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这都是正常事,没啥说的。
事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想,听别人的故事就感觉不一样。
比如今天,听王姐和阎总讲了古毅过去的事,老谭几乎改变了对古毅的看法,感觉其形象光辉,夸张点儿说都有些伟大,同时觉着自己没交错人。
阎总指着古毅对老谭说:“我和他没过命交情,纯是奔着他这个人来的。我和乔刚打小玩到大,没说的,他朋友就是我朋友。”
“你古哥行,义气,讲究。别看在苏州没待两年,但人缘好,朋友多,到哪办事都好使,都给面子。”王姐说。
“主要不是有你们吗。”古毅头一回谦虚。
接下来两天老谭和古毅走了苏州几家东北菜馆,吃了几家本地有名的饭店,对当地的餐饮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去了原材料市场,考察了价格,综合下来对阿巧来苏州的第一家店做了定位。
由于孙于聪没回来,店面的事还定不下来。当然,合适的店面很多,主要是先和孙于聪谈了,他回来之前也就不考虑别的。
几天考察下来有些累,对吃的也失去兴趣——每天都吃,甚至一天吃五顿。
这天乔姗打来电话,叫俩人到他哥家转转,然后一起去塘西古镇游玩。
提到塘西古镇老谭马上想到了自己小舅子。小舅子就在那,结婚的时候没去,现在去看看也挺好,算补礼了。
老谭一共有俩小舅子,大小舅子在北京,小小舅子在南京,居住在塘西。
说起两个小舅子老谭既难受又无奈,甚至不想说啥。
他和林燕认识的时候大小舅子十七,没上学,在家打工,小小舅子刚上初中。他和林燕恋爱五年,迟迟不结婚的原因是林燕家里困难,挣的钱得帮扶家里。
先是给大小舅子成家,然后供小小舅子上大学,直到毕业找工作。
对这些老谭不说啥,因为他家就穷,打小五个姐姐帮扶,所以理解林燕的顾家。不平衡的是两个小舅子成家立业之后,对他这个姐夫不理不问,好像不存在似的。
换了他做不到这点,如今四十多了,和五个姐夫处的和亲哥兄弟一样,每次回去都到姐姐家看看,和姐夫坐下来喝两盅,拉拉家常。
这样事在他俩小舅子身上没有。
记得在供小小舅子上大学那会儿,儿子家恒已经出生,小小舅子说以后家恒上学他管了。现在家恒马上初中了,也没见他拿一分钱。
想起这些老谭咧咧嘴,心说算了,自己小的时候五个姐姐照顾,现在自己行了,也没怎么照顾五个姐姐。
但相比两个小舅子自己这个小舅子当的好些,安慰一下自己。
如今人在苏州,不来拉到,来了就去见小舅子一面,要不然说不过去。
公平公正的讲,老谭作为姐夫是合格的,虽然和林燕的婚姻不和谐,甚至走到了离婚的边缘,但他没对林燕家里产生不满,该咋做还咋做。
关于媳妇,他常想,一年之中自己大部分时间不在家,林燕在家既上班又照顾孩子,属实不易,换自己可能做不来。
怎么说呢,组建一个家庭也许容易,但经营不易,尤其人四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
离婚不是解决矛盾的终极方法,只是结束一切和婚姻有关的问题,包括人。
当然,该结束的不结束,悲观的维持也不可取。
这些事老谭也想,只是想的多些,总是习惯性的想起和林燕最初的甜蜜,以及她不嫌弃自己的穷家薄业,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的跟自己,俩人白手起家的过日子,并且有了可爱的大儿子------
现在日子过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有车有房,真的开始换老婆了吗?
这事他做不来。
只是林燕的所作所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叫他难受,有时候真想离了,不再坚持。
和刘哥、邻居李哥喝酒的时候也会提起这些,老哥们儿了,谁也不笑话谁。
用李哥的话说林燕确实特性、顾娘家,但绝对是过日子好手。至于别的都那样,他媳妇一天也不和他说两句话,像仇人似的,俩人分房睡。并美其名曰现代中年人的纯友谊。
刘哥岁数大,说的中肯。他的意思是老谭和林燕都太要强了,都强势,谁也不服谁,要是有一个服软的都不会这样。
说他和媳妇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也这样,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一天除了省思咋过日子咋挣钱、咋供孩子上学,咋念叨老人千万别得病之外也没啥嗑儿。
等孩子成家立业了才觉着轻松,知道有疼有热了。
听着老谭和他俩的情况大体一样,都是如此。但又有区别,人家是安慰他的正常现象,他是正在经历的真实情况。
说一千道一万,疙瘩自己解,主意自己拿,生活看着千篇一律,但家家各有不同。
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用离婚解决,就得用时间解决。
时间在换不回回心转意的时候,一定会看清一些事,一个人,然后心安理得的拾缀心碎后的坦然与疲惫。
作为局外人,旁观者,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很羡慕老谭有一个好媳妇,能持家,能过日子,老公常年在外,家里啥事不管,孩子也不用操心,还有啥不满足?
尤其还不管老公在外面咋耍,找女人都行,这可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
梦寐以求的不是现实需要的,谁都想把日子过红火,有滋有味,不是陌生人一样的冰冷寒心。
一大早,乔姗打发司机来接老谭和古毅。
乔家在苏北老城,那里有一片保护很好的古建筑群,在过去是有钱人家住的地方,普通百姓住不起。
来到老城,绕过两条街,上了青石板路。向前走了一会儿,在一处古色古香门前摆这两个石狮子的府邸前停下。
枣红色大门,白色院墙冒着黑瓦,深宅大院。
门楼上写着两个大字:乔府。
有点像电视剧里的乔家大院。
乔姗早在大门前恭候。
古毅和老谭下了车,乔姗笑着上前招呼,引着二人进门。
“我哥这是六进院子,早年有钱人住的,没咋改动。”乔姗介绍道。
“这院子有年头了,应该清朝的。”老谭看着进门的风水墙说。
所谓风水墙,又称门封,是离大门三丈的一堵墙。墙面有雕龙描凤的,也有画山水风景的,作用是挡着后面的主屋,人们在大门外看不见里面的情景。
“清朝的,二百年了。”乔姗说。
绕过风水墙,正面是二进院子的茶水房,左右两边为厢房,在过去是给门房住的,也就是看家护院的居所。
往里走是三进院子,属于主屋,两侧也有厢房。
院子中间是一假山,假山旁种着花草。有的花开着,红的粉的都有,很是喜人。
“我领你们参观一下。”
乔姗引着进了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