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吉尔说:“你们三人都错误的信任了渊。他是个撒谎成性的人。以前我被他蒙骗了。最近和同事们交流才晓得一些真相。他在你面前说了我太多的坏话。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横行霸道的人。因为系里否决了他的终身教职,他就跑到我的办公室大吼大叫,妨碍我的公务。”
罗伯特说:“你在我面前对渊作出了很多评论。但是不管是谁的话,我们都会分析之后才作出判断。现在我们要讨论渊的终身教职申请,不是对他的情绪化反应和个人脾性做鉴定,而是对他的成果做鉴定。”
阿诺德暗笑,既然苏吉尔已经和罗伯特已经顶了起来,苏吉尔反水支持韩渊是不可能的了,心里感到非常的踏实。
倪乐寅说:“我们应该按照罗伯特的指示,把渊的方方面面都审查一遍。把上次没有时间审查的地方仔仔细细的审查,务必使得渊找不到半点弊病。我相信,在罗伯特的领导下,我们肯定会得出一个客观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罗伯特说:“讨论三个方面,研究,教学,还有服务。从研究开始吧。我只管主持,保证整个程序能按部就班的走完。我还要观察讨论是不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政策进行的。但是对具体的每一点讨论,你们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投票。但是我不投票。”
倪乐寅说:“渊的研究从成果上说还是很丰富的。渊高产面窄。好几个校外评审人都提到这个问题。”
校外评审人说助理教授需要聚焦到一个研究方向上,韩渊确实是这样做了,他们指出韩渊的天分和才华显然可以用到其它的研究方向上去,他们期待着韩渊晋职之后对统计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都是对韩渊的褒扬。有一个教授还特意指出这是褒扬,千万不能当做批评。再说,韩渊的文章上了好几个领域的期刊,是统计系里除了约翰之外应用项目涉及领域最宽广的人。倪乐寅故意的断章取义。但是他没有说自己的意见和校外评审人是一样的,只是说他们提到这个问题,言辞上滴水不漏,暗示却非常的强烈。
罗伯特晓得倪乐寅老狗玩不出新把戏。倪乐寅说韩渊的研究方向太窄。现在哪个领域不是枝繁叶茂,哪个学者不是躬耕一隅。专业专业,就是要术业有专攻。病毒系的教授可能一辈子就盯着一种蛋白质做研究,不也照样拿麦克阿瑟天才奖。
约翰说:“对于乐寅的发现,我想解释一下。从我跟渊的相处的经验来看,我觉得渊对其他人的研究不感兴趣,只盯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样做研究的话,路子自然是越走越窄,最后无路可走。所以他的高产是一个暂时现象,不可能持续下去。如果他拿了终身教职,将来就会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
倪乐寅说:“约翰说得很好。我和渊有许多的接触,多次劝他涉及更多的领域,不能只做一个方向的研究。但是他愚顽至极,借口说自己手头的问题太多。他只顾把现有的问题解决掉,急功近利的多发表几篇文章,根本没有注意到早就应该为将来做些准备。他的研究不具备可持续性。我口头警告过他,你这样下去,终身教职可能会有问题。其实我们早就应该书面警告他,或许他会有所改变。”
其实,倪乐寅从来没给韩渊谈过研究问题,哪里需要啊。韩渊五年的文章数量是倪乐寅三十多年的文章数量的三分之二。顶尖期刊的文章数量韩渊还多一些。
约翰说:“对于渊的愚顽至极和急功近利,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为了提携他,带了一个问题去和他讨论。我期望着和他一起做点儿理论的东西出来,因为他数学水平很高。他看了一眼说道,这个问题是某个解决了的问题的变种,需要用一点变分的知识。如果要证明的话,应该给那个解决了原始问题的教授发个电子邮件,把他没有发表的证明细节要过来看一看,再修改修改,或许就能解决这个新的变种问题。我说,我们应该把原始问题独立的从头到尾弄明白,解决掉,然后自己就可以解决变种问题了。他说,你这样做又不能很快的发文章。我就说,做研究只为了发文章是非常愚蠢的。做研究的目的是把问题搞清楚,而且要独立的搞清楚,不能依靠他人,而不是发文章。他就说,‘哪怕就算是愚蠢吧,但是还是坚持我的做法’。我们就这样不欢而散。”
约翰说韩渊愚蠢就象刚入伍的士兵嘲笑拿破仑不会打仗,或者刚学画的稚童说达芬奇不会画画。约翰的思维如一个学生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约翰无辜的骂了一声愚蠢,韩渊当时很生气,但不想和约翰争论,决定自嘲一番,以表心意。哪里想到一句自嘲的话能引起约翰这么多的感慨和推测。
苏吉尔说:“他太与众不同了。明明晓得自己的做法愚蠢,还是不思悔改。确实是无药可救了。”
倪乐寅问约翰道:“现在你已经解决了那个问题吗?”
约翰说:“没有。对变分问题,渊说他了解,但是我是一点都不熟悉的。我一直没有时间读一读变分的书。”
倪乐寅说:“除了研究面狭窄之外,渊几乎没有什么合作。他的文章大多是一个人写的,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样与别人不合作的人了。他的做法实在是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约翰说:“我作为统计咨询中心主任,不但与外系的人有许多合作,我还注意和自己系的人合作,包括阿诺德和星韵。刚才已经说了,我主动找渊合作,但是没有成功。显然是他没有合作的心愿,更愚蠢的不晓得怎么合作。”
韩渊的文章有十篇左右是合作的。他还有十篇左右的文章是独立作者,这个时代确实是空谷足音,给人印象深刻。倪乐寅就利用这印象以及这些文章的绝对数量也不小,信口雌黄的给人制造出韩渊不与他人合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