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童贯当然不敢调动别人,而是调动了三个营的胜捷军三千六百骑,名誉上是保护太上皇赵佶,实际上是保护他自己,因为胜捷军大有来历。

胜捷军,还是童贯当初在陕西时,专门招募的一批身材高大魁梧的少年,给双饷严格训练了十年之久,平时作为自己的亲军存在,总兵力一万六千人。

童贯从太原府逃回京城的时候,一直贴身带着三个营,剩下的胜捷军主力万余人留在太原府,保护两河宣抚使府衙门——王禀和张孝纯此后的太原保卫战,就是这批胜捷军当主力——这大概是童贯为大宋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童贯有三千六百亲兵保驾护航,自身安全有了极大保障。

高俅的殿帅头衔还在,当然也不含糊,居然把八大镇殿将军和三千六百禁军都给调了出来,名义上当然也是要保护太上皇。八大镇殿将军历来都是保护太上皇的,带领禁军随同出行更加名正言顺。

高俅心中有些忐忑,所以临行之前的晚上前来拜访李宪。

李宪知道高俅此去不会得意,马上就会返回京城。但是他没有向新皇帝效忠,让宋钦宗赵桓记恨在心,最后被抄没家产,高俅气急攻心,极为凄苦地病死在自家床上。

“高相公,既然你来问我,那我就实话实说。”李宪对高俅没有什么坏印象,所以说话推心置腹:“高相公,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和童贯那厮完全不同。在朝廷中虽然没有朋友,但也没有必死的敌人,何必辛苦跑来跑去?”

高俅叹息一声:“老夫侍奉太上皇三十年,这一场君臣缘份说断就能断的么?只不过临行前心头有些不宁,所以过来和你说说话。你可能认为老夫是敌人,但是在老夫心目中,却认为你是忘年交。”

在李宪的心目中,高俅知恩图报,只要昏君赵佶不想害人,他就从不主动害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李宪对他不仅不反感,反而更多的是推崇他的综合平衡能力,认为他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最佳人选。

至于说到贪财自污,不过是高俅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也是官场上的常用套路。

有人把大宋军队武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导致金兵长驱直入的罪责,全部推到高俅头上,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做出这种论调的人,叫做李若水,整个大宋朝廷也仅此一人而已。

高俅死了之后,宋钦宗赵桓还准备挂孝举哀。就是因为李若水一天之内连上三道表章,他是这么说的: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高俅不过是分管内城禁军,保护皇城安全,又不管边军,更不管枢密院。“金人长驱直入”关他什么事?为什么要和两河宣抚使童贯同罪?

由此可见,李若水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在大殿上把头都磕破了,宋钦宗赵桓才没有下旨挂孝。

高俅后来变成奸贼的代表之一,就是这个李若水弄出来的,实际上他本人才是大宋灭亡的罪人之一,暂且略过不提。

李若水故作惊人之语,为了帮助赵家子弟推卸责任,把所有脏水都泼在高俅身上,那也还罢了。

后来出了一个令人恶心的施耐庵,弄出一部颠倒黑白的《水浒传》,才让高俅这个名字遗臭万年,不知道毒害多少人。

大宋搞臭了四个名字:奸臣潘美、屠夫庞太师、负心人陈世美、奸贼高俅。事实证明都是恶毒书生别有用心栽赃嫁祸。

“高相公,你这次说错了。”李宪微微一笑:“如果说汴梁城有朋友的话,我只有高相公一人而已。正因为如此,我认为高相公跟随太上皇东巡,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选择。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好好的皇帝在京城,高相公跑出去干什么?”

高俅笑道:“既然你当老夫是朋友,那就算算此次出城的凶吉。”

“一动不如一静。”李宪摆摆手:“出城即是明日黄花,根本不用占卜凶吉。”

高俅眉头一皱:“果真是明日黄花?”

李宪肯定地点点头,一脸肃然:“不错,的确就是明日黄花!”

“老夫明白了。”高俅起身告辞,整个人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要回去好好想想。”

看着高俅突然有些佝偻的身影远去,李宪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皇位之争无正义,成王败寇是准则。

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人极力怂恿昏君赵佶离京逃跑,除了想远离战火保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等到时机成熟,拥立昏君赵佶复辟!

李宪知道北宋覆灭在即,昏君赵佶、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人的复辟梦,不过是一场幻觉。

正是因为京城之后忙于应付太上皇赵佶出巡,所以没有一个人想到浚州桥那边的敌人要打过来了!

别看李纲此前上血奏说得慷慨激昂,实际上半点军事头脑都没有,甚至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不明白。

太上皇赵佶逃离京城,之所以要用五天时间,主要是昏君赵佶要带走的人太多了。

童贯的胜捷军三千六百骑、高俅的禁军三千六百骑、宫女太监七百多人、后宫嫔妃一百多人、乐师舞姬三百多人、各种车驾六百多辆。

一万多人马、车驾要出城,仅仅新曹门、新宋门两座桥是不行的,必须日夜加班搭建九座浮桥。

昏君之所以叫昏君,就是因为太上皇赵佶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汴梁城内上百万百姓,大家都知道金国女真铁骑马上就要打过来了。现在太上皇仓皇出逃,说明京城已经不保,这还得了么?

皇上要逃跑,百姓当然也想逃跑,有钱的大户更要跑,所以汴梁城一夜之间彻底乱套。

尤其是没有被高俅选上的皇城卫士,发现八大镇殿将军都走了,他们才是真的慌了神。

昏君赵佶刚刚下令打开城门,两万多皇城卫士顿时蜂拥而上,拼命往浮桥上挤,希望太上皇能够带着自己一起逃命。

城内的老百姓还不知道浚州桥已经失守,但是童贯毕竟是两河宣抚使,基本的头脑还是有的,而且知道金国女真铁骑转瞬及至,绝对不能在东门外拖延时间。

居于这种考虑,童贯一声令下,三千六百胜捷军开弓放箭,涌上浮桥的数千皇城卫士全部被射死,顿时就把护城河给填满了。

敌人未至,而先自杀,正是国破家亡的前奏。

宋钦宗赵桓刚把太上皇赵佶送出城,刚刚返回崇政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白时中、李邦彦等人就开始鼓噪起来:让皇上尽快出幸襄、邓二州暂避敌锋。

刷的一下子,李纲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随即又涨得通红。

0704、论战守,崇政殿交锋

赵桓能够登基当皇帝,是因为李纲血奏促成的。

如果宋钦宗赵桓离京逃跑,李纲就有欺君之罪!

不是欺骗宋钦宗赵桓,而是欺骗了宋徽宗赵佶。

大宋赵家的祖宗牌位都在太庙里面,一旦宋钦宗赵桓放弃京城逃跑,宋徽宗赵佶复辟就名正言顺,李纲的欺君之罪就完全成立。

臣子居然胆敢胁迫皇上退位,这是大不忠,简直是反了天了。果真如此的话,李纲的结局只有一个: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一定不能让小皇帝赵桓逃出京城!这是李纲心中唯一的念头。

扶宋》小说在线阅读_第9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将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扶宋第9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