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昂,现在张洁怀孕了,小璐也上来上学了,所以我打算这段时间还是留在日光城这边照顾小璐。张洁现在上班还是问题不大的,不过等她肚子再大大,就得在家里安心养胎了。所以,客栈那边我这段时间就去的少了。”
“嗯,这个没问题的。现在桑杰还有达瓦兄弟都能独当一面了,再加上拉珍、旺姆、央吉她们也都成长起来了,您和我小舅妈去不去的都无所谓了,现在主要还是以小璐和我小舅妈的身子为重。小璐刚上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我小舅妈是头胎,更应该多注意,所以您就把精力多放在这边就是了,客栈那边您就不用多管了。”
楚倩也说道:“是啊老舅,墨昂说的对,您就把精力多放在小璐和小舅妈身上就行了。嗯,我之前和墨昂也商量过,我们打算从过年开始就再招聘一两个高级经理人,度假村和客栈还有互助公司旅游项目这边的事情太多了,得需要有专业的经理人来管理才行。而且企业要想正规以及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制度才行。咱们都不是科班出身,短时间的管理还可以,但长久下去的话,咱们这种管理制度是肯定不行的,必须引进专业的高端人才才可以。”
刘墨昂:“倩倩说得对,老舅,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是股东和投资人,只需要把握住大方向就行了,具体的事情还是由专业的人才来管理更好。”
“行啊,我都无所谓。你俩觉得好就去办,我支持你俩。”墨龙很认真的说道。
其实要真说起来,目前除了杨泰和叶坤之外,整个俄八措这边还就真没个正儿八经的职业经理人。叶坤就不说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又在王贰虎那边锻炼了好几年,现在管理生态牧业这一块是绝对没问题的。
杨泰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人家之前在他老家也是搞了好几年的生态旅游牧场的,也是相当专业的管理人才。
剩下的这帮人之中,除了张洁还勉强能算得上是半个经理人之外,其他人都白瞎。
就连楚倩也是半吊子——她是学画画出身的,要不是从小在她爸身边耳濡目染的多少知道一些管理方面的东西,她也做不来这一块的。
至于刘墨昂和墨龙这爷儿俩,你让他俩搞个客栈还行,但扩大到度假村他俩也是有些抓瞎。
现在他们都是咬着牙硬着头皮硬上的。
要不是有五行小世界在后面撑着,恐怕这度假村早就完犊子了。
不管是刘墨昂还是楚倩都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事情,所以他俩才会决定到明年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来替他们管理客栈和度假村以及互助公司的旅游项目。
说实在的,就连刘墨昂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在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把摊子支的这么大。一开始他仅仅只是想把天路客栈搞好而已,结果一不小心竟然就变成了现在这么一大摊子。
说个不好听的话,现在刘墨昂的步子迈的太大了,已经不是扯蛋的问题了,现在要不是有五行小世界在后面撑着,估计蛋蛋都已经扯下来了……
这种大拇哥抠鼻屎——硬撑的感觉真的是不太好,最起码刘墨昂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看看自家的老丈人,身家过百亿,掌控着上千亿的资产,可老丈人却是轻轻松松的,平时根本就不大关注一些小事情,只需要在大方向上把握好了就行了。
别说老丈人了,就连虎哥和成哥都比自己轻松潇洒的多!
可再看自己呢?成天忙的和条狗一样,一点都不潇洒,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大老板应有的范儿。
甚至为了这一摊子事,楚倩连画画都快放弃了!
这简直就是有点太不像话了!
所以,明年说啥也得雇佣高端的管理人才来管理这几个摊子才行……
刘墨昂和楚倩回到俄八措已经是十一月初了,高原这边照例又进入到了旅游淡季。
但同样还是照例,对于天路客栈和温泉度假村来讲,淡季旺季什么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矿泉水厂依旧在建设中,工程兵们的效率极高,这才二十多天没见,厂区最主要的几个车间的钢结构厂房竟然已经竖了起来。只要再加上保温板材,这几个车间基本上就可以开始安装设备了。
这方面的事情刘墨昂依然插不上什么手,只能把孙伟和几个负责的军官叫了出来喝了一顿酒,大体的了解了一下矿泉水厂的工程进度。
不过刘墨昂的精力很快就被生态牧业那边吸引过去了。
八月份生态牧业这边收了一千头五岁六岁的牦牛进行补饲育肥,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补饲育肥,这一千头牦牛的增重情况普遍很好。
虽说八九十月并不是补饲育肥的最好季节,但这一千头牛是用来做试验的,结果没想到增重的效果竟然格外的好。
这些牛送过来的时候体重普遍都在三百公斤以上,少数能够达到三百五十公斤的。可经过这将近三个月的补饲育肥,这些牛平均每头的增重竟然达到了六十公斤以上!
这就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了。
要知道藏北高原这边大都是每年五月份开始牧草变绿,一直到十月份左右,天然草场是牛牛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吃大喝。
而藏北高原这边的牦牛就是从六月份开始增加体重,一般贴膘到九月底结束。
即便十月份不掉称,可进入到十一月份之后,牛牛们的苦难日子就来了,因为能吃的草急速减少,牛牛们只能靠着夏秋季节贴的膘来慢慢的靠……
通常来讲从十一月份一直到来年的五月份,一头三百公斤重的牦牛在这六七个月的时间内掉秤能掉三分之一!
要是赶上来个雪灾什么的,一头牛掉秤掉一半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如果要是在四月底去藏北高原的话,近距离的观看那些牦牛,你就会发现那些牛牛们真的是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瘦骨嶙峋……
所以,最佳的补饲育肥时间段就在每年的一月份到四月底这五个月。
夏秋季节并不是补饲育肥的最佳时节。
可即便是这样,这一千头牛的平均增重也达到了惊人的六十多公斤,这只能用一个“牛比”来形容了。
收购的这一千头牦牛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卡,收购时的体重是多少,屠宰前的体重是多少,档案卡上都有。
当然,屠宰前称重的时候,都会当着卖牛的牧民称重的,称重完会把数字填写到档案卡中,然后牧民会根据这个数字到生态牧业的财务去结账。
对于在夏秋季节给牦牛补饲育肥其实还有一个不合适的地方就是会亏本。
补饲育肥的时候,一头牦牛一个月差不多要消耗一吨左右的青贮饲料,三个月就是三吨。
而互助公司销售给生态牧业的青贮饲料是一吨四百元,一头牛经过三个月的补饲育肥消耗的草料钱就是一千二。
可一头牦牛只增重了六十公斤,生态牧业占三分之一,也就是二十公斤。
这二十公斤如果按照市场价扣除的话,才六百六十块钱,所以在这个季节给牦牛补饲育肥,一头牛要亏大约六百块钱的草料钱。一千头牛就是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