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说完潇洒地挥手,走出房间。

老谭很复杂的出口气,看着关上的门无意识地发呆------

如果老谭单身,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张丽留下,搂着睡觉。这不单纯是身体需求,更是爱的表达,即使别人知道也不在乎。

可他不是单身。

这时候往往有两种选择:顺性与虚伪。

顺性是啥也不在乎,俩人在一起,大不了接受人们鄙夷的目光,人设崩塌;虚伪是明明心里想,却装得像高尚人似的不在乎,然后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煎熬。

当我们理智的分析时,会发现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总是建立在感情的某种牺牲上。

因为在意和背负的太多。

作为一个老餐饮人,负责任的说饭店是个特殊的生存环境,员工可能会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听老板的,但绝对服从领着他们干的那个人。

做了这么多年,一直努力把人治变为法治,让流程打江山,标准行天下,但中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用人的传统性——师傅的传、帮、带。

厨子在过去是下九流,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艰苦的生存环境迫使其具有高超的技艺之外,还要有叫人称赞的德行。

讲究、义气、够朋友、尊师重道。可以粗俗,但不能粗鲁,可以没文化,但不能不讲道义。尤其在做人上,不能不孝和有违人伦。

不孝,没人交。

不讲道义无厨德,没老板敢用,用也把饭店整黄了。

有违人伦,说白了就是抛妻弃子、无手足之情,乃无情无义之辈,不用说,人弃之。

在厨房所有人看的是厨师长,如果厨师长德行不好,手艺再高也难服众,员工会离职而去。前台也是如此,经理不行员工不爱干,不是经理走就是员工跑。

当饭店发展成集团时,员工看的是最顶尖的那个领导人。一旦领导人出了问题,尤其是两性方面的,不但人设崩塌,被人瞧不起,并且很多命令执行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员工不愿意跟这样的人一起干,宁肯离职另谋他处。

话说回来,厨师离婚的也不少,但那是离婚了,属于单身,无可厚非。

没离婚就不要瞎扯,尤其老谭这样的,几百人等着吃饭呢。

老谭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以用高大来形容,有格局、智慧、高瞻远睹,没架子、大度、敬业。还有一点是家庭和睦,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的形象。

夸张点说,很多服务员把找对象的标准都定在老谭这样的,有男人样,知道顾家。

他要是离婚,会有很多人失望。

六月二十八日,包头第一家店开业。

开业当天所在区的副区长也来了,不得不说王淑兰的社交能力之强,到哪都能和领导拉上关系。

开完业第二天,在张宇和老谭的陪同下,张丽、艳华参观了成吉思汗陵。

第三天去了腾格里塔拉风景区玩了一天,晚上参加了篝火晚会,吃了烤全羊。

第四天返回,途中经过白老板的养殖场,到那叨扰一番,在大山深处吃了小笨鸡。

回来后张丽发了一番感慨,说内蒙真大,两个景区相隔五百里,要是在省城都出省了。同时也为草原美丽的风光震撼,意犹未尽。

艳华也有同感,提议今年省城优秀员工的旅游不再去那些名胜古迹,而是到草原来。提议得到大家认可,把时间定在七月下旬,张丽、忠清带队,呼市这边周晓梅和张宇负责接待。

次日,张丽和艳华返回省城,老谭对新开业的店不放心,又去了包头。

在这里我们说说包头。

包头,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又称九原、鹿城,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全市下辖六个区、一个县、两个旗,常住人口二百七十万。

包头是我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被誉为“草原钢城”和“稀土之都”。

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建国初期,这里只有八万多人,后来从山西过来许多人,加上为了支援包钢建设,一大批河北、山东、天津、辽宁、四川等地的军转人员被分配到这里,同时大批盲流从各地涌入,到一九六二年,人口达到了一百万。

最终形成了东河区老包头人居多,青山区河北人居多,昆都仑区东北人居多的格局。东北二人转、京剧、评剧等也给包头带来深远影响。

阿巧第一家店就在昆都仑区,这里东北人多,开饺子馆绝对没问题,饭店不火只能怨自己没财命。

虽没宣传造势,一贯的低调开业,但当天就卖了五万,吃饺子的从中午十一点到晚上九点半没断过溜儿,厨房几乎把原料都卖空了。

加上是整个包头首家开放式厨房,形式新颖,感受直接,干净、卫生、现场制作看着放心,具有观赏性,客人都排队吃饭。

生意好老板当然高兴,见老谭来了,王淑兰热情招待,宣布晚上所有员工会餐,庆祝一番。

“老板够大方的。”老谭说。

“必须的!大伙儿累坏了,中午都休息不着,必须犒劳。”王淑兰高兴地说。

“别说员工了,我都得上去炒菜,要不然忙不过来。”杨志军说。

周晓梅白了杨志军一眼,抢白道:“咋地?炒两个菜报功呀?那是你准备工作不充分,充分了能上不去菜?哼!”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杨志军很少有怕的人,有时候连老谭都顶两句,可是他怕周晓梅,周晓梅也真不给他面子。

杨志军讪笑,不再吱声。

“看来包头比呼市发展的好,街道都比呼市宽敞。”老谭说。

“听说是苏联人帮着规划的。”王淑兰说。

“那时候苏联是咱们老大哥。”老谭笑道。

“现在俄罗斯和咱们也好。”杨志军说。

“用你说,谁都知道。”周晓梅很不客气地道。

王淑兰笑,指着周晓梅和杨志军说:“你俩呀——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对头。”

“差不多,当初我还以为他俩能是一对呢。”老谭开玩笑道。

周晓梅和杨志军对视一眼,脸上都是“我能和他(她)”的表情。

晚上饭口很忙,一楼大厅、二楼包房全满,并且等位翻台。

老谭在前台站着,火爆场面让他心里激动,更激动的是满耳听到的都是东北家乡话,倍感亲切。

明厨点菜区的客人络绎不绝,像逛美食街一样,不时传来“这个,就这个给我来一份。”

还有厨师推荐菜品的声音。

“姐,这道菜非常好吃,不好吃我买单。”这是凉菜师傅。

“是吗?信你的,来一份。”

“大哥,来条鱼,再不点马上就没了。”这是炖鱼大姐。

“慢慢来,一个一个的,还有五锅小笨鸡,您正好是第五位,真有口福——”这是炖鸡师傅。

“------”

人最多的是饺子档,客人点完饺子也不走,在那观看欣赏,不时发出赞叹。

“看人家,俩手擀皮,一下六个,厉害!”

“包得真快,一下一个,小元宝似的。”

一个厨子的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Ding1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厨子的往事第3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