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是个农民,还有那一片令人喜悦感动的金黄。
这次回家是老谭一个人回来的。儿子由于要参加比赛,教练趁放假这段时间进行集训,所以没跟着一起。
集团会开完之后,艳华和张丽以及周晓梅、忠清都劝老谭去医院做检查,然后住一段时间院。老谭没马上答应,说先回家陪母亲过节,等过完节回来参加完小慧和小龙的婚礼之后就去检查,然后听大夫的话住院治疗。
大家看他说的认真,想想也合情合理,也就没坚持。
但老谭真正的打算是参加完小慧的婚礼后直接去湖南益阳,他已经和那里一家做得挺好的饭店取得联系,并叫张宇提前给邮了两只白条羊过去,以便到了之后方便些。
那家饭店叫“米汤味道”,做得很好,仅益阳一个小县城就开了四家店,家家生意火爆。最主要的是他家没打荷的,完全开放式厨房,这个值得学习。
至于身体老谭没想太多,刚四十一,就算不好能不好到哪去?还得癌症呀?
人到四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精力充沛,思想集中,除了高血压没啥大毛病,没必要住院。
现在集团成立了,许多事等着做,哪能住院?
省城的发展已经定型,顶多再做一家直营店。张向东是这边的代理人,以后东北区的合作店由他负责,有啥事直接跟他对话就完了,省心省力。
张丽是东北区的总经理,相信在她和张向东的配合下东北区能有很好的发展。
西北区由周晓梅和王总配合。在会上王总提出准备往北京发展的设想,关于这点老谭的意思是先稳一稳,今明两年主要精力放在呼市和周边城市上,等完善了再考虑北京市场。
相对于北京来讲老谭更看重南方,把东北饺子做到南方去是他的理想,也是目标。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老谭的五个姐姐五个姐夫都来了五姐家,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了个节。
第二天上午,老谭从院子里薅了两颗白菜,摘了一把辣椒,拔了十来棵葱,拿到井边洗净,准备中午吃白菜馅饺子,大葱、辣椒蘸酱。
母亲穿起了厚衣服,坐在门厅前的凳子上晒太阳。
老谭把菜板子从屋里端出来,在台阶上支好,开始切白菜。
“放点肉,不放肉不好吃。”老太太对儿子说。
“嗯,放肉。”老谭答应着。
“包几个不放肉的给我,你们吃带肉的,我吃肉不消化。”老太太叨咕着。
“多给你煮一会儿。”老谭笑道。
“煮一会儿也不行,没牙,咬不动------人老了吃点素好,有点油水就行。你也少吃肉,太胖,胖人爱得高血压,高血压那玩意儿得上就不去根儿,还爱得脑出血,脑梗儿------
你看现在,死的都是些年轻的,岁数不大,四十多五十来岁,不是脑梗就是脑出血,再不就是心肌梗死------都是吃的,喝大酒------像我们这些到岁数的倒死不了,不吃肉,也不喝酒,炸的、油大的不沾嘴,上哪得病去?”
“吃粗粮更好。”老谭说。
“啥还比得上粗粮了?大米白面是好,没啥营养,大米粥一点不爱喝,你五姐总给我熬小米粥,熬的稀烂稀烂的,我喝行,你们喝不了,你们得喝硬乎儿点的。”
老太太可能热了,把外衣扣子解开两个。
老谭把一棵白菜切完,第二棵放到菜板子上,随后点上一根烟。
五姐收拾完屋端着泡好的茶出来,从弟弟手中接过菜刀。
“国华拿回来的那个枣泥馅月饼挺软乎,吃着还行------”老太太随口叨咕。
五姐笑了,对弟弟说:“看着没,这是想吃月饼了,还得吃你拿回来的。”
老谭笑了。
五姐逗母亲:“吃你老儿子给你买的?咋地,他买的比我买的香呀?”
“那不是枣泥的吗,我能咬动。”老太太辩解道。
五姐笑,起身进屋拿了块枣泥月饼。
老太太把月饼掰开两半,一半递给老丫头,然后用瘦手从另一半上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用没牙的牙床慢慢磨合着。
一口月饼咽下,老太太想起了过去,说:“还生产队时候呢,那时候没你俩,就你大姐和你二姐,过八月节也没啥吃的,捞碗小米饭算好的了------
人家矿上的徐大夫心好,看咱家没啥吃的,俩孩子一碗小米饭就咸菜------人家给块月饼,你大姐和你二姐一人一半------
孩子长那么大还没吃过月饼呢,你二姐咬一口,那个香儿,你大姐没吃,给我,说妈你吃------”
老太太说着一把辛酸的泪水从猩红的眼睛里流出------
五姐眼里噙满了泪水,老谭的鼻根儿发酸------
那些苦难的日子呀——
老太太从用满是皱纹的手揩去脸上的泪水,叹了口气,随后换了欣慰的口吻说:“现在日子多好,吃啥有啥,别说月饼了,御宴都有。还是社会好,那时候哪省思有这社会,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你看现在这家家的,天天和过年似的,肉都吃腻了,开始吃海鲜了。要我说啥都不如地里的五谷杂粮和园子里的茄子辣椒,一个老百姓,土里刨食的,吃啥海鲜?”
五姐和老谭同时笑了。
老太太很健谈,从吃食转移到健康上来,对儿子说:“在饭店少吃海鲜,少吃肉,酒也少喝。你看看你刚四十一,就高血压,还没我体格好呢。
有啥也不如有个好体格,啥是自己的?就体格是自己的,没病没灾的比啥都好。像我这到岁数的,就得有个好体格,没啥毛病是你们的福。我要是瘫吧到炕上,窝吃窝拉,你们都不省心。”
五姐对老谭说:“咱妈体格可好了,春天那会儿变天,我都感冒了,打好几天吊瓶才好。咱妈啥事没有,还给我做饭呢。一边做一边叨咕:就你们这些人还有不感冒的?没一个体格好的,都不如我这老太太。”
老谭笑,看着母亲。
母亲又掰了块月饼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秋日的阳光温暖的洒进这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一种亲情的甜蜜和家的幸福荡漾开来。
人呐,多大有个妈,啥时候都得有个家。
周晓梅和父母、哥哥嫂子、侄子侄女、还有宝贝儿子一起过了八月节,随后两天啥也没干,专门陪儿子。
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家伙又长高了,像个小男子汉。
儿子随她,十分闯荡,总说大人话,并且懂事,像她小时候。晓梅妈说儿子在幼儿园总得小红花,并且画画好,这要是在城里给报个美术班说不定还出息呢。
周晓梅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现实不允许——单身一个人,每天上班有点,下班不知道啥时候,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