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瑜大怒,从御者手里夺过马鞭,猛抽太子的后背,道:“朕经营天下,志在混一,你不似乃父,而似蠢猪,既无远略,也无武勇,万事与朕作对,今日不打醒你,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噼里啪啦的抽打,太子皮厚,倒也硬气,跪地死不后退。元瑜气得扔了马鞭,道:“起驾!”
太子猛一前扑,抱着车轮,高呼道:“陛下三思!”
身后黑压压的众臣也跟着嚎啕大哭,道:“陛下三思!”
元瑜脸色变幻,好一会才道:“朕大举南来,震动远近,若寸功未建,就班师回朝,如何面对天下人?今不去幽州也行,但是,当迁都邺城,不至于师出无名,伤了天家威严。”
众臣面面相觑,他们其实心里未必没有怀疑过,元瑜此次亲征,很可能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可真到了揭开的时候,还是被惊的久久不能言语。
元瑜没给他们时间思考,拔出宝刀,居中遥指,道:“卿等赞成迁都的,可站在左首,不赞成的,站在右首。”
太子当先起立,走到右边,呼啦啦跟过一大片,北安王元祯、二皇子元克、何濡、崔伯余等多名心腹大臣站在左边。
三分之二对三分之一。
场面一度很尴尬。
北安王元祯厉声道:“自古欲成大功,不能听从众议。陛下既已允诺尔等不再远征,身为臣子,岂能一逼而再逼?今迁都邺城,是臣等所愿,也是百姓所愿,谁敢反对,谁就是大魏的罪人!”
说完步入右边的人群里,逐个劝说:与其远征幽、瀛,宁可迁都。但这些人如同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如何不肯松口。
何濡无视所有人的目光,走到元瑜身旁低语了两句,元瑜微微颌首,鹰目环视太子等人,宝刀劈下,正中车辕,拂然道:“我意已决,你们若非要反对,可自行返回平城。真有胆气,拥戴太子另立朝廷便是!”
此言一出,吓的太子以头触地,浑身颤栗,道:“儿臣万万不敢如是想……”
元瑜阴森的道:“你是没这个胆子,但别人可不一定!”
“臣等万万不敢如是想,请陛下明鉴!”
太子身后的众臣也慌忙叩首,谁也不敢再开口劝阻。
说白了,平城苦寒之地,有什么好?无非是占着兰京的便宜,用举国之力堆起来的繁荣。
真要是兰京迁到了邺城,不出三五年,必然破败。
那时候,守着平城等死吗?
见元瑜的意志不可动摇,尤其现在的大魏,皇帝的权力空前集中,他们实际上没有太多反抗的余地,众臣无奈俯首应诺,齐呼万岁。
于是迁都之议,就此笃定。
半个月后,大军浩浩荡荡,抵达邺城,早有准备的冀州刺史出城迎驾,把方方面面安顿的极好,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大臣们也容色稍霁,肆无忌惮的饮酒作乐,以补偿这一路的劳苦。
新任中书监陆宏入见元瑜,道:“陛下既然定都邺城,宗庙宫室,不能马上迁移,还请陛下暂返平城。等万事齐备,再莅临新都,免得局促。”
元瑜才了却毕生最重大的革新,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容不得半点违逆,指着他的脑门,骂道:“鼠目之见,天子不在国都,还要去何处?滚出去,无复多言!”
陆宏唯唯辞出,脸色阴沉似冰,恰好遇到何濡进宫,两人交错而过,互相如同不认识。
“陛下,中书监是不是来劝陛下先回平城的?”
“陆宏老了,越来越难体谅朕的心意,到了邺城竟还喋喋不休,被我骂了出去。”
何濡似乎是为陆宏说话,道:“难怪我见他脸色不豫……陛下,中书监三朝元老,朝中门生故吏遍地,还是要给他留点颜面……”
元瑜突然道:“脸色不豫?”
何濡忙道:“可能是臣看错了……陛下也知道,我在大魏是孤臣,向来不受大人们的待见,他只是厌恶臣,应该不是心怀怨望……”
“来人!”
元瑜怒道:“传旨,免去陆宏中书监之职,送他回平城去,交给其子好生看管。”
何濡急忙跪地,仿佛被元瑜的王者之怒震慑,连头也不敢抬起。
等宦者领旨而去,元瑜怒气稍平,曾几何时,他怎么可能一句话就免去权势最盛的中书监?八大人官的朝议都通不过!
自从有了何濡,辩亲疏,正名位,改庙号,降爵位,终于把那些分散在各个部族和大姓手里的权力收归了皇帝所有。
这才叫“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你认为谁可继任中书监?”
何濡抬起头,道:“北安王元祯,渊规内断,忠谟外举,受律扬旌,克申庙算,可为中书监。”
元瑜很是满意,何濡不为自己求官,也不趁机结党,举荐和崔伯余等相熟的人继任,反而北安王元祯是元瑜的心腹,历来支持他的所有决策,是中书监最合适的人选。
“好,由你拟旨。”
这是给何濡机会,让他示恩于北安王,毕竟一个朋友都没有的孤臣,连皇帝也知道,在魏国这样的政治环境里,活的不会太长久。
陆宏接到圣旨,懵逼了半响,等反应过来,差点喷了一口老血。
什么时候开始,中书监的任免,竟然能够不经过廷议,不征求各部族的同意,由皇帝一言可决?
更可怕的是,这种改变是在所有人无意识中逐渐的完成。不,或许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是害怕这种改变,而在脑海里欺骗自己一切还如同往常,事到临头,发现无力阻止,追悔莫及。
等宦者离开,陆宏狠狠的把圣旨砸在了地上,接着砸毁了房间内任何可以砸毁的陈设物。
外面的亲卫隐隐能听到受伤的狼的哀嚎声,默契的低下头,全当是充耳不闻。
陆宏凄凉的离开邺城,,临行时很多官员来送行,大家依依惜别,兔死狐悲,望着寒风大雪里陆宏的背影,漂浮在所有人心底的一句话:
旧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邺城的宫殿布局大体完善,又是数百年来的富庶之地,远远没达到它的人口上限,只要经营数年,就可重现兰京的盛世。
元瑜接连发出多道旨意,加封何濡散骑常侍,让他可以脱离东宫事务之外,有资格参与门下省议事,等同于真正立足于北魏朝堂,参赞国是。
令礼部改年号为太和,改邺城为邺都,称兰京,把平城规格降为郡治。
令将作大匠董肃继续营建宗庙,扩造郭城,但应计俭约,不许奢靡。
令都水监疏通沟渠,端广衢路,确保漕运和陆路运输通畅。
令幽州、瀛洲刺史通力合作,限期一月之内剿灭御隐的沙门之乱。
令有司宣告征镇诸军、诸州刺史,凡有佛图形像及一切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论老幼,悉坑之。寺院、田宅、金银等全收归国有。从今往后,国内不许传胡法,信胡神,印胡经。
所有谕旨里,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条,说佛门“鬼道炽盛,使王法废而不行,导致礼仪大坏,欲灭佛以复羲农之治”等等。
佛门在苟延残喘了两年之后,窃以为度过了这次法难,没想到随着迁都,真正的法难刚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