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头一次赢了嘴架,立马笑嘻嘻的撤了。
李爽和华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饺子馆能有今天他俩功不可没。别看他俩一天天的拌嘴吵架,但是工作起来没毛病,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尤其老谭托管的这大半年,他俩成长很快,都能够独当一面。
华清有个贤惠的媳妇和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老大是丫头,已经上小学了,老二小子三岁,上幼儿园。媳妇在家照顾孩子,他在外面挣钱,四口之家虽然紧巴点儿,但充满温馨。
日子就是这样,不管钱多钱少,两口子和和气气,一家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比啥都好。
老谭和艳华、燕子都知道他家情况,想叫他媳妇到饭店来包饺子,时间不用像正常员工那样按时按点,早上把孩子送去学校和幼儿园就来上班,下午四点下班,正好回去接孩子,不耽误事。但华清觉着这样不好,人家都正常上班,尤其晚上最忙,他媳妇晚上还不在,有些说不过去,也就没叫他媳妇来。
老谭和两个老板商量,不来也行,等第三家开业之后,保证得找个管后勤的,到时候叫他媳妇管后勤,也挺好。
李爽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我们的爽姐是个开朗乐观敢说敢干的女人,这一点和王红有些相像。但也有不同,她能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要是碰上不顺心的事,从来不表露,除非是非常要好信任的人,才会诉说一下。
她现在的状况很好,小高的回归使家完整,孩子也五岁了,正在上幼儿园,有姥姥姥爷照顾。他们两口子就是上班挣钱,没什么后顾之忧。
当初的房子为了给小高还赌债低价卖了,现在一家三口住在李爽父母家里。两口子打算买个房子,大点儿的,好能把小高母亲接来。
在李爽的心里,只要小高不再赌博走下道,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过日子,叫她干啥都乐意。
女人的要求很简单,有个疼爱自己的老公,孩子乖巧懂事,父母健康平安,再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家人平平安安的生活,就是幸福。
要不要求大富大贵?
能大富大贵当然好,至少在物质上有充足的保证,但达不到也不要强求,不缺吃不少穿,还能有零花钱就很好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人要攀比没完没了,也没尽头。
人呀,知足常乐。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就是个普通人,而社会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组成的。那些非凡的、有能力的大人物毕竟少数。
成不了大人物,就当好自己的平头老百姓,安稳的过日子比啥都好。
这不是说就没了上进心,相反,平凡的普通人每天面对的都是真正具体的生活,为了油盐酱醋孩子大人不停的奔奔波波,度着平淡而又充实的光阴。
人们都愿意关心那些蹩脚明星的八八挂挂,却不注意平凡人的生活。
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现实的真实之中,热爱生活才是意义所在。
生活本身就是财富,是美好。
艳华、燕子俩人打定主意要把旁边的乡土人情兑下来,现在到了谈判的最后阶段。
乡土人情和房东签的是五年合同,经营了三年,还有两年。每年房租二十六万,老板在装修时投入五十万,准备三十万往外兑。
里面的桌椅板凳和厨房设备虽然八成新,但绝对不值三十万,所以艳华和燕子不打算给那些钱。但老板咬得很紧,也是看出艳华她俩确实想兑的心思,准备赚一把。
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
到七月底就要交下一年的房租,如果交不上房东就要把房子收回,所以说乡土人情的老板也是骑虎难下。
继续经营不赚钱,低价出兑又心不甘。
有上两次兑店的经验,这时候艳华和燕子倒不着急起来。
当然,也有想做饭店的老板过去和乡土人情的老板谈,但是都对三十万的转让费和二十六万的房租打怵,同时也对挨着的阿巧饺子馆犯合计——挨着这家生意火爆的饭店咋做呢?做什么呢?
这条街中餐有,火锅有,烤肉有,川湘菜馆有,饺子就别省思了,谁能干过阿巧?
要是不做餐饮干别的,没必要租这么大的店面。
不好往外兑。
到了八月份,房东开始催促交房租,乡土人情的老板有些架不住劲儿了。
这时候老谭从家回来,身体恢复的他神采熠熠,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谈判之中,最终以十二万的价格把店拿下。
店面兑下来之后,又和房东进行谈判,把租赁期延长至十五年,五年后房租以百分之二十的涨幅上涨,到第十个年头再按实际情况重新议定。
和房东谈妥后在周边租了个库房,把店里的桌椅板凳和厨房设备全部搬进去,整个店面成了空房子,开始找原先的装修公司重新设计。
乡土人情和饺子馆本就连在一起,中间是道间壁墙。现在两家成了一家,总面积九百平,一个很大的店面。
这回设计要有四百平的营业店面,一个小型的中央厨房,还要有办公区域,库房。
这些对老谭来说有难度,但对专业的装修设计人员来说不是问题,人家经过实际考察、测量之后,回去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把效果图拿出来了。
效果图让老谭、艳华、燕子很满意。
在外观上保留了阿巧饺子馆的原来风格,看上去是扩大的饺子馆,没有过度的高端大气,还是和以前一样接地气,平易近人。
整个一楼前半部分是散台,后半部分是明档厨房、小型中央厨房和库房。二楼的前半部分是包房,后半部分是办公区和会议室、培训室。
整个设计简洁明朗,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又不显得拥挤。
这样的一家饭店装修完之后,将会是北三台子仅次于关东人家的存在。
确定好效果图之后,八月十五号,饺子馆老店停业,开始装修。
这回的装修期短,六十天,赶在十月下旬就得开业。老店员工暂时放假,有不愿意回家的可以到新店上班,由李爽、华清、图雅和小高四人安排,可以和新店员工一替一天的上班,也叫新店员工休息休息。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阿巧饺子馆从开始到今天的历史。
一一年四月份开业,到现在两年多时间,已经由一家店变成了两家。
每家店月营业额三十万,这个营业额对三百平的小店来说是个奇迹,一般人不敢想,但是阿巧做到了。
一天一万块钱,很多餐饮人觉着不可思议,认为有水分。要是按着这个比例计算,关东人家五千平,是饺子馆十六倍,每天应该卖十六万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