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厨房、关爱老人这事先从老店试点,等形成规律了别的店再推行。”老谭说。
那天和张向东谈完这事,第儿天小伙子就拿出了方案。
就关爱空巢老人的方案简述一下:
为关爱小区空巢老人,解决吃饺子难问题,阿巧饺子馆和社区合作,将常年为老人提供免费饺子。
规定:每周一,凡年满七十二岁以上老人,持本人身份证和社区发的爱心饺子卡,可到阿巧饺子馆领取饺子一份。
店内服务人员热情接待,做好记录。
每人只限一份,且饺子卡只限当周使用,过期作废。
为不影响饭口时间正常营业,饺子以打包形式发放,老人尽量不在店内就餐,希望理解。
“行,等向东从呼市回来的,他负责这事。”艳华说。
老谭点点头。
“算没,这样一星期咱们得送出不少饺子。”张丽有点心疼的说。
“也没多少,七十二岁以上的老人不多,有的可能不来。”老谭说。
“不多,哼,你看着吧,就是没到七十二的也得来。”张丽说。
“不能,社区人负责发卡,不到七十二的不能发。再说来了得带身份证,看身份证不就完了。”老谭说。
“人家就说身份证忘带了,你还叫人家回去取呀?”张丽问。
这倒给老谭问住了。
艳华也有点愣怔。
张丽接着说:“社区发卡,要是一人发两张呢?先来领回去一份,过半个小时拿着卡再来领,给是不给?”
“咱们不是登记吗,有记录。”老谭说。
“记录?哼!”张丽冷哼一声,说:“不是说老年人不讲理,但确实有素质低的。咱们是献爱心做好事,一片好意。他们才不这想,觉着咱们有钱显摆,多一份少一份不算啥,知道不。”
“不能吧?”艳华说:“咱们可是白给免费的。”
“越是免费越这样,收钱该好办了。”张丽说。
老谭沉默一会儿,然后笑着看张丽,问:“你有啥好办法?”
“我也没啥好办法。”张丽说:“这确实是件好事,先不说献爱心,也别说高尚,咱们还没到那一步。现在一般的老人都是在家带孩子,老人来饭店领饺子,十有八九带着孙子来,拿回去给孙子吃。孙子吃好了,等家里人聚会的时候孙子说吃饺子,也是变相给咱家拉客人做广告。
另外老头老太太闲着没事不是去小公园遛弯就是在小区里组建闲话中心,除了说家长里短就是白话国家大事,再不就是花边新闻。咱们给免费吃饺子,通过他们的嘴比挨家挨户贴广告都管用,估计不出一个月半拉儿省城都知道咱家,那才叫真正的家喻户晓。”
艳华和老谭一愣,这是他俩没想到的,细想想还真是这回事,于是期待着张丽往下说。
“要我的意思咱们也别发饺子卡,就是按身份证说话,这样既简单又方便。主要是先和社区联系一下,看看一共有多少七十二岁以上的老人,好心里有个数。咱们给免费吃饺子,也是给社区做好人好事,他们能主动给咱们数据。
有数据就好办了,等于掌握基本情况。我估计一个小区一千户,有一百个不错了,常驻的也就五、六十。”张丽分析道。
“不能这少吧?”艳华说。
“差不多。有些老人在农村,有的住养老院,还有的常年下不了楼,还有不爱来的呢。”张丽说。
“也是——”老谭和艳华点头。
“咱们规定每周一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四点来领饺子,这样不耽误饭口。来的首先到吧台拿身份证登记,然后下单煮饺子。估计有领完饺子再点个菜在这吃的,那就在这吃,还卖个菜钱。”张丽说完笑了。
“好,就按你说的办。咱们主要是要口碑,扩大影响力,做好了也是功德,回馈社会。”老谭说。
“对咱们店来说能够把社区客户锁定,进而培养成忠诚客户。”张丽说。
“不愧是运营经理,啥事都往营销上想。”艳华道。
张丽说:“干啥吆喝啥,对不老谭。”
“对,你叫我刮目相看。”
“切!告诉你,艳华也在这呢,到呼市老实点儿,别管不住自己把初恋整屋去,再喝二两烧酒犯错误,啥啥的都上,听着没?”
张丽警告着。
我们是否还记得方建军的徒弟小龙?
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在甘旗卡的时候和王红的徒弟孟梦恋爱来着。但俩人的爱情没维持太长时间,小龙沉稳,孟梦浪漫,俩人在性格上不合,处了一段时间不处了。
接着赤山路店开业,小龙和孟梦一起调过去,分别主理凉菜和饺子,都成了师傅。
这期间王红有意让孟梦当自己的儿媳妇,也没成。主要是孟梦在省城,王红儿子在吉林,俩人沟通起来不方便。再说王红儿子还不打算找女朋友,这事也就撂下了。
回过头来说小龙。
小慧跟王红学调馅之后,小龙认识了她。俩人不在一个店里工作,开始时不咋熟悉,只是见了面互相微笑着点头打招呼。
俩人是在春节聚会的时候熟起来的。
小慧乖巧懂事,聪明好学,孝顺。虽然长的不特别漂亮,没孟梦好看,还有些纤瘦,但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温柔和骨子里的坚强吸引了小龙,并渐渐喜欢上了。
谁也不知道俩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恋爱的。
小慧妈住院后,我们发现小慧身边多了一个略显腼腆的小伙子,和她一起细心地伺候妈妈。
小慧妈出院后,小慧在家照顾,小龙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把饭菜做好,打包送到小慧家,陪着母女俩吃饭。
吃完饭到市场把菜买回来,把劈柴劈好,院子收拾干净。然后陪小慧妈唠嗑聊天,或者和小慧一起收拾屋子,俨然成了家里的一员。
小慧妈打心眼里高兴,这个苦命的女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一直担心自己走了小慧一个人可咋办。现在放心了,小龙不错,不嫌弃自己家穷,对小慧又真心实意,能安心的走了。
当妈的哪有不惦记自己闺女的?
都希望闺女找个好对象,有个好归宿。
什么最残忍?
知道自己将要死去,还要每天笑着度日,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健康活着的时候,觉着死是很遥远的事,和自己没啥关系,总是若无其事甚至是吹嘘的说:“死怕啥?到时候俩眼一闭,爱咋咋地。”
没到时候呢,到时候都不想死,有一分之耐都想活着。
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要这个世界的亲人告别,是残忍的,也是痛苦的。
可是这一切对身边的亲人来说更残忍和痛苦。
谁愿意眼睁睁的看着亲人在病魔的折磨下一步步的走向死亡?
相信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做儿女的希望自己的妈妈离去,即使知道无药可治,也在心里盼望着奇迹发生,在明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妈妈的病好了------
我们的小慧已经够坚强了。
她今年十九岁,大姑娘了。在妈妈面前是平日里的笑脸,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做着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