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格,让许逸阳狂喜不已!
无论大盘13号开始怎么崩盘,自己拿着英伟达的股票,一直拿到六月份,等股票涨到80以上再出手。
这样的话,大概能有1.7倍的净利润。
投资2.8亿美元,净利润大概在4.8亿美元上下。
但是,美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融资融券,增加杠杆。
融资,是直接用保证金从券商手里借钱。
不过第一证券的融资融券是有很多参考的,许逸阳的开户金额虽然比较高,但开户时间短,而且之前没有持有股票,所以这种情况一般会被券商认为是新手,融资杠杆只有一倍。
比如许逸阳现在有400万美元,券商可以给他一倍杠杆,那也就是说,400万美元做抵押,然后能从券商手里以较高的年息贷款400万美元。
当然,这笔钱在账户里,只能用来买股票。
如果自己用这800万美元买了股票,股票上涨自然万事大吉,但如果自己买的股票暴跌,跌了50%,800万一共还剩下400万的时候,券商为了保证他那400万美元借款不受损失,就会给自己强制平仓。
这也就是俗称的爆仓了。
爆仓后,自己四百万亏没了,券商的钱还能收回去。
一倍杠杆看着是没多大风险,但是美股不设涨跌停,运气不好的,一天跌去50%都不算稀奇,所以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许逸阳知道英伟达的表现,别说跌50%,它至少能涨150%,这时候自然是要多拿一些筹码出来。
于是他便利用一倍的杠杆,从券商那里融了400万美元。
现在美股行情好,融资利率相对较高,第一证券给的融资利率是年化10%,也就是说,借400万,在不爆仓的前提下,借一年的利息是10%,一天大概1100美元的利息。
毛毛雨嘛。
于是,许逸阳决定,把这八百万美元全仓英伟达。
买完后,许逸阳便没再关注股票,一切,都等明天李泽凯的钱进来。
翌日,方俊辉抵达香港的时间,刚好是中午。
许逸阳上完课,便直接从学校出来,打车去李泽凯的公司,同时也让方俊辉打车过去。
抵达李泽凯的公司之后,他与方俊辉立刻开始和李泽凯以及他的法务团队碰合约细节。
合约的主要内容是:许逸阳将现在的40%腾讯股份,和即将到手的15%腾讯股份,全部质押给李泽凯,质押金额是2.76亿美元;
赎回期限是4个月,月息2%,不叠加。
也就是说,许逸阳有4个月的时间赎回这55%的股份,时间每延长一个月,计息2%,不足整月则按整月计算;
如果到期之前,许逸阳连本带利全部还清,则质押协议自动失效,股份仍旧为许逸阳持有;
如果到期之后,许逸阳无法还清本金和利息,则许逸阳无需偿还任何本金与利息,但股份则全部变更为李泽凯所有,剩下15%待解冻后也自动归李泽凯所有;
如果因为意外情况,导致许逸阳对赌15%股份的协议失败,那许逸阳要赔偿李泽凯7500万美元;
这个协议也给了许逸阳一个没写出来的选择:如果他有能力赎回,他也可以拒绝赎回,直接促使质押协议的变更生效。
当然,许逸阳也根本不会选择这一条路。
李泽凯的2.76亿美元打入许逸阳指定账户后,本协议自动生效;
许逸阳将本金、利息打入李泽凯的指定账户后,本协议自动失效;
以四个月时间内,许逸阳没有将本金、利息打入李泽凯指定账户为股权变更的触发机制。
这几条捋清楚之后,许逸阳与李泽凯在合约上签字画押。
紧接着,李泽凯公司的财务,将2.76亿美元,打入了许逸阳的花旗银行账户内!
协议正式生效!
两人握手的时候,因为各怀鬼胎,彼此都笑的十分开心,用力紧握、大力甩手的过程持续了二十多秒。
李泽凯觉得许逸阳上了自己设的套,许逸阳觉得李泽凯跳了自己挖的坑……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细节,这次股权质押的事情,许逸阳和李泽凯不约而同的决定,先不告诉马总。
毕竟,两人现在已经暂时把他踢到一边,让他知道估计心里会比较难受。
合约签完,李泽凯笑着对许逸阳说:“许先生,晚上一起吃饭吧,我做东。”
许逸阳虽然年纪比李泽凯小了很多,但还是一副称兄道弟的姿态笑道:“都是朋友,怎么好意思总是让李公子做东呢,要不我来吧。”
李泽凯认真道:“我是东道主,自然是我来安排,如果哪天我去了内地,许先生再来安排的话,我肯定没有意见。”
许逸阳也没坚持,顺口问他:“对了李公子,有没有做唱片公司的朋友?如果有的话,我想认识认识。”
“唱片公司?”李泽凯笑着问:“许先生是不是看上哪个女歌手了?不如直接说出来,我晚上让她来陪你吃饭。”
许逸阳摆摆手,笑道:“我是喜欢音乐,想认识认识唱片公司老板,看看以后没有什么机会搞搞合作,女歌手就算了。”
许逸阳一直惦记着跟佟方权深入合作,搞一搞运营商的增值服务业务,这样不但自己能赚钱,还能帮佟方权做业绩。
不过,他真正看重的,不是短信算命、短信天气预报这样的弱鸡服务。
他想做的,是彩铃业务。
彩铃业务爆红的时候,全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用户开通彩铃。
别看就是把电话提示音变成音乐,光就这个服务,用户一个月就要支付3-5元的信息费。
但是话说回来,现在手机一个月再怎么省着用,话费也要大几十块,所以3-5元的话费反而算不得什么,放在每月话费里根本就不显。
虽然费用不显眼,但效果确实显眼的。
打改革开放以来,电话在国内快速普及,八十年代远距离联系还得靠发电报,九十年代家用电话就走进普通城市居民家中了。
到现在,固定电话普及度已经非常高,手机也开始快速普及。
国人打了二十多年的电话,电话等待音永远是千篇一律的“嘟……嘟……嘟……”,忽然每月几块钱,就能把这个固化了的印象彻底扭转,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钱花的都特别值。
尤其是把自己的电话等待音换成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曲,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所以,彩铃业务一定是未来增值业务的一块巨大肥肉。
彩铃是韩国人在2000年的下半年才发明的,现在还没问世。
而国内引入彩铃的时间更晚,是2003年,比现在晚了很多。
如果自己现在能把彩铃业务搞出来,光这一项业务,就足够赚翻了。
如果移动qq业务一个月十块钱,全国最终能做到几百万用户,那彩铃业务一个月五块钱,全国能做几千万用户甚至更多。
不过,未来电信改名为移动之后,移动的彩铃完全是他们自己运作的,没有交给第三方来插手,所以想提前把这块蛋糕划拉到自己碗里,还得想点其他的办法来曲线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