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明目张胆
李靖的导师李群玉一家住着一套两室一厅的狭窄筒子楼,和他资历差不多的都已经搬进了学校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兴建的望湖楼。作为国内陶渊明和唐诗研究的知名教授,他本来也有资格入住望湖楼,可是他看见很多辈分比他高的老教授被排除在外,所以主动把自己的分房指标让出来。
两个房间之一被他当作书房,可是随着女儿李凌成长,他只好把书房变成李凌的闺房,多余的书堆在客厅甚至阳台上。他多次向校方申请换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可是时过境迁,学校已经停止福利分房,他买得起的商品房又远在八达岭长城,所以每天只能默默忍受妻女抱怨。
很多导师都喜欢在自己家里给研究生授课,可是他家实在没有空间可以容纳,所以李靖去李群玉家的次数,远远不如他去龚老师家。这天李靖去找李群玉有事,看见教师宿舍楼前停着一辆搬家公司的大卡车。上楼之后发现搬家的是住在李群玉对门的汪老师。因为李靖经常来找导师,所以他和汪老师也比较熟悉。
“汪老师,汪师母,你们乔迁新居了?恭喜恭喜!”
汪老师说:“我们不是乔迁新居,我们是搬回旧居。”
汪老师是江苏高邮人,好像跟现代文学大家汪曾祺先生还是近亲。和龚老师一样,他们的子女也在国外。
“你们的同事同学都在北京,回到老家不怕冷清?”
汪师母说:“他是不想回去,可我受不了啦。我们老家山清水秀,生活条件一点不比北京差。我为什么要在北京忍受全中国最高的房价物价和全世界最严重的交通拥堵,忍受肮脏的自来水和随时会出现的沙尘暴?”
“相对你们江苏老家,北京确实不适合居住。”李靖只好随声附和,“要我帮忙吗?”
“不用。我们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那祝你们一路顺风!”
李靖敲开了李群玉家的门。
开门的是李群玉的女儿李凌。李凌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李靖看见女孩就瞎贫,可是他从来不敢招惹李凌。所以打过招呼之后,直接去卧室兼书房找李群玉。
“老师,您知道对门的汪老师准备搬回老家了吗?”
“知道呀。退休之后没事干,他想回老家种树养花。”
“您不是一直要求学校给您分配面积大一点的房子吗?我觉得现在单位分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与其听后勤集团那些老爷敷衍,不如直接搬进对门。”
对门是三室一厅,而且有个巨大的阳台。李群玉有些心动,不过他觉得应该按照程序来。
“我还是先向他们申请吧。”
“您要是按部就班,别人肯定捷足先登。走吧老师,我跟您一起去找李大宾。”
师生两人来到后勤集团所在的那座大楼。最近十几年中国高校疯狂扩招,即使债台高筑也要跑马占地大兴土木。京华大学作为全国重点高校,自然不甘落后。后勤集团近水楼台,趁机把自己的办公大楼建设得金碧辉煌,让很多来京华大学演讲的外国政要心生嫉妒,回去之后立刻取消对华援助。
李大宾是历史系毕业,但他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中文系听课。他名义上也算是李群玉的学生,所以对李群玉表面上还是非常尊敬。他招呼李群玉师徒坐下,亲手为李群玉沏茶。
李群玉说:“你不用客气,我说几句话就走。”
“一定是住房的事吧?真是对不起。象李老师这样的学术权威,至今还住在那种昏暗狭窄的筒子楼里,我这个管后勤的应该立刻辞职。”
“辞职就不用了。过去你一直强调没有多余的房子,现在住我对门的汪老师退休回老家了。我也不指望你们分配新房了,让我就近挪窝吧。”
“没问题呀。我们后勤集团对李老师当年让出望湖楼的高风亮节记忆犹新,一直想找机会表达我们对您的尊敬。”
这个结果出乎李群玉师徒意料,他们对望一眼,将信将疑。
李靖对李大宾说:“李总,既然你说没问题,那我今天晚上就帮李老师把东西搬过去。”
“没必要这么着急,我们还是要走一点形式。周三的校务会议上我会提请校务委员会批准。那时你们再名正言顺搬进去。”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群玉师徒也不好意思再坚持。他们走出后勤集团大楼后,李靖建议先斩后奏。
“老师,我觉得最保险的办法还是我们自己直接搬进去。”
“不好。我们毕竟是在北京,而且是在大学,学的又是中文,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有辱斯文。”
李靖不以为然,但也只能顺应。
自从在德国和那个长得酷似冰上女皇维特的金发美女春风一度后,苏强回味无穷。他听说北京有的高级娱乐场所有俄罗斯姑娘坐台,但担心被丨警丨察盯上身败名裂,所以只能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