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萍忙道:“小许,路上慢点,帮我给你爸妈带个好。”
“好的阿姨。”
……
回到久违的家里,父母、妹妹已经做好了丰盛的晚餐等候。
许逸阳离家几个月,家人都十分想念。
许逸姗比国庆的时候看着又高了一点,也变漂亮了一些,见她总是开心地笑个不停,许逸阳便感觉十分欣慰。
爸妈的气色也越来越好,看起来白里透红,人不用太操心、不用太劳累,整个人的状态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爸妈还有妹妹都很关注他在中海的上学经历,许逸阳随便选了几件好的事情给家人汇报了一下,包括新的服装品牌大获成功,以及佳阳教育准备进军中海。
许妈一个劲的说:“儿子,钱是赚不完的,你上着学,又操着这么多心,开网吧、开服装店,不影响学习吗?”
“不影响。”许逸阳笑道:“我的课程学的很扎实,毕竟咱英语底子就好。”
爸妈连连笑着点头,许逸姗托着下巴问:“哥,你们学校好不好?要不我也考你们学校吧,到时候还能跟你做一年同学!”
许逸阳急忙说道:“你还是算了,高二分文理班,一定要选理科班,而且选了理科班也别选文科专业,去考复旦,以后学金融或者企业管理。”
“为什么呀?”许逸姗说:“我跟你做同学不好吗?”
许逸阳笑道:“我们学校没个鸡蛋皮大,而且你大学还学英语专业干嘛啊?没用啊,你哥我是没办法才去了中海外,你成绩这么好,将来还是进复旦、交大这样的学校,学点金融管理之类的,将来毕业了出来给哥哥帮忙。”
许逸姗笑着问:“去给你打工呀?”
“是啊。”许逸阳笑着问:“你乐意不?”
“乐意!”许逸姗晃了晃脑袋,得意的说:“以后我就是你的首席大秘书。”
许逸阳笑道:“秘书还分首席、次席吗?”
“那当然了。”许逸姗说:“你将来肯定是超级大老板,如果就我一个秘书,还不得把我忙死啊,多几个人也好给我分担一下工作。”
许逸阳顺着她的话,笑道:“行,都依着你。”
去年过年,许逸阳因为开培训班的缘故,一家人都没回老家过年。
所以,今年许爸许妈打算回老家看看。
按他们的打算,是先去爷爷奶奶家过年,然后再去外公外婆家住两天,紧接着就回营州。
许逸阳自然是没什么意见,腊月二十七这天,许逸阳开着之前那辆别克君威,载着爸妈、妹妹还有一大堆礼品,驱车赶往鲁南老家。
许爸许妈是一个市的,只不过后来因为许爸工作的原因,许妈才跟着去了营州。
因为距离有些远,那个年代交通比较麻烦、经济水平也不够好,许逸阳的童年、青春期,关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记忆并不算多。
虽然见面机会不多,但血脉亲情还是在的。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农村,两大家子的其他亲戚也基本上都生活在农村。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农转非户口不好弄,打工潮也还没有真正席卷全国,所以大部分农村家庭想要走出农村并不容易。
孩子尚能寄希望于读书、工作,但中老年人,基本上离不开农村的宅基,以及自己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了。
开车回老家的路上,许爸许妈分别把两家的大概情况跟许逸阳说了说。
比如,四位老人的身体都还不错,入冬前还每天下地干干农活;
比如,大伯家的儿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小姨家的儿子初中辍学跟别人学起了电焊;
聊到大舅家,许妈忽然感叹起大舅家的表哥因为家里盖不起房,二十好几了还说不上媳妇。
感叹完了才跟许逸阳说,年前的时候,大舅开口借钱,听说许逸阳生意做的不小,想从他家借五万块钱,把房子盖了。
许妈一听说,几乎不加迟疑的就把钱给了。
结果这钱刚给大舅汇过去,二舅也跑来借钱,说是家里太穷,打算在自家院子盖个猪圈、学别人养种猪卖猪仔赚钱,许妈觉得不能厚此薄彼,就也借了五万。
说这事儿的时候,坐在后排的许妈一直透过车里的倒车镜,看许逸阳的表情,生怕许逸阳不高兴,毕竟这些钱也都是许逸阳上大学走之前留给她的。
许逸阳听完,知道这钱肯定打了水漂,但也只是平淡的说:“没事儿,您觉得一应该借就借,数量上多少有点控制就行。”
“我知道。”许妈急忙点点头,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大舅、二舅都说了,这钱会想办法慢慢还咱的。”
许逸阳嗯了一声,认真道:“慢慢还就慢慢还吧。”
其实他心里的潜台词是,慢慢还,可能也就没日子还了。
倒不是许逸阳心里不愿意借钱给亲戚,主要还是觉得,亲戚朋友间相互帮衬没问题,但总体还是那句老话: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大舅家啥情况他多少记得,大表哥二十好几找不到对象,不是家里盖不起房,主要是他一天到晚没个正经工作,懒得要死。
鲁南多煤矿、又有很多靠山吃山的水泥厂,这年头煤矿和水泥厂的自动化程度也不高,一直缺工人,青年壮劳力想找个赚钱的工作,煤矿和水泥厂多得是,编制工可能运作不到,临时工随去随有。
可是,这个大表哥什么工作都干不长,下矿井,干一个月就累的受不了,领了工资就再不去了;去水泥厂也就干了半个多月,工资没领就跑了。
后来游手好闲在家蹲到二十六七岁,每天净做发财梦,被人忽悠着跑去南方干了多半年传销,因为没钱又好吃懒做、发展不出任何下线,连续让好几个传销组织赶出来,几乎成了当地一个传奇;
再后来,他就成了村子里出了名的二流子,每天在家吃完饭就搬着马扎到处溜达,跟上班似的,早出晚归,有时候就算是坐树底下看人打牌,都能看上一整天。
一直到许逸阳重生之前,这个大表哥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人了,还是没找到对象。
这样的人,给他盖了房,他也未必能娶上媳妇。
就算娶上了,人家也未必能跟他过下去,搞不好还把人家闺女给耽误了。
大舅种地的收入极其微薄,还要养着这个游手好闲的儿子,这次借五万块钱盖房,给他二十年也未必能还上。
至于二舅。
虽然人不懒,但是自不量力、爱折腾。
而且是属于狗熊掰棒子那种,东一下、西一下。
之前看村里有人烙烧饼挺赚钱,自己也学着烙,而且总觉得这事简单的很,自己绝对没问题,所以也不正经研究,直接把炉子支起来就准备干,烙出的烧饼据说喂狗,狗都不爱吃,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看农村建筑队里切砖的瓦工赚钱不少,自己又买了两袋水泥、几百块砖,开始在家自学成才,切了三天把手伤了之后就再不干了。
这样的人拿五万块钱去养猪,能养好了才怪。
而且,许逸阳上辈子就没少借钱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