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夫说话比谁都好使。
老谭的病见好,三个人都挺高兴,艳华晚上也不开车了,陪刘哥喝了瓶啤酒。
三个人先是唠了会儿饭店的事,然后转移到老谭的病上。
肺部仍有很重的湿罗音,得继续打消炎药,估计还得半个月。艳华说等老谭病好了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老谭说不出去旅游了,先把饭店归拢一下。
艳华当然没让,说病刚好,不能马上工作,需要养一段时间,万一再累犯了就不好治了。
刘哥也同意艳华的说法。
老谭说:“那也不出去旅游,病好了回家一趟,看看我妈,在农村待一段时间。”
“那也行,农村空气好,适合养病。现在农闲,回家陪陪老太太也行。”艳华说,然后问:“你家大娘今年多大了?”
“七十九,马上八十了。”老谭说。
“那得回家看看,在家多待两天。”艳华善解人意的道。
“燕子呢?在老店呢?”老谭问。
“嗯,在老店呢。今天老店也忙,能卖一万。”艳华说。
“多卖点好,挣钱。”老谭说。
艳华想起什么事,说:“老谭,你说咱家是不是先建个小型中央厨房,把王红和方建军提出来,这样他俩干活也方便,要不然都在老店厨房有些太挤了,有点乱。”
老谭想了一下说:“现在建有点早,刚两家店。”
“早晚得建,今年第三家店保证开,到时候也得整。”艳华说。
“是这回事,单独建一个中央厨房审批挺严,食药局那块儿就挺费劲儿,不容易批下来。要是有店面的话不用审批,就说是店面厨房,没毛病。
咱们这样,这两天我想了,第三家店得往南靠,最好是在黄山路市场那,接近泰山路,以后几家店就在那一左一右,能接上气。
第三家店选个地方大点儿的,六百平以上,拿出三百平做店面,剩下的做中央厨房,要是设计的好还能把办公室挤出来。以后咱们保证得有个办公的地方,正好一块儿建了。”老谭说。
艳华说:“你说的也对,中央厨房审批严,不好下来。但我不想把中央厨房建到市里,办公室也不想,咱们从三台子起的家,这是大本营,建就建在三台子。”
老谭笑了,说:“三台子有两家店,够用了。”
“呵呵,知道我为啥跟你说这事不?”艳华略带兴奋的问。
“为啥?”
“挨着咱家的乡土人情再有两个月房租到期,生意不好,老板不想干了,我想到时候租下来。”艳华说。
老谭睁大了眼睛。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乡土人情六百平,和老店紧挨着,这要是租下来就成一家了,加一起九百平,干啥都够了。
当然,这得等租下来之后再说。
七月份的农村是美丽的。
满山的绿色。
玉米挺着高挑的身材,长长的叶子随风摆动,传来哗哗的声响,犹如唱歌。腰间抽出了喜人的玉米棒,穗头上粉红的玉米须子羞答答的。
谷子半人高,秀出绿油油的谷穗,半垂着,不时起伏着波浪。
绿中带黄的黄豆地最为显眼,里面传来蝈蝈欢快的叫声,吸引着孩童驻足。安静的站在豆子地里,寻着声音悄悄走过去,手里拿着一根马尾草,慢慢的伸向大肚子将军,轻微的、小心翼翼的挑逗着------
大将军禁不住马尾草的诱惑,跳到上面,接着就是孩童欢快中带着兴奋的笑声。
园子中小白菜已经成了二白菜,黄瓜挂满了瓜架,辣椒秧上满是红的、青的、半红半黄的辣椒,瞅着喜人。
西红柿一嘟噜一嘟噜的,上面还挂着清晨的露珠-----
小葱、韭菜、茄子、豆角、角瓜、香菜、生菜------
满满一园子,想吃什么进园子就摘,纯绿色无公害,自家小院。
老谭沏了一壶茶,坐在五姐家院子台阶前,一边喝着茶一边看儿子和五姐家孩子家续玩篮球。
五姐家家续已经十七,在读高中。小伙子长得高,一米九,爱玩篮球,五姐和五姐夫把小学撤换下来的篮球架拉回家,支在院墙边上,他一有空就玩一会儿。
此时小哥俩儿正玩的不亦乐乎。
老谭儿子家恒有点小胖,刚九岁,有时候投篮还碰不到篮筐,那也兴高采烈的玩,累的满头大汗。
老谭母亲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棉布垫,到台阶前把布垫铺好,坐在上面笑呵呵的看两个孙子玩篮球。看了一会儿说:“行了,别玩了,天热,玩一会儿就行了,歇歇。”
家恒说:“奶奶,再玩一会儿,不累。”
“还不累,一脑袋汗。”老太太心疼大孙子。
家续把篮球接住,没再投篮,对家恒说:“不玩了,歇一会儿,再玩姥姥该生气了。”
两个孩子暂时休战,跑到大门外枣树下凉快去了。
五姐从园子里薅了一抱二白菜放到台阶上,说:“晌午咱们吃小白菜馅饺子,鲜亮儿。”
老谭说:“嗯,我愿意吃。”
这时母亲问:“放肉不?”
五姐说:“放,不放肉不香,你吃不?不吃就给你单独包素馅的。”
母亲说:“不用,单独给我多煮一会儿就行,咬动了。”
五姐笑,对老谭说:“妈现在吃啥都得烂乎的,没牙了,咬不动。烀排骨的时候挑顺溜的给她多烀一会儿,她爱吃排骨,没牙,拿手撕着吃。”
“咱们老了也得那样,我现在的牙就不好。”老谭说。
“我牙也不好,随咱妈。”五姐说:“但咱妈心里没病,一点也不糊涂,体格比咱们都好。咱们老了都不如咱妈。”
坐在大门外的家续说:“人家我姥姥那是百岁老人!”
老谭和五姐笑了。
老太太没听清,就问:“啥老人?”
家续大声说:“百岁老人,你能活一百岁!”
“活一百岁?那不成妖怪了,不用活一百岁,九十就行,活九十就知足了------”老太太笑着叨咕,然后眯起眼睛,享受的晒着太阳。
七十九岁的老人,除了眼睛有点毛病外啥都挺好,开朗乐观,心里不存事,不容易。
老太太吃了一辈子苦,年轻时靠要饭把六个孩子养活了。六十岁之前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说起老太太附近三里五屯没一个不竖大拇指的,一个女人寡妇失业的领着六个孩子过,日子破烂的像筛子底,吃上顿没下顿,还欠着一屁股帐债。
所有人都说那日子没法过,家里连个男劳动力都没有,一群女娃,是有个传宗接代的,还是小崽儿,不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