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等过了残冬,元瑜命元祯为首,率军返回平城,迎接六宫嫔妃和百官家属迁居邺都。

而崔伯余全面接管了灭佛事宜,他调动军方为臂助,联合侯官曹,从平城到邺都,搜刮藏匿在贵戚世族大姓家中的僧人,杀的整个北方血流成河。

甚至连那些掉发而头秃的平民百姓,也被当作僧人抓起来杀掉,并街机打击政治对手,随便构陷某人家中搜出胡经,就能穷治其罪,蔓连全族。

所有的运动,不管初衷,都会呈现扩大化趋势,一旦失控,就成人祸!

北魏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谏言皇帝,希望可以控制灭佛的范围和力度,但都被元瑜拒绝。

最后连康静都看不下去,私底下劝说崔伯余,适可而止,为己身留条后路。

然而已经上头的崔伯余丝毫不在意康静的劝说,反而变本加厉的鼓动元瑜继续加大打击,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北境之中,再无沙门。

佛门在北境累计数百年巧取豪夺的财富,尽数归于国库,得地数千万顷,钱帛亿万计,新增齐户百余万。

崔伯余的威望飙升到最高点,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也飙升到最高点,朝堂之中,位次在诸王公、三公、三省和六部之上。

大权在握,崔伯余开始正式亮出獠牙,意图实现他的野心:

把由异族缔造的魏国改造成汉人门阀士族和皇帝及鲜卑族共天下的南朝模式。

他禀明皇帝,征召北魏名士范阳卢青玄、博陵崔拙、赵郡李盈、河间邢彪、渤海高冲等来邺都为官,联合这些士族之力,准备大整流品,明辨姓族,不管是鲜卑族还是汉族,糅合在一起,分成五等。

元氏是第一等,而卢、崔与楼、尉、穆、于为第二等,王、郑、李、邢与陆、贺、刘、嵇为三等,余者为四等、五等。

这样划分,简直是踩着鲜卑八大姓的脑门,硬生生的把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推到了绝巅,拉开了汉人门阀和鲜卑大姓之间的殊死搏杀。

谁都知道,退让一步,万劫不复,唯有战斗,才能保住家族的荣光!

而另一方面,迁都之后,何濡就像是消失了似的,挂着散骑常侍的职衔,却从不往门下省当值,东宫那边也是只领俸禄不出力,太子乐得清静,也怕了何濡的杀伤力,根本不敢去惹他。

何濡在忙什么?

他在忙着给王良策找老婆。

王良策的老婆身体一直不好,来北魏后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在从平城迁居邺都的路上一命呜呼。

他是痴情人,不愿续弦,但三十多岁的壮年,不娶妻难免给主上以不牢靠的感觉。所以何濡甚是积极的为他张罗,前后挑选了七家的女郎,都不很满意,直到遇上五皇子元克的母族常氏家的女郎,方才郎情妾意,定了姻亲。

当然,这都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是何濡找到了元克,不知开了什么条件,让元克乐得从中穿针引线,把常氏女郎嫁给了王良策这个从南楚投降而来的汉人。

不过,王良策已经被太原王氏认祖归宗,算是名门,而常氏在外戚里毫不起眼,两家也算门当户对。

在此时的崔伯余看来,王良策只是小人物,他的婚事不值得多费心思去琢磨。

但鸾鸟不如是想,凡是跟何濡有关的,无论人还是事,她都爱掰开了揉碎了去查去看——因为她不相信,何濡这样无情无义的人,会为了王良策放弃在朝廷里争权夺利。

尤其最后,王良策娶的人,竟然是元克母族的女郎。

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那就怪了!

问题是,邺都当前的局势,皇帝独尊,太子虽屡违圣意,可还没有失宠的迹象,崔伯余和康静全力支持二皇子元敦,至于五皇子元克,典型的纨绔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胸无大志,也没什么智慧手段,何濡为什么要打他的主意呢?

不搞清楚这个问题,鸾鸟夜不能寐。

“喂,你真的不好奇,何濡到底要干吗?”

鸾鸟随意的坐在台阶上,手往后面,敲了敲房门。

屋子里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你要再不出声,我可就闯进去了啊……”

说是要闯,可鸾鸟还是坐着没动,她等了一会,没听到回应,双手托腮,眸光反射着春意盎然的枝桠,流露出几分女子特有的明媚。

“自主上迁都邺城,大半年了,你不问世事,也不见人。我去问了康天师,他说你的修行到了最要紧的关头,我不敢打扰,可这朝局,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对了,你最爱吃的那家食牢阁也迁去了邺都,今后是吃不到了。我比你好,我爱喝的渌酃酒尚在……”

“邺都的房价一日十涨,平城的房舍却如江河日下,多少人卖房卖地,甚至卖妻女,也要往邺都去……”

鸾鸟絮絮叨叨了好一会,直到天色渐晚,才意兴阑珊的站起身,又敲了敲门,道:“我走了,改天再来看你。”

平城郊外的静轮天宫还在建造之中,元敦原想跟着皇帝去邺都,可被崔伯余和康静拦住,奏请皇帝留他在平城,继续督造天宫。

元敦有些想不通。

连平民百姓都知道要追逐政治中心才会有前程,他堂堂二皇子,就困在平城这个眼看要被抛弃的死城里当工匠?

因此对崔、康二人心生不满,加上身边的门客、侍从也盼着早日去邺都花天酒地,频繁的在他耳边说崔、康的坏话。

元敦愈发沉闷,消极怠工,不再对静轮天宫事必躬亲,每日饮酒作乐,酒后颇多怨言,被人察知。

这天夜里,司州刺史穆泰和并州刺史陆曷联袂拜访元敦,他们不满皇帝迁都,准备勾结元敦,在平城自立。(真实历史里,孝文帝南迁后,不想移徒而作乱的是恒州刺史和定州刺史。)

元敦的性子向来如此,既想要参与,可又惧怕后果。

穆泰道:“殿下,主上眼见着满头白发,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等太子登基,哪里还有你的活路?不如趁现在民心在平城,不在邺都,我二人已联络大多数鲜卑贵族,并从司、并暗中调兵,只需解决尉迟金雀的宿卫军,就能占据平城,然后收服六镇,足可和邺都分东、西而治!”

陆曷也道:“殿下若有意承祧,此乃天赐良机。诸王公、众大臣都愿意支持殿下拨乱反正,再任由主上全盘汉化,我们鲜卑人连祖宗之地都回不去了。”

“殿下,天予弗取,反受其咎,请早做决断。”

两人轮番洗脑,元敦还是犹豫,最后无奈告退,临离开时陆曷突然道:“殿下,现在平城局势不明,你最好不要随意外出走动,免得误伤。”

元敦后背流出冷汗,这是直白的威胁,可正因为陆曷敢如此直白,说明他们铁了心要作乱,不加入,就得死。

距离元敦的王府不远,有一座不出名的酒楼,明面上是北地汉人经营的产业,但实际上是侯官曹的据点之一。

二楼隐蔽的房间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王府的动静,目视穆泰和陆曷离开,带着金属面具的皇鸟冷冷的道:“该收网了。”

流血的时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鹏万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血的时代!第10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