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共同喝一杯,庆祝咱们有家了。”古毅满脸带笑的说。
大家响应,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古毅对身边的老谭说:“兄弟,今天是个好日子,讲两句。”
老谭看大家,大家也都看他。
“讲两句。”老谭开口:“说实话挺高兴,一是有家了,二是还这么好,住着舒坦,都有点不想回去了。”
大伙儿笑。
老谭接着说:“咱们南下苏州,能不能做好就看大家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们今天有了大本营,没了后顾之忧,剩下就是铆足劲加油干,争取一炮打响。”
“师父,必须的。”李爽信心十足的说。
“必须的。”小高紧随媳妇之后。
“有谭总指挥肯定的。”新来的本地凉菜师傅李刚说。
雅茹和省城过来的凉菜师傅么吱声,表情和其他人一样——一脸自信。
“我有预感,咱家开业就能火。”古毅说。
“有信心就好。”老谭先是肯定大家,然后认真的说:“这两天大家吃了几家店,估计对苏州餐饮都有个大致了解。跟大伙儿说,苏州餐饮市场比省城好,比较完善,但竞争激烈。
做饺子的不是咱们一家,比咱们好的有的是。另外咱们能看准苏州市场,人家也能看准。
据我所知,来苏州开店的有哈尔滨饺子,长春的东方明珠,还有省城的福记。可惜都没站稳脚,最长的干了两年。
我分析了,不是老百姓不认可,是没特色,水土不服。觉着在东北是老大,饺子正宗,不和本地餐饮结合,最后都黄铺了。
目前整个苏州东北饺子馆不多,大部分是小吃部类型的,上规模的就咱们一家。”
说到这老谭点上根烟,大家等着他往下说。
“要想打炮站稳脚,就得认真琢磨琢磨。不能觉着在省城、呼市好使,把原来的原封不动的搬出来就行。
咱们面对的是南方客人,口味、饮食习惯和北方不一样,这就要求不能按着北方的方式操作,需要改进融合。现在省城不是流行融合菜吗,把江浙一带的菜融合进东北菜,老百姓接受,并且喜爱。
我到省城的“沈水江南”和“富雅小居”吃过两次,感觉不错。他们的菜保留了东北菜的烹饪方法,同时有江南菜的清淡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着就想吃。
还有,他们把江南的老酒研究透了,到他们店必喝老酒,这是亮点。
江南菜能到北方融合,东北菜也能到江南融合。咱们把特色打出去的同时要和本地餐饮结合,做阿巧的融合菜,引领苏州。
还有就是咱们的养生酒,这是亮点。江南菜进军东北,让北方人喝花雕老酒成为时尚,咱们南下江南,要让江南人喝养生酒成为时尚。”
东北融合菜,关东养生酒。
一盘菜,一壶酒,一盘饺子,岁月悠悠。
老谭指明了苏州第一家店的方向,这也是以后所有江南店的基调。他要让东北饺子进驻南方,让东北菜发扬光大。这样说虽然有点大,但确实是他所想的,也是要做的。
二零一六年,对七四年出生的他来说已经四十二周岁,正是人生最佳的事业年龄。
这个年龄的人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生活的磨炼,岁月的洗礼。蜕尽了少年的稚气,没了青年的轻狂。成熟、稳重、责任、担当与开创成为主导。
一个人的事业往往在这时候做的顺利,容易成功。
老谭的一番话话把众人的情绪点燃,每个人的热情都很高,自然要说一些带激情的话。
“师父放心,我一定好好干,把第一家店做起来。”李爽最先开口。
老谭笑,他能猜到李爽会说这种有表决心意思的话。但他想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具体怎么干。
“好!”老谭给与肯定的点头,紧接着问:“打算怎么做?”
“努力做,好好干。”李爽口直心快的说。
“你这是口号,我说的是具体的。”老谭依然笑着。
“具体的------”李爽见师父这么问,禁不住思考起来。
她思考,其他人也开始思考。因为她说的话也是其他人想说的,但老谭一说到具体后都把热乎乎的头脑冷静下来,感觉有些冲动了。
酒桌瞬间安静下来。
看大家不说话,老谭也不急,端起酒杯和古毅喝酒。
其实古毅也在想自己具体怎么干。
没正式干之前,他觉着王淑兰能做的自己也能做,不照她差啥。并且运营管理不用操心,有人管,自己当好老板就行了——甩手掌柜的那种。
可是等饭店装修上之后,随之而来的买材料、买设备、更名换照等一系列跟老板有关事宜需要他去做之后,才知道开饭店不那么简单,不是有钱就行。
怎么说呢,说实话现在的他已经进入状态,想饭店事是自然的,只是还没具体,不细致。直白点儿说是有热情没章法,和很多头一次开饭店的老板一样,随着装修赶进度,只抓眼前事,没长远规划。认为长远规划是老谭的事,自己跟着干就行了。
或者说掏钱就行。
刚才老谭的话把他的心气又往上提了提,感觉有了方向,觉着老谭说得对,就得那么做。可是话说回来,作为老板,投资人,应该干点啥呢?
像老谭说的,具体做什么。
这是他没仔细想过的。
“老弟,需要我做啥吱声,你知道,我没整过饭店,要是没你我都不带干的。”古毅诚恳的说。
“做好你的老板就行,稳住架,守住摊,搞好外围,打通关系,开发市场,争取三年之内十家店。”老谭说。
“这没问题。”古毅说。
“那就好。”老谭转而对大家说:“老板可说了,三年十家店,各位是第一批,都是原始股,能不能做好就看大家了。”
这回没人抢着发言,还都在想具体怎么做的事。
“做属于阿巧的融合菜,突出饺子酒,这是咱家的亮点。”老谭说完看向小高,“小高,你担子不轻,这几天再出去走几家。记着,菜是做出来的,厨师是吃出来的。吃到品到才能悟到,悟到才能做到。
我给忠清打电话了,他明后天过来。来了后你俩一起研究,传统菜不动,保留,这是特色。主要开发融合菜。出去吃,回来做,反复研究。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啥时候研究好了啥时候算。
第一家店不着急开业,再说菜不行开业也白扯。给你俩儿一个方向:用东北菜的烹饪技法,使用本地原料,结合当地口味,做苏州人吃了叫好,北方人吃了有回家的感觉的菜。
这就是融合,不用多,八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