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集中了一百多艘,船工也有近千人。”杨琼显得非常疑惑:“我们连续几仗打下来,抢到了数万担粮食。可是汴河向东南流,这些船也运不回我们蔚州呀?”
“这些船不是运粮食的。”李宪终于松了一口气:“传令下去,每个**发一百两银子,每艘船发三百两银子,明天让全部**上船,然后沿汴水顺流而下。谁敢逆流而上进入京城,老子一律杀无赦!”
杨琼吃了一惊:“大哥,你这是什么命令?据快马来报,金兵已经全线收缩放弃攻城,听说在和朝廷进行议和谈判。太宰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已经前往完颜宗望的中军大营议和。”
“金斧将军蒋宣传来消息称,京城南门都打开了,城内百姓可以外出购买粮食菜蔬,说明大战即将结束。你虽然给每个人派发大批银两,但是不让人家**回城,这实在没道理!”
李宪一下子被噎住了,不知道如何解释这道无理的命令。
难道告诉大家:半年之后女真鞑子卷土重来,大宋就会自取灭亡,这些**都会被女真鞑子抢去蹂躏致死?
“你执行命令就行!”没法解释,李宪干脆当神棍:“下去告诉那些**,就说大德仙师心血来潮推演过。如果她们不离开京城,一年之内必遭横祸,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如果真有人不愿离开,那就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随她们去吧!”
处理完最棘手的**问题,李宪终于有时间总结一下过去二十多天的情况。
第一,何灌老将军已经战死,收编韩琮、雷彦兴等二百九十五人,已经编成警卫营第三连,而且统一更换了镔铁长枪。
第二,收编大刀将军关弢所部一百六十人、银杖将军李福一百七十八人,本来还有金斧将军蒋宣的两百四十人,但是杨琼说蒋宣所部已经进入京城。
第三,城西的祥符县、城东的快活林,前后歼灭金兵三千余人,缴获战马两千余匹,而且得到数万担粮食,更有快活林搜刮来的金银器皿堆积如山。
明白了手头的基本情况,李宪把关弢、李福找过来:“既然你们两个人铁心要跟着我,那就要忘记过去的一切。”
关弢笑道:“这段时间连续作战,我算是彻底想通了。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和敌人议和,这样的朝廷实在不值得效力。今后跟随公子不求升官发财,就图一个痛快。”
“那行!”李宪微微一笑:“你们一共带过来三百三十八人,我决定临时整编为护旗营第三连,关弢暂时担任连长,李福担任副连长。韩琮和雷彦兴带过来一批镔铁长矛,你们马上更换装备展开训练。记住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这里的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当初高俅搞的那些演戏给皇帝看。”
李福低声说道:“蒋宣的家小已经在这里,他擅自进入京城之前和我说过,并不是要背叛公子,而是因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里面还有一些兄弟。蒋宣他们进城,就是想联络那些人,同时探听一下城内的具体消息。”
“我知道!”李宪摆摆手,没有多说:“你们先下去,抓紧时间好好训练。”
金斧将军蒋宣擅自进入京城,在李宪的预料之中,很清楚他究竟想干什么。
双鞭将军包国雄这一次没有脱离高俅,李宪在内心深处已经把他打入另册。
接下来几天时间,杨琼带领女兵独立团加紧赶工,进一步完善王家营马场的地道系统。警卫营长孟威、护旗营长狄猛,分别带领自己的三个连玩命训练,主要是训练马背上的骑射功夫。
李宪没有召见其他人,而是带着韦冬宁,整天和宝贝女儿李飞凤的通信排在一起,有时候出去一天都不见人。
谁也不知道李宪父女在干什么,这涉及到军队的核心秘密,也没有人敢问。
大家的预料没错,李宪正在进行的事情,的确就是核心机密,是有关大宋朝廷里面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些事情和蔚州飞狐军无关,但涉及到李宪整体战略问题,所以他要亲自过问,甚至冒险亲自进了一趟城。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宣和初年任左司郎。
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宋徽宗赵佶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黄潜善贪身怕死,根本不敢到灾区查看。
回京以后,黄潜善说不出具体东西,只能笼统地说地震很严重,百姓急需救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专门负责赈灾救济。
黄潜善在赈灾过程中贪念大炽,最后发展到丧心病狂的程度,绝大部分救济款被他中饱私囊,罪行败露之后被贬到亳州。
此后不久,杨江、张迪、高托天、萧干、张觉相继造反,河北那旮旯乱成一团。黄潜善被重新启用,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出任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
在讨伐杨江、张迪的过程中,黄潜善用兵不当惨遭败绩,被朝廷严厉训斥一番,让他带罪立功。
完颜宗望率领大军南下,黄潜善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杨可世,他打着回朝廷求救的幌子不战而逃。
回到京城之后,黄潜善才发现昏君赵佶被迫退位,李纲已经被提拔为京城留守使,掌管了军政大权,可以生杀予夺。
没有了昏君赵佶,而且现在是主战派当权,黄潜善就知道自己的胡说八道没有人相信,这下麻烦大了。
丧师失地之罪谁也承受不起,黄潜善不敢轻易露面,只能乔装改扮躲起来。
没想到李纲为了选拔“敢战士”出城和金兵拼命,专门发布一道命令:为了防止金兵抢城,十六座城门全部关闭。同时对京城滞留人员全面登记,违令者就地斩首。
成队的禁军挨家挨户拉网式搜查,黄潜善已经无处可藏,眼看就要被李纲抓住。心急如焚之下,居然被他想到一个地方:九皇子赵构的康王府!
康王赵构,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母亲韦贤妃原来是一个宫廷侍女。
康王赵构身份低贱,平日里行事极为低调,热闹场合很难发现他的踪影。在一般人眼中,康王赵构就是一个混吃等死之辈,实在是不值一提。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康王赵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外人都不知道。
可是俗话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让他走狗屎运。
黄潜善情急之下,居然被他想起一个故交好友:康王府知客,韩公裔。
韩公裔,原来掌管韦贤妃“阁笺奏”,也就是韦贤妃的机要秘书。韦贤妃不受宋徽宗赵佶待见,韩公裔把韦贤妃服侍得很舒服,所以推荐给儿子赵构当幕僚。
康王赵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就是韩公裔在后面出某划策。
黄潜善无处可逃,于是找到好友韩公裔帮忙托庇于康王府。
边关外臣擅自进京,这是欺君大罪。皇子勾结外臣,这是谋逆的罪名。
黄潜善知道康王赵构一向谨小慎微,这两条罪名的任何一个,他都承受不起,肯定不敢轻易接纳自己。
毕竟是能够考中进士的人才,黄潜善早就想好一套说辞,而且说动了韩公裔和韦贤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