清看了他一眼,说:“是还行,人都叫人家挖走了还行呢,你咋省思说的。”
“人走不能怨我,给的工资高谁不走?”华清道。
“咋地?你也想走呀?”忠清盯着华清问。
“我不走。”
“知道你咋想的,告诉你,想之前先看看自己咋做的。”忠清说:“韩军调长沙当区域经理,你不平衡,我问你,调你去当总厨你能走吗?”
“咋不能走?又没吃奶孩子。”
忠清气笑了,说:“说得轻巧,我问你,你真能走?”
“------”
“知道省城总厨的位置为啥一直空着吗?”忠清问。
“不有你吗。”华清说。
“你——”忠清恨不得煽弟弟一耳光。“那是你师父给你留着的,你倒好,一点不争气,还天天劲劲儿的,动不动就闹情绪。
给你调几次岗位了?心里有点数,人家别人调动是因为干得好,你呢?没降职就不错了。”
华清低着头不说话。
“你工资在所有厨师长里是最高的吧?跟你说,别以为别的厨师长没意见,那是因为你是谭师傅徒弟,不说啥。
谭师傅对你、对我不薄,没人家咱们弟兄能有今天?
说这些是为你好,你师父更为你好,你得好好干,别成天小情绪挂脸上,芝麻粒大的心眼儿。我告诉你,再这样别说省城总厨了,你这厨师长都得刷下去,不用你师父开口,我就直接下令。”
华清不知啥时候把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见哥哥说完了,开口道:“你说的我都明白,放心吧,肯定好好干。”
和弟弟华清谈完的第二天,忠清返回北京。
餐饮人很辛苦的。
都说开饭店赚钱,钱呀,到啥时候都难赚。
所谓赚钱,是经过多少年的打拼、积累,沉淀下厚实的底蕴,积少成多,用无数的辛苦换来的。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衣食住行四大块,最辛苦的就是“食”。
一个饭店要想盈利,从选项、选址、装修、筹备、招人、用人、运营、进料、加工、培训等等到开业,哪一步疏忽了,都会招致失败。
餐饮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不是简单的夸张比喻,亦是真实写照。
当然,赚钱是快乐的,看到财富的与日俱增心里都会笑。
上午,老谭在装修现场盯了一会儿,跟带班的交代完展示台的尺寸,看看没啥事,便驱车去了原材料市场。
在长沙开店,这里的饮食文化和北方截然不同,差异太大,菜品口味完全按北方来肯定不行。另外这座城市对外来饮食的排斥性相当强,一个北方饺子馆要想在这站住脚,必须入乡随俗,对菜品进行融合,在保留饺子特色的基础上以本地口味为主。
忠清派过来的厨师长带来两个东北师傅,他们做东北菜没毛病,做湘菜欠缺。老谭准备再聘用三个本地的湘菜师傅。
凉菜师傅也准备在本地找,阿巧的熏酱菜特色不上了,这里人不喜欢,上了起不到作用。
饺子是原汁原味的,师傅从省城调派。老谭原打算叫小慧和小龙过来的,这里毕竟是小慧家乡。但小慧说不来。
这也正常,她从小就离开了,对家乡只是个概念,没啥印象,上次回来给爸爸上坟只是完成妈妈的遗愿。如今家安在省城,加上在省城生活了这些年,已经把那当成家了。
前台经理,也就是店长还没定,老谭打算叫小凤过来,只是还没和她谈。叫她过来主要是为了韩军,小伙子的执着劲叫人感动,应该成人之美。
员工陆续从省城来了,这得归功于忠清对年初一的反制政策,现在不但厨房人员往这来,前台的也有,看样等装修完都不缺啥人。
老谭对忠清的做法没表扬也没批评,默许。说实话他也来气,心里赞成忠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