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说这是刘墨昂私自占用国家的自然景观资源来为自己谋利,实在是这么做就是为了游客的安全着想。
国家为什么要严格规定登山爱好者攀登三千五以上的高山,在高原这边是海拔超过五千的高山必须要办理登山证?甚至攀登珠峰的登山证费用高达7000美元人?
还不就是为了那些登山爱好者的安全考虑?
你想要爬山,没人阻止你。可你要是攀登那些海拔超过三千五的高峰,那就必须要有攀登这种高度的资格。你不具备攀登这么高海拔的山峰的资格,你就不能随便的私自攀登!否则违法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那样很容易会让你丧命的!
当然,像比朗走廊这样荒僻的攀登路线国家可能不知道,但身为开辟这条线路的负责人,刘墨昂必须要按照规矩办事。
想走这条线路,没问题!但你首先要办理登山证,你自己办不了证不要紧,我替你代办!但你必须要接受适应性训练。只要合格了才可以走这条路线,否则,任你把天说下来也是没门!
哥们花了上百万的资金好不容易把这条线路开辟出来了,总不能因为个别不听话的人私自攀登出事而关闭这条线路吧?再说了,就算是因为这事关闭了,大不了哥们那上百万的资金不要了,咱有钱损失的起。可你的命都没了,你自己在天上看着悲痛的家人哭泣,你觉得值不值?
正是因为扎西达瓦的提醒,刘墨昂才决定从宾那村这边找一个合作伙伴共同来维护比朗走廊的安全问题。
于是,扎西达瓦的小舅强巴次仁就成了宾那村这边的负责人。
没错,用熟不用生。既然是自己人,刘墨昂不介意让自己人多赚点钱的。
这次之所以试走这条线路,一个是刘墨昂自己不放心,再一个就是他要和扎西达瓦的小舅强巴次仁见见面。
虽说刘老板听扎西达瓦说在开辟比朗走廊线路的时候,他的小舅也帮了很大的忙,但刘老板还是要和强巴次仁见个面,把一些关键的问题彻底落实下来。
晚上,强巴次仁搞了一场篝火晚宴,主打自然就是烧烤。
宾那村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村子,规模甚至比俄八措还小,只有十多户藏胞。
不过这个坐落在比朗曲岸边的小村落正好卡在山北比朗曲的出山口位置,向北走一公里多就是山口。
之前帮助外甥扎西达瓦开辟这条翻山线路的时候,宾那村的村民都知道山南边的那位刘老板要开发这条线路了,而且他们都很清楚,一旦这条线路开发出来,必然会让他们的这个小村子搭上这艘高速前进的大型战舰,村子里的人再也不用光依靠放牧维生了。
因为这条很古老的翻山线路的存在,宾那村包括附近的奶彭村、布朗村牧民都知道山南边的俄八措现在已经富得流油,就是因为俄八措的村民搭上了那位神奇的刘老板。
现在刘老板要开发这条翻山线路,这些村民当然高兴了。
一旦这条线路开发出来,或许他们赚的钱比不过俄八措,但也绝对要比以前好无数倍。
所以,今天晚上这场篝火晚宴不仅仅只有宾那村的村民参与,像奶彭村和布朗村也有一些得到消息的村民自发的带着食材赶了过来,一场篝火晚宴很是热闹。
“刘总,这样的篝火晚宴你看行不行?如果行的话,等游客从上面下来,晚上我们就会安排这样的篝火晚宴。”强巴次仁端着盛有青稞酒的瓷碗很认真的问刘墨昂。他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流利,但勉强可以听得懂。
他早就得到了外甥的消息,说老板这次走这条路线,其实就是正式对外放开这条路线之前的一次路演,不管是翻山的过程,还是下山后这边的接待,都要按照路线开放后的标准来做。
刘墨昂笑呵呵的和强巴次仁碰了一下酒碗,喝了一口青稞酒,又啃了一块烤的外焦里嫩的羊排,笑着说道:“很不错。不过你一定要注意卫生安全,另外就是可以多上一些烤青菜之类的东西。毕竟以后你们这里接待的大都是从下面上来的游客,要注意游客的口味选择。”
“还有,从现在开始,凡是从事接待的村民,都要好好学习普通话。我不要求你们说得和达瓦那么流利,但最起码和游客交流不要存在什么障碍。”
“嗯,这个我晓得,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在努力的学习普通话。”
刘墨昂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村子住宿的问题安排的怎么样?”
“招待一个十人团是没问题的。现在我们这边每家每户都单独开辟出了一个房间用作客房,一间客房可以住两个人,条件很不错的。”
“好,等一会我就随便找一家住一宿体会体会。”
两个人又喝了一口酒,刘墨昂继续问道:“那么适应性训练的问题安排的如何?”
“这个没问题,达瓦已经和我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而且相比于山南,这边的适应性训练条件要更好。游客做五天的适应性训练就足够了。另外就是,一旦这条线路对外开放,我会安排人在山口处带着家里的獒犬进行看守,坚决杜绝游客私自走这条路线……”
刘墨昂和强巴次仁聊了很久,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让刘老板很满意的……
因为比朗走廊是一条翻山路线,两端都可以作为起始点,所以刘墨昂并不介意在宾那村这边安排一个大本营。
届时,如果有愿意从纳木错这边翻山而过的游客,就可以在游览完纳木错之后,在宾那村这边办理相关的登山手续以及做完适应性训练后,从宾那村这边出发徒步翻越念青唐古拉山。
但这样一来,宾那村这边自然也要组建一个和饶奶果大本营那边一样的班子,即建立一个综合登山训练营、医疗保障、后勤、向导、食宿接待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一个大本营。
这个大本营的主管,目前暂定的就是强巴次仁。
只要他干得好,这个“暂时”就可以改成“正式”。
从目前来看,强巴次仁的工作做得还是挺到位的。宾那村的人虽然少,但周围还有奶彭村、布朗村,这两个村子加起来也有几十户藏胞,再加上宾那村的藏胞,足以支撑起这条徒步翻山线路的运营了。
比朗走廊可不像攀登珠峰那样,一年仅有四十来天的窗口期。比朗走廊这条线路只要不是遇到暴风雪,几乎全年都可以走,就是冬天翻山的危险性大一些,到底要不要在冬季开放这条线路,刘墨昂还要考虑考虑再下决定。
可即便是从三月份开始到十一月份,一年也有九个月的时间。
只要这条线路能够打开名气,吸引更多的登山爱好者或者游客,那么这条徒步翻山线路绝对会成为一个吸金利器的。
别看一个团只有十个人,而且还需要七到十天的时间才能走一次,可一旦游客真的多了,彻底拉开溜之后,只要天气允许,一天就可以发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