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谷这两年虽然也行,但和人家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里地薄,还都是山地,扣不了大棚,种庄稼收成也差。
滑雪场是挺好,但那是季节性的,冬天一过就完事了。
说白了这的老百姓不富裕,家里有三万、五万的算好户了。咋说呢,我到这不是镀金来的,得给村里干点事。”
王淑兰用异样的目光看了看万军,半开玩笑的说:“好干部呀。”
“呵呵,好干部?没人骂就行了。”万军自嘲的笑了笑,然后说:“你是做餐饮的,帮我策划策划。”
“策划谈不上,给你点意见。”
“你说。”
“这地方确实挺好,景色秀丽、风景迷人,还有滑雪场,只是建生态园我不认同。”王淑兰继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要靠生态园留住游客,赚吃饭的钱。不知你想过没有,赚吃饭的钱不一定非要建生态园。”
“你的意思是只开饭店?”万军略带疑惑的问。
“差不多。”王淑兰点头,说:“现在人们对生态园并不感冒,相反越是原生态的越吸引人。你自己就有体会,到农村玩还想唱卡拉ok呀?不就是奔着吃农家饭菜睡火炕来的吗,炖个小笨鸡,吃条河里鱼,大葱蘸农家酱那才够味,是不?”
万军点头。
“要是我就不建生态园,因地制宜,扣几个大棚,里面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辣椒,农民菜园子里有的全种,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全部绿色种植,白菜叶上有虫子眼才好呢。
大棚旁边建农家院,有正房有厢房,正房做餐厅,厢房有火炕有床,可以住人,当宾馆用。外面看是农家院,但里面现代,有空调有淋浴,设备齐全。现在人们都讲究,说是到农村体验生活,卫生条件不行也不来。”
万军眼里有了亮光。
王淑兰指着不远处的小河说:“把这河利用上,山上下来的水清凉,都是活水,养鱼正好。用钩机、推土机整个鱼塘,放上鱼苗,来旅游的可以垂钓,钓上鱼直接炖,原汁原味。”
“主要这是活水,冬天鱼不死,可以窜鱼。”万军说。
“那可不。冬天来滑雪的,滑完雪到农家院吃铁锅炖大鹅,喝壶烧酒,然后上厢房休息,小火炕一烧,那还说啥了,美死!”王淑兰形容道。
万军眼前有了画面。
“春、夏、秋是农家乐生态旅游,冬天是雪乡滑雪场,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关键是策划好,一定找个专业人士。还有,农家乐在咱们北方少,还不成熟。南方多,尤其成都那块儿整的好,你可以去考察考察。”
王淑兰把万军的心说活了,说:“王姐,干脆你策划得了。”
“看我说行,策划干不了,那得专业人-----哎,对了,还真有个能策划的。”
“谁?你认识?”万军马上问。
“我们老总,老谭,你俩还亲戚呢,晓梅的小叔,你们北票人。”王淑兰说。
万军和老谭没见过面,但听说过。
“听晓梅说过,他有时间吗?”万军问。
“不敢保证,我打电话问问。”
王淑兰把电话拿出来要打,转而又放下了,对万军说:“你叫晓梅跟他说,她比我力度大。”
万军觉着是这回事,便说:“好,我回头给她电话。”
两个人于是往回走,路过村小学时王淑兰停下脚步,在敞开的校门口往里看。现在是暑期,学生们都放假了,整个校园静悄悄的。
一排砖石结构的校舍看上去有年头了,校舍前的操场上竖着个篮球架,篮筐上没有篮网,孤零零的铁圈有些耷拉。
操场东边五间平房还好,是老师办公室,办公室旁边有个敞口子桶屋,远看着里面有口机井,应该是水房。
学校院墙新建的,红砖刺眼。
院墙下杂草很高,两头驴正悠闲地、肆无忌惮的大饱口福。
校墙外是身材高大、枝叶繁茂的大杨树,风吹过,树叶子哗哗响。
“这是村小学,一共四个年级,四个班,五十个学生。”万军说。
“五、六年级上哪念去?”王淑兰问。
“上乡小学。”万军回道。
“哦,几个老师?”
“六个,加校长七个人,四个班主任,体育和音乐老师是支教,这学期到期回去了,新的还没来,说是两个师范生。”
“学校你也管吧?”王淑兰问。
“协助管理。”万军笑道。
“学生学英语吗?”王淑兰问。
“学,班主任教,呵呵,也没科任老师,啥都是班主任的。”万军道。
“上电脑课吗?”王淑兰又问。
“按理说应该上,但没电脑,我一个做买卖的战友答应捐赠五台,开学的时候送过来。”万军说。
王淑兰又往破旧的校舍和耷拉下来的篮圈那看了一眼,说:“农村教育不是落后,是条件有限。这样吧,这次不能白来,支持你工作,我捐十台电脑。”
万军没想到王淑兰会做出这举动,惊讶之余满是感动,激动地说:“太感谢了,我代表学校全体老师和孩子们谢谢你!”
王淑兰浅笑着说:“感谢就不必了,饭店的事也没少麻烦你,算还人情了。”
老谭先是接到周晓梅打来的电话,知道了她表哥万军请他帮忙策划的事。于情于理来说这个忙得帮,抛开亲戚这层关系不说,还有老乡这个面子呢。
接着王淑兰来电话也说了这事,同时把美丽谷的景色、环境和地理位置作了描述,最后说:“老弟,我挺相中那地方的,风景好,空气新鲜,有山有水,养老合适。”
“是吗?干脆在那买个看在老乡的面子上也得去。
之后王淑兰打电话也房子得了。”老谭笑道。
“你别说,真有那想法。”王淑兰咯咯笑了,笑过之后问:“啥时候过来?”
“明天。”老谭说:“先看看饭店的装修,然后去晓梅表哥那。”
“那好,我等你。”
放下电话老谭来到艳华办公室,艳华正在浇窗台上的两盆花,见他进来便放下水壶,擦了擦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个红色请柬说:“餐饮协会搞百家百厨联谊,刚送来的。”
“是嘛,又得交报名费?”老谭问。
艳华笑,说:“咱家交完会费了。”
老谭把去赤峰的事说了一下,他打算帮着策划完直接去苏州,古毅打电话说相中了一处店面,做中央厨房正好,叫他过去看看。
艳华关心的说:“注意点身体。”然后问:“最近血压咋样?”
“还那样,挺稳定的。”老谭说。
“降压药得天天吃。”
“嗯,天天吃。”
“最近林燕也挺忙吧?”艳华问。
“嗯,忙,比我都忙。”老谭说。
“家恒从姥家回来了吗?”
“后天回来,要开学了。”
家恒自打放暑假一直训练来着,上星期教练给了八天假,老谭准备带着回北票看母亲了,老太太大半年没见着大孙子,十分想。不巧赶上林燕妈摔着了,老谭便和家恒过去看了一下。
摔得倒不严重,但家里就林燕妈一个人,还得养猪,里里外外干活不方便,家恒便自告奋勇的留下照顾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