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和韦冬宁赶到东配殿,结果发现里面有八具尸体,武元春不知所踪。两个人把东配殿仔细搜了一编,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现场的八具尸体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元春用宝剑杀人,而且也执行了李宪的命令暗中偷袭,因为这八个人都是后心中剑身亡。
“怪事啊。”韦冬宁翻看了八具尸体之后,顿时大惑不解:“既然是暗中偷袭,武元春为何不惜暴露身形使用宝剑近身刺杀,而不是使用自己最拿手的无极蜂针?整个落霞观三百六十多人,她的金针暗器最厉害。如果利用无极蜂针暗中偷袭,敌人根本不可能发现她,也就不可能打起来。”
李宪本来在思索什么,闻言一拍脑门,顿时懊悔起来:“这都是我的错!你想想看,武元春跟随完颜京离开王屋山之后,就一直马不停蹄在追踪我们,后来一直追到漠北。她一直在消耗无极蜂针,却没有机会补充。”
“你们现在的金针是回到白云山庄之后,专门安排人给你们定制的。武元春前几天回到我们身边,我居然没有问过她无极蜂针的事情。她的性格高傲,肯定不会主动提出来,到了关键时刻自然没有趁手的暗器可用。”
韦冬宁脸色一红:“公子说的没错,已经两年时间了,武元春的七十二根金针,肯定所剩无几。那是她最后保命的东西,肯定极为珍惜,不想在此地使用。真要说起来,还是我小心眼。其实我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担心她不怀好意,所以没有主动提出给她一批金针。”
李宪曾经听韦十娘说过,落霞观女弟子每个人只有七十二根银针,那是韦十娘的大姐生前留下的储备,并没有多余的补充,所以她们使用的时候极为慎重。武元春是七十二根金针,同样是韦十娘大姐生前特制的,补充起来就更难。
说来也是,三百多女孩子临时弄出来的落霞观,肯定不像李宪的蔚州有一个匠做营,能够随时集中优秀工匠打造兵器。韦十娘的大姐生前是曹国舅的炉鼎身份,可以指使朝廷军械所特制。
韦十娘的大姐一死,就正应了那句话:人走茶凉。朝廷的军械所不仅不会继续给落霞观打造兵器,朝中大臣都想瓜分三百六十个女弟子。
现在事情已经发生,后悔和自责也晚了。
李宪摆摆手,让韦冬宁不要继续自责,而且不要在大殿中随意走动。他本人蹲在地上开始重新一寸一寸进行搜索,希望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平地追踪,这是侦察兵的技能之一,李宪当然不会忘记。刚才是一时间懵了,所以没有看出什么细节问题。
东配殿里面没有女人,所以李宪只要找到有关女人的线索,就等于找到了武元春的踪迹,然后开始追索下去。
武元春虽然武功高强,轻身功夫厉害,但她毕竟不是真正的神仙,总要双脚落地才能借力移动身体。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李宪对女人的体香极为敏感。武元春性格高傲,一想把自己身上收拾得干净利索,但是她身上特有的体香却瞒不过李宪的鼻子。
脚印、体香,成为李宪追踪的线索,很快就有了新发现。
顺着线索追踪下去,很快就来到一处所在,让李宪一惊之后暗呼侥幸!
广成泽实际上是一处温泉,又叫广成湖,还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叫做“万古神汤”。
史书记载,广成泽在西汉初年称温塘,东汉末年为皇帝游猎地,隋朝设温泉顿亦称温汤泉,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
汉唐“九帝三后”以及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等曾前往洗浴。唐太宗李世民曾四次临幸温泉,并建有“清凉宫”、“愈痹阁”。
女皇武则天也曾三次临幸温泉,并在此建行宫、筑祠阁、刻碑文。武则天率群臣在温泉“流碑亭”饮酒时作诗,由上官婉儿评定甲、乙等级,最后汇编成一本《流杯亭侍宴诗集》,传为风流佳话。
李宪前一世仅仅在资料上看见过广成泽这个名字,并没有见过名扬千古的广成泽,因为后世变成了岘山水库。
追索武元春留下的踪迹而来,李宪突然看见一幅让他目瞪口呆的场景。
湖面白雾蒸腾而上,好似春雨初霁,又如仙女浴波。正午的阳光似乎无力穿透雾霭,只能在空中留下变化无穷的绚丽云层。恰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
李宪不是过来观光旅游的,而是来找人的。虽然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是他此刻没有丝毫心情驻足欣赏。
原来,李宪带着韦冬宁一路追踪过来,李宪心头的疑惑越来越重。
李宪仅仅是在远处看了一眼,并没有靠近广成泽,因为他发现三里多路之外有一处寨子,用望远镜仔细一看,牌楼上是谢家寨三个字,他心中的疑惑达到顶峰。
谢家寨,南对广成湖,东临洗耳河,西邻汝州至嵩山古道,但是构造非常独特,居然只有一座南门进出,而且外面还有一座吊桥。不过吊桥目前没有拉起来,还能够自由进出。
李宪初步推测,谢家寨东西宽约百米,南北长约两百米。西部与河岸连在一起,沿南北河岸延宽处的高崖边开挖了十米宽、十米深的壕沟,使寨子与河岸分离,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孤岛。
寨子正南有一个二十米见方的巨型土台,李宪推测应该是挖壕沟的土堆砌而成,变成了一个高度九米的祭台。
李宪心中的疑惑有两点:
第一,从上面看下去,谢家寨里面都是农田,说明居住的都是农户。武元春留下的痕迹,为何指向此处?
第二,俗话说:有入有出才是活路。谢家寨三面临水,一面是绝壁,只有一个南门进出寨子,而且开在约十米高的土崖正中。从兵法角度来说,谢家寨固然利于防守,却是兵家绝地,武元春跑到这里干什么?
韦冬宁接过望远镜,对脸色阴晴不定的李宪说道:“公子既然确定武元春留下的踪迹指向那里,不管有什么古怪,我们也只能过去看看。站在这里犹豫不决,很可能要坏事,毕竟时间对我们不利。”
李宪摇摇头:“不是我说武元春留下的痕迹指向那里,而是这条路的终点只能是前面的谢家寨,再也没有另外的地方可去。要不然就只能跳湖,我想武元春不会跳进湖里去了。可是谢家寨分明是一个农家寨子,难道这里也是神霄派的秘密窝点?”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李宪只能继续前进。
为了进入寨子,李宪和韦冬宁只能显露身形,从山梁上的密林中下来,半山腰是两米多宽的坡道上。
根据路面上的车辙推断,这应该是一条通行马车的斜坡道,斜坡道的尽头就是那座吊桥。
极为古怪的是,李宪和韦冬宁越过谢家寨牌楼,发现吊桥上有三三两两的农民进出。虽然有几个人对韦冬宁这个美女侧目,却没有人上前打招呼询问什么。
两个带着兵器的陌生男女进入寨子,居然没有人问一声,说明这里的人经常看见陌生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宪心中有所明悟:谢家寨果然非同寻常,这就有点意思了。
既然没有人过问,李宪和韦冬宁仿佛小两口有说有笑,悠然踏上吊桥来到门楼前面。
让李宪更加奇怪的是,一个小伙子赶着马车从门楼里面出来,看见李宪和韦冬宁并肩越过吊桥,他居然让马车退出去闪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