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优点往往被忽略,那些被世俗称之为不光彩的东西却容易被记住,往往在评判的时候拿出来给人打上不良标签,这几乎是一个通病。
和很多红起来的明星一样,专门有人担当社会评论家,去挖掘人家的陈年往事,越出格的越好,不把人家搞臭誓不罢休,以此为乐。
人们也怪,专门爱看这些,并且津津乐道。
有时间干点啥不好,纯是闲的,有这精神头早成“技术能手”和“生产标兵”了。
张丽回到家,感觉肚子有点饿,于是煮了盘饺子,一边吃一边喝酒。
有人敲门,张丽用后脑勺想也是任青云。
打开门,任青云站在门外。
“大过年的不回家跑我这干啥?”张丽问。
任青云说:“不放心你。”
“我有啥不放心的,这大人了。好了,看着了,回去吧。”张丽说。
任青云笑了笑,说:“我进去坐会儿就走。”
张丽把任青云让进屋里。
看到饭桌上摆的饺子和酒,任青云问:“在我家没吃好呀?”
“能吃好吗?”张丽也不隐瞒观点,直接说:“你要是想送我的话,在我从你家出来的时候就该跟着一起下楼,你哥说的你也听着了,那女的就是我,估计你哥也跟你说了。这样正好,我也不是有意瞒着你,你来是不是就想问这事?”
任青云的脸色很不好看,沉默了一会儿,说:“陪你喝点酒吧。”
“不用,我自己喝就行。”张丽拒绝道。
“看你——咱俩也好几个月了,我啥样你知道。”任青云说。
“还真不知道。”张丽说:“你要是不在乎就不会让我一个人下楼了,你是明白人,有些话不想多说,大过年的,回去吧,我也好好过个年。”
“今天我在这陪你。”任青云道。
“不用,不需要。”张丽冷着脸说。
“就是不在一起交个朋友总可以吧。”
“我朋友够了。”
“你——”
“我不缺朋友,也不缺男的。”
“咱俩都是一个人------”
张丽马上打断任青云,说:“我挺尊重你的,希望你自重。”
任青云带着某种遗憾走了。
张丽一个人吃着饺子,喝着酒,过年。
“你呀,也是的,上我家来呀,我家就我和老邓。”听张丽说完昨晚的事,艳华埋怨道。
“大过年的,谁不在自己家过年。”张丽说。
“哎——”艳华稍稍叹了口气,说:“这样人别处,说白了就是想和你睡觉,没过日子打算。”
“想和我睡觉?我还想和谁睡呢。”张丽哼了一声,“这辈子不找了,一个人过。”
“对了,还记着老谭他母亲说的不?别不信,也去送送。”艳华突然想起老谭母亲说张丽是庙上童子的事。
“你还真信呀?”张丽问,心里却信了。
“也不可不信,心诚则灵。没人说拉到了,有人说心里就和有啥事似的,总犯合计。再说也不费啥事,试试呗,全当解心疑了。”艳华说。
“也不知道咋送呀?”
“咱们不知道有知道的,等过了十五,佛店开门去问问,他们保准知道。”艳华说。
张丽小声说:“到时候你去,我不去,怕被人知道。”
艳华笑了,说:“我去。”
说完这事艳华讲了早上老谭打电话说的合作店的事,张丽听后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缺少管理人员。
艳华认为省城的饺子市场已经饱和,并且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去年喜家德正式进军省城,占领了饺子快餐这一块。阿巧刚起步,没实力和人家竞争。
“咱家的优势是饺子酒,确切地说是个能吃饺子的酒馆,虽然偏快餐,但咱们不和他们竞争。我的想法是省城这边只做十家直营店,把主要力量放在西部,也就是内蒙古。现在还没有饺子馆往西部扩张,咱们先占领市场。
关于管理人员这块儿,咱们首先是内部培养,自己培养的有忠诚度,不轻易跳槽。另外也外部招聘,好的空降兵也用。”
艳华很有大将风度的说。
“省城的饺子市场确实饱和了,咱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赞成你的想法,往外埠发展。先是呼市,然后包头,再然后往南拓展。”张丽说。
“省城是大本营,咱们虽然把力量集中在外埠,但首先把家打理好。说一下我的想法,两年内省城做到十家直营店,然后收手,集中力量把这十家店打造成样板店。
省城是阿巧饺子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但要打造样板店,还要建立培训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以后的管理人员全部在这里培训实习,然后往外地输送,包括技术人员。
想要合作的先到省城样板店考察,考察完了签协议,协议签完,合作方只负责一件事——出钱。剩下的全部由咱们负责。”
“那老店地方不够用。”张丽说。
“老店只做中央厨房和技术培训用,把办公室搬出去,单独租个楼,整的像个公司样,参观考察的来也不掉价儿。”艳华说。
“脸面问题。”张丽笑着说。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全是。老店主要培养厨房人员,新办公楼设培训中心,主要培养管理层,防止后继无力。”艳华说。
“你现在越来越像个老总了。”张丽说。
“以前不像呀?”艳华打趣道:“以前也是,只不过被老谭给挡住了,你们没发现。”
“你和老谭绝配。”张丽由衷的说。
女人的格局一旦打开,做事比男人还男人,这一点不服不行。
艳华现在就是这样。
不经意间,叫人瑟瑟发抖的小北风停了,天气暖和起来。人们脱去厚重的羽绒服和毛衣,穿起了单衣,地上枯黄的草地上冒起了几丝嫩绿,路边的树木也都泛青,带着冬天记忆的枝丫间有了顽强的叶芽。
春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满眼的绿色。
时间到了二零一五年的四月中旬,呼市老百姓还在寻找海东路阿巧饺子馆的时候,中影南街的中央厨房店开业了,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爱吃饺子的客人。
现在,呼市有了两家阿巧饺子馆,第三家金桥店也已谈完,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同时,和黄丽娟合作的集宁店也在装修之中。
周晓梅已经来到呼市,原计划叫她接替木兰做海东路店长的,计划没有变化快,金桥店的谈成和集宁店的落实,老谭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她直接当了老谭助理。
按理说张宇能帮上忙,可是燕子身怀九甲,虽雇了保姆,但毕竟是大龄产妇,身边离不开人,张宇得在家陪着。
这期间孟梦从省城过来,接替雅茹在海东路店做饺子师傅,雅茹调到了中央厨房店。
商会副会长周玉军的表妹和丈夫、包括孩子一家三口也来了,老谭安排到中央厨房店工作。
周玉军表妹叫佟欣,四十三岁,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好,看上去像三十五、六的。她老公是很老实的一人儿,没她高,长的老,俩人看上去得相差十来岁。儿子十八,一个很清秀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