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艳华把车停到这家店对面马路上,从车上下来,站在那打量着店面和周围的环境。

这里她比较熟悉,刚来省城的时候就是在泰山路打工,也就是在这认识的老谭。那时候泰山路没这么繁华,工作的玫瑰饭店是这条街比较大的饭店了。

曹老板的饭店在泰山路中心,属于黄金地点,地理位置自不必说。这个店在泰山路紧西边把角的位置,后身是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省计生委,再后边是三十三中学,再往后是居民区。

南面是泰山小区,北面是沙河子小区,两个小区都很大,居民在三万以上。

左右两边都是商铺,有超市、饭店、美容院、药房,生意也都可以。

“这地方行,能干起来,看没,停车场够用。现在吃饭的都开车,就怕饭店没停车场。”燕子说。

“嗯,是行。咱家是饺子馆,离居民区近点好,全靠这小区居民吃饭呢。曹老板的店是好,挨着省府大厦,还靠着北陵公园,客流保证不愁,肯定挣钱。但咱家更适合这里,发展好了不次于他那里。”艳华说。

“进去谈谈?”燕子问。

“你上回谈的时候老板咋说的?”艳华问。

“老板的意思给五万块钱转让费,还有两个月房租,他想干完了。人家现在挣钱,就是干的年头长了,两口子觉着累,歇歇。”燕子说。

“哦。”艳华点下头,想了想说:“他还得干俩月,不着急,你见着房主了吗?”

“没有,当时没打算租这里,也没细问,就是说房租二十万。”燕子说。

“和房主见下面,谈谈,整准成了再和老板谈,要是行的话给六万转让费,让他那两个月别干了。”艳华很有气魄的说。

“我也这么省思的。”燕子笑道,“这事交给我,过了联系房主。”

“呼市店七月份开业,那边工程一结束就装修这边,七月、八月,争取十月一开业。”艳华说。

“这个店开业今年两家店任务完成,是不是出去放松放松?”燕子笑着问。

“放松?去哪?”艳华问。

“十月份,还行,去海边呗。”

“到时候再说吧,上回老谭说北京有个总裁班挺好的,我省思咱俩去学学。”艳华说。

燕子憋憋嘴,转而笑了,说:“北京也行,还是小时候去的呢,这回好好玩玩。”

“花自己钱呀,告诉你咱家账上现在只有一百七十八万,没旅游费。”艳华打击道。

“你就抠吧------”

三天后,燕子顺利的把这家店谈下来,老板没要多加的一万块钱转让费,而是把经营期缩短一个月,六月底交房子。

店面谈完燕子就没啥事了,正好忠清这边培养了三个饺子工和一个砧板,准备送到呼市。于是她就带着四名员工和艳华对老谭的惦记去了呼市。

呼市这边厨房已经全部完事,前台还有二十天完工。

这些天老谭也没闲着,腿脚不方便就坐着指挥,同时给新员工做培训,指导着杨志军调配养生酒。

养生酒是饺子馆的亮点,不依仗它赚钱,主要是吸引顾客。内蒙人爱喝白酒,估计养生酒卖的要比省城好。

自打杨志军和木兰带着学习人员从省城回来,雅茹就回寝室去住了。虽然俩人啥事没有,但同丨居丨一室影响不好,都是好说不好听的事,尽量避免蜚短流长。

老谭有伤,不能总在现场,到下午三、四点雅茹就扶着他回去。现在不用拄拐,能小步磨蹭,走一段休息一会儿。

老谭来呼市的时候四月份,天还带着寒意,现在是六月,很热。雅茹给他买了条大裤头,穿着凉快还方便。就是看到腿上的伤疤时有些叫人害怕,蜿蜒着像条爬动的蜈蚣,再加上他土匪长相和光秃秃的脑袋,咋看都不像个老总,说黑社会还有人信。

“打我认识你你就和个土匪似的,不像啥好人。”雅茹说,把煮好的饺子放到饭桌上,转身回厨房拿碗。

“呵呵,半辈子了------”老谭道,去拿酒瓶子。

雅茹拿着碗出来,看老谭往杯子里倒酒,使劲的白了一眼说:“啥时候都忘不了你那点儿酒!”

“吃饺子不喝酒,不如喂狗。饺子酒饺子酒,越喝越有。”老谭嬉笑道。

“还不如喂狗呢。大夫没告诉你血压高呀?不叫你喝酒。”雅茹来气道。

“那你还给我买?”

“你不是馋吗?”

“还是心疼我。”

“去去,管不了你,喝吧,喝出毛病就好了,到时候看你咋整,没人管你。”

雅茹说这话的时候像极了和丈夫拌嘴的小媳妇,倒是让老谭愣怔了一下。看着雅茹,有些恍惚,仿佛看到当年的那个小姑娘------

“今天你也喝点儿,陪我。”老谭很快回过神来,给雅茹倒上一杯。

雅茹往老谭碗里夹了个饺子,把花生米往前推推,说:“喝酒人呀,没脸,疼的时候起誓发愿的说再不喝了,等好了啥都忘,照喝不误,你就是那伙儿的,没改。”

“哎,这都是你惯的。”老谭开玩笑。

“我惯你还行了呢------陪你喝点儿。”

雅茹说着笑吟吟的端起酒杯,和老谭碰了一下。

人越大越想家。

这也是人之常情。

年轻的时候朝气蓬勃,怀揣着对事业的梦想和青春的激情,奋斗拼搏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那时候也想家,但不强烈,觉着没干出人样来回家磕碜,总想着有朝一日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荣耀的象征,是多少打工人的梦想。

真正做到的没几个,大部分都是在陌生的城市里苦苦的劳动着,为了一口养家糊口的吃食没白天没黑天的干,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流着掺杂了心酸的汗水。

只有等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穿上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衣锦还乡的样子回家。

我们这个社会,有功高无比的大人物,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人们喜欢八卦的明星,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普普通通劳动者中有一支队伍,是成千上万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他们撇家舍业背井离乡,默默无闻的为我们这个社会做着巨大的贡献。

离家在外的人呀,他们想家,想妈妈,想孩子,想亲姊姐妹一奶同胞。

回不了家,冲家的方向遥望,眼前是亲人的面孔,眼里是旋转的泪花------

老谭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外面下着雨,淅沥沥的雨声在夜里分外清晰,从窗户飘进来,飘进耳朵。

他此时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人到四十,半生已过。

曾经的年少是贫穷苦难的日子,依稀中看到母亲走在刺骨的寒风中,挎着筐,挨家挨户的讨要吃食,给家里一群孩子喂饱肚子------

还有村边的那条小河,母亲把露着脚指头的鞋踩进水里,带着满身疲惫慈爱的说:“趟河过去吧,看,妈也趟河------”

泪水无声的滑落,心酸的疼着。

他想回家看看母亲。

人在难处别想家,越想家越想,越难受。虽然四十的人了,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最想见到的还是母亲,想像个孩子似的偎进母亲怀里,和小时候一样,肆意的撒娇。

一个厨子的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Ding1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厨子的往事第1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