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事不顺。”老谭由衷的叹了口气。
“凡事不是放下了事,而是如何放,放在何处。不负责任的放下属于逃避,也是罪孽。如禹治水,可疏可导,切莫心急,切莫放弃。夫妻之间平常日子看不出什么,都是柴米油盐,但最后陪伴之人必是结发之妻。
你常有红颜相伴,也是麻烦,有时不防出出格,自己亦需疏导。”大德说。
老谭沉默半天,转而笑道:“师傅不愧看破红尘,尘世事一眼看透,一针见血,受教了。”
“你不是也说世人障目嘛。”
俩人相视而笑。
“年轻时也曾想过一弃了之,想来想去,加上年龄增加,不是看透世事,心里琢磨,再美丽的女子,三五十年也是鸡皮鹤发白骨一推。人活一世,情之所堪,到什么年纪想什么事,到老来还是老伴儿,别人比不了。”老谭说。
“这就和我怎么行脚一样,世事繁华,唯有佛灯相伴心才安宁。身上有一事挂一事,心中有一人念一人。反过来还是最初,也是修行中的小轮回。”大德感触道。
“轮回六道,全是世间人伦,夫妻亦在其中。你刚才劝我自行疏导,已是违反六道,却也看破人伦,私欲反冲。人活着莫要累,但又有几人逍遥?说好听的叫瞻前顾后,说不好听的叫自衰自败。你难,世人看不破;我难,世人皆所知。不外如是。”老谭说。
“倒也无妨。字出格了人性所为,良心在,字还是字;人出格了心已乱,良心丧,人不是人。谁说和尚不喝酒吃肉,清规戒律是你见,我见,世人见,都是外相。内相在心,心见为见。”大德说。
“受教了。”
人有时累了,烦躁了,倒不妨进禅院歇歇。禅院是清修之地,能让人的心静下来,回归无极,返观内照。
这也不是啥迷信,就看怎么看了。就如你若明了花必盛开一样,全是自在人心。
出了大德的禅院,来到寺外,一缕阳光从初春的槐树枝叶间投射过来,洒下一地的斑驳。
老谭点上根烟,来到现实的尘世中。
和大德的谈话还在耳边,但是思绪已经回到现实。
不可能和大德一样以出世的心态来活着,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或者说是境界。
大德已是快七十岁高龄,用世人话说人家吃的盐都比自己吃的饭多,走的路都比自己过得桥多,活人的经验自然比自己多。
他是出世修行,用大智慧教导众生,不为功德福报,只为修行。释迦摩尼弟子,一生宣扬佛法,叫世人离苦得乐,向善积德。
也许,以后成佛。
老谭自己不是佛。
活在这个世上,可能成为不了造福一方的大人物,也不能像大的那样普度众生,也许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也要尽所能活得精彩,不留遗憾。
修行就是修心。
好在心没坏。
坚持住,固守灵台清明。不妄为不乱为,把饺子馆做好,做大,做强。
哎,没时间感慨,挺多事等着呢。
以后心烦了就过来找大德聊聊天,清净清净,扫扫脑子里的灰尘,确也挺好。
和大智慧人聊天,开悟呀。
张丽提前给李爽打了电话,通知她叫华清在晚上做工作餐的时候单独做四个菜,因为这个月黄山路店有三个员工过生日,她要赶过去给过一过。
在年初的会议上规定,凡是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公司给买生日蛋糕,同时给半天休息,并且单独做几个菜,煮碗长寿面庆祝一下。
为了不让这件事流于形式,规定给员工过生日时必须有两个高管在场。目前高管只有老谭、张丽、忠清三人,两个老板不算,人家是老板。
老谭不在省城,只有张丽和忠清负责了。
快九点的时候,俩人安排好店里的事,便打车到了黄山路店。
这边李爽和华清全都准备好了。
来到包房,三个过生日的员工脸上带着笑容,有些拘谨,显得不好意思,但看得出内心是喜悦和激动的。
在对员工福利这一块老谭和两个老板做得很好,很到位。目前来说整个省城不敢说是最好的,但也差不多。
对员工好,待遇高,合格得老板心甘情愿才行。我们放下老谭不说,他打工出身,最大的理想就是给在饭店打工的兄弟们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艳华,农民出身,家境的贫寒和成长经历以及内心的善良让她十分理解员工的心理,毕竟自己也是从打工过来的,所以给员工花钱十分舍得,不心疼。
燕子,省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出身,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对打工人十分理解同情。现在做了老板,也没啥老板架子,并且对提高员工福利没任何意见——她的理解是自己就是个打工的,没开饭店的时候还不如打工的呢。
所以,阿巧饺子馆员工福利很好,一直叫别的饭店羡慕。
拿寝室来说,员工已经全部是下铺,统一发放行礼,包括洗漱用品。每个寝室都安上网络,配上洗衣机,热水器是必须的,员工下班后能洗个热水澡。
对寝室的管理上虽然没达到海底捞的程度,但正在往那方面发展。
每个月除了给员工过生日,月底还要会餐。会餐和总结会放在一块进行,先是给优秀班组和优秀员工发奖,激励一下大家,然后开始吃喝。
每次会餐都很热闹。大部分是年轻人,不可能消停。唱歌好的唱唱歌,能说的讲笑话故事,能跳的跳个舞。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玩个尽兴。
阿巧饺子馆的员工幸福指数都很高,这是其他饭店比不了的。
员工的幸福指数高有三点好处。
首先是员工流动性小,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其次是员工对饭店认同和认可,能够主动工作;最后是有前两点做基础,工作质量高,效益自然好。
员工幸福指数高的前提是老板大方,敢拿出利润给员工,而不是用嘴皮子忽悠人。这一点看似简单容易,能做到的没几个。
还是拿寝室来说。一个店十个员工住寝,很多饭店老板的做法是租一个寝室,男女住在一起,虽然不方便,但省钱呀,多租一个寝室多花不少钱呢。
寝室里有床,有上下水就行了,很少有给员工配洗衣机和安网络的。等热水器就得看租的房子房东安没安了,安了算捡着,没安也就恁地了。
同样雇员工,相同工资待遇的情况下阿巧饺子馆比别的饭店每个员工每个月要多花三百二十块钱,这个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收到效果绝对不一样。
别的饭店总是人不够用,天天招聘。阿巧不然,几乎没缺人那一说。
员工先是自己在这干,看不差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还好,就把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甚至是一家三口都在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