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李宪只能苦笑:“对于昏君赵佶来说,这涉及到权力之争。对于童贯和蔡攸之流来说,这涉及到脑袋问题。这都是为了一己私利的阴谋诡计,你不明白的。”

不能怪李宪心神不定,他此前相关的战略布局,不知道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说白了,李宪担心另外一个人让自己白忙活,他就是被后世鼓吹为“女真战神”的完颜娄室!

对于完颜宗望(斡离不)长途穿插突袭汴梁城,李宪并没有太当回事。

因为按照固有的历史,这一次的汴梁城防御战,烈度和规模都极其有限,敌我双方损失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人。

女真鞑子第一次围攻汴梁城,主旋律只有两个内容:

第一,大宋赵家子弟,把“腹黑、手辣、无信”的无耻嘴脸演绎到极致,窝里斗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第二,完颜宗望虚实并用,把“战争讹诈”的奸诈手段发挥到极致,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役目标。

李宪主动从京城撤出来,本来就是一个针锋相对的行动。占据京城西南十多里的祥符县城,主要目的也是两个:

第一,抢劫牟驼岗天驷监马场,焚毁所有的辎重粮草,让完颜宗望的大军无法持久,有效策应李纲的京城防御战。至于韦冬宁擅作主张干掉了郭药师,原本不在李宪的计划之列。

第二,李宪实际上是担心另外一回事,这就是他此前针对大夏国的布局。包括和清源武馆秘密达成的四方协定,然后组建特遣军团深入漠北横扫万里,专门建立了杭爱山军分区。

嵬拓凌宁、诺移长生、耶律雄奴、野利鹄等人通过王节的帮助,潜入大夏国之后究竟能否发挥作用,耶律余里衍、毕长青、裴凤琦他们能否如期率部南下策应,才是问题的根本。

因为李宪有先知先觉的神通,大宋的能战之军都集中在河套地区的秦风路,也是唯一能够进京勤王的部队。

利用耶律余里衍、毕长青、裴凤琦压迫黑水镇燕军司、黑山威福军司,让大夏国把注意力放在北方,给大宋朝的秦风路减轻压力,李宪只能做这么多。

可是到目前为止,李宪也没看见一支勤王之师,他的心中当然不会很轻松。

难道是太原府保卫战出了问题?或者是完颜娄室出手了?

完颜娄室,被女真鞑子后裔鼓吹成“女真战神”,却成为在李宪手里最悲惨的人。

李宪来到这个时空的第二天,完颜娄室的三儿子就被杀了。

那是李宪解救萧姵之后的第二天清晨,完颜石古乃出来寻找失踪人员,同时引诱董庞儿出兵袭击,结果被萧姵暗中偷袭一箭给射死了。

半年之后,完颜宗翰、完颜宗干、完颜彀英算计蔚州萧芸娘。完颜娄室的大儿子完颜活女射死萧姵,紧接着被初出茅庐的祁三郎阵斩。

损失了两个儿子,完颜娄室所部的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但也不会很大。因为他手下还有二儿子完颜谋衍,以及完颜思敬、阿离土罕、撒按、鶻沙虎、桑袞、讹特剌等猛将。

完颜娄室作为女真鞑子西路军的副帅,是完颜宗翰第一助手。

完颜娄室的主要作战方向,就是陕西和四川北路一线。主要作战目标,就是歼灭大宋朝战斗力最强的西北边军。

这些事情都在李宪心里装着,没有人可以为他解惑,只能一个人干着急。

李宪在这里着急,汴梁城里面还有更加着急的人,这就是京城留守李纲。自从今天上朝回来,他就开始坐卧不安,连茶杯都已经连摔三只。

原来,李纲让小皇帝赵桓下旨:“朝中大臣不分品序,一律上城组织军民防御,每个人都要分片包干。谁负责的城墙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谁的责任。”

此令一下,太宰白时中因为怕死率先辞职。

李纲正在北面的卫州门指挥作战,殊死反击金兵攻城,并不知道朝中已经出现人事变动。

等到打退攻城的金兵,返回朝廷报喜的时候,李纲才知道小皇帝赵桓已经提拔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

李邦彦,人称浪子,对京城的**如数家珍,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张邦昌,按照后世的说法,是大金国的铁杆粉丝,和汪精卫差不多德行。

李邦彦、张邦昌是投降派里面的领头羊,突然占据太宰和少宰这样的要害位置,实际上代表着小皇帝赵桓对时局的态度,李纲顿时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

为了扼制投降派势力,李纲在昨天夜里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挑选一千二百名“敢战士”组成第二支敢死队,用绳索缒下城头突袭金兵大营,剁死伍拾长十多人,军卒一百多人。

一千二百人全部战死,杀死金兵一百多人。十个人拼死金兵一人,单纯从战果来说,这一次夜袭作战得不偿失。

但是,李纲通过此次夜袭,表明自己誓死抵抗的态度:

第一,给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传达一个信息:“大宋人多,而且都不怕死。哪怕用十个人换一个金兵,我们也一定要打下去!”

第二,告诉朝中大臣:“我们有的是人,而且城内百姓支持抵抗,这是目前的大方向,投降是不得人心的。”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利就有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李纲虽然一心主战,但是他志大才疏,对时局的判断和掌控能力太弱,做什么事情都一相情愿。

好心办坏事,说的就是李纲这种人。

果然不错,完颜宗望今天没有继续攻城,天还没亮就派使者吴孝民,来到北面的新酸枣门递交国书。

李纲得到消息,从城头下来赶到皇城,刚好碰到垂头丧气的宗泽,才知道小皇帝赵桓、太宰李邦彦、少宰张邦昌已经做出决定,并且派遣员外郎郑望之、防御使高世则,和金国特使吴孝民展开谈判,并且已经达成口头协定。

吴孝民此来的由头,还是老调重谈,追究大宋接纳张觉父子的违约之举。

小皇帝赵桓当然一推六二五:“这是先朝发生的事情,朕未曾开罪邻邦。”

这种说辞本来就是一种借口,也是太上皇赵佶退位的目的之一。

吴孝民也没坚持,而是传达了完颜宗望的意见:“既然属于先朝的事情,那就不必再计。金宋两国应该重立誓书修好,希望宋国派遣亲王和宰相,赴我军议和。”

李纲只觉得头皮发紧:“宗大人,陛下派谁出城议和?”

宗泽叹了口气:“陛下已经下旨,责令同知枢密院事李梲,和吴孝民一起出城前往金营。”

李纲一听就急了,直接闯到后廷对小皇帝赵桓说道:“陛下,我们的勤王之师未到,议和拖延时间当然可以。但是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李棁这个人一向胆小怕事,微臣担心他出城谈判必然误国。请陛下收回成命,让微臣代他一行。”

没想到一向唯唯诺诺的小皇帝赵桓,今天居然态度大变:“朕意已决,而且已经通告金国特使,爱卿不必多言。”

扶宋》小说在线阅读_第9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将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扶宋第9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