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的判断果然没错,三天后河北再传捷报,金兵东路军副先锋完颜宗弼(金兀术)长途穿插,指挥两千余人进攻中山府,被中山知府詹度击退,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李宪心里却很清楚,所有这一切都是完颜宗望的诡计,大宋朝的末日快要到了。
因为无论是进攻保州、安肃军,还是进攻中山府,有两个人始终没有现身,分别是:
东路军正先锋完颜当海,副将蒲察忽鲁、完颜雏胡失,率领女真铁骑四千八百人,目前行踪不明,居然没有一个宋将察觉。
六部都统完颜昌(挞懒),手下将领完颜乌达补(完颜昌次子)、术烈速、活里改、耶律铎、耶律高六、耶律那野,统率女真铁骑六千人、契丹效死营三万六千人,同样没有宋将察觉他们到哪里去了。
其实完颜宗望的计策并不高明,不过是“正面强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侧翼包抄切断敌人的后路,然后聚而歼之。”
这个计策很简单,却防不胜防,百试不爽。大辽国七十万契丹铁骑,就是被这么打垮的。
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费尽心机,当然有深层次的目的:一战全歼平定州的种师闵所部四万余人。
第五天,关弢、包国雄联袂来访:“河间知府黄潜善临阵脱逃,河间府、沧州陷落,金兵铁骑顺着黄河南下势不可挡,景州、恩州、冀州危在旦夕。今日皇上首次提出太子监国,但是李纲却不同意。”
李宪前一世看历史资料,瞧不起李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和吴敏、宇文虚中、耿南仲勾结在一起,逼迫昏君赵佶禅让。
其实,昏君赵佶虽然怕死,而且也准备逃出京城,但并没有准备禅让帝位,而是准备让太子监国当替罪羊而已。
看见李宪陷入沉思不发一言,关弢和包国雄顿时就急了。毕竟皇上一旦退位,他们就面临巨大危险。最好的结局是被裁撤赶出皇宫,最糟糕的结局就是殉葬。
“别急!”李宪摆摆手:“金兵还在千里之外,朝廷之争还要两天时间,你们的安全没有问题。回去安心观察动静,一切有我。”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超出李宪的预料,当天晚上一场大雪,第二天中午就传来新消息:
吴敏、宇文虚中,原本倾向于太子监国,让宋徽宗赵佶逃出京城避祸。可是李纲刺破左臂,连夜用血写了一份奏折:
“皇太子监国,礼之常也。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间,犹守常礼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悍敌,则天下可保矣。臣李纲刺血上言。”
从这份奏折来看,李纲虽然是主战派,但毫无治国之能,纯粹就是一个赌徒。政治敏感性、综合平衡能力,都一无是处。不要说和那些名相、名将媲美,甚至比高俅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第一,宋徽宗赵佶当皇帝二十六年,从上到下都是他培植的势力,无论是内臣外戚,都是最核心的利益集团。比如说大军阀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刘家军,都是昏君赵佶养活的,能轻易听你的吗?
第二,上皇禅让,新皇登基,好像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新皇帝要想有所作为,就要理顺各种势力,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昏君赵佶并没有死,而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问题就更加复杂。
关弢最后说道:“因为李纲的这份血奏,皇上今日一言未发,仅仅写了‘传位东宫’四个字交给蔡攸,然后传旨加封宇文虚中为河北、河东路宣谕使,让他召令诸军入援。宇文虚中当即飞檄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中,勒令他们马上领兵驰援京城。”
李宪叹息一声,从怀中摸出一个锦囊递给关弢:“接到离开京城的命令才能打开,然后依计行事,可以让你逃过一劫。”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二日,宋徽宗赵佶下诏内禅,东宫太子赵桓在福宁殿即位,史称宋钦宗。
十二月二十四日,宋钦宗赵桓移驾崇政殿,太宰白时中率百官入贺。
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退居艮岳边的龙德宫。皇后郑氏为道君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
也就是这一天,东路金兵正先锋完颜当海,命令副将雏胡失占领玉郎城,控制了赵州桥。
六部都统完颜昌,全力进攻庆源府,切断了中山(真定)、平定州的南撤通道,种家军种师闵部覆灭在即。
十二月二十五日,宋钦宗赵桓颁旨大赦天下,百官进爵一等。
李纲、吴敏、宇文虚中担心天下大乱,不敢过度宣扬此事,翰林学士王孝迪起草赦文、诏书,并没有说明宋徽宗赵佶禅位,更没有说东宫太子赵桓当了皇帝。
掩盖这个事实并不难,因为诏书格式有特殊规定,抬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末尾加盖传国玉玺。至于皇帝究竟是谁,除了京城的大臣百姓,外面根本不知道已经“中场换人”。
宋钦宗赵桓登基了,他的皇帝身份只有京城之人知道,外面的人还以为在给宋徽宗赵佶做事。如此倒行逆施,大宋不灭都没天理。
好吧,按照李纲血奏的说法,只要宋徽宗赵佶禅位,东宫太子赵桓登基之后就可以赌一把,能够“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
现实情况是:河北方面,真定府、中山府、平定州陷入重围。河东方面,代州陷落之后,忻州已经被包围,太原府变成前线。
可惜事与愿违。
国势危如累卵,宋钦宗赵桓、大臣白时中、吴敏、宇文虚中、李邦彦、李纲等人并没有讨论军情,而是开始切蛋糕!
一个新朝廷的蛋糕可不小,一共有两块:
名不正则言不顺,第一蛋糕是改元。白时中、李邦彦、宇文虚中提出“靖康”,取“靖难、康平”之意。
第二块蛋糕最关键,也是那么多大臣置国家大局于不顾,极力鼓吹禅位的动力——升官发财!
有皇帝就一定要有皇后,宋钦宗赵桓加封的第一人,当然是自己的老婆,册封太子妃朱琏为皇后,开始母仪天下。
朱琏现年二十五岁,生有一子赵谌,今年八岁,册封为皇太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大家争权夺利的原动力,这个规矩不能破,追封皇后朱琏的死鬼老爹朱伯材为恩平郡王。
稳定后宫之后,宋钦宗赵桓还要大封功臣,奖励从龙之功。
舅舅王宗濋,加封为奉国军节度使、充殿前副都指挥使。
宋钦宗赵桓是故惠恭王皇后生的,王宗濋是故惠恭王皇后的大哥,也就是国舅爷王元的长兄!根据李宪的命令,王元目前在飞狐县隐居,暂且不提。
宋钦宗赵桓第一个加封舅舅王宗濋,“殿前副都指挥使”是一个什么职位?就是高俅的头衔,俗称殿帅,掌管四厢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