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朝景云元年,张学士改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因审理谯王李重福案赢得睿总赏识,而担任了太子李三郎的侍读。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被进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成为了宰相。
大唐的政坛水面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下面涌动的暗流从未消停过。因为李三的能干,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便担心将来做了皇上不听话,于是乎图谋废掉他这个太子。所幸张阅宰相在关键时候稳住了睿宗皇帝,坏事变成了好事,李三郎这个太子反而很快监了国事。
一年后,三郎顺利登上了天朝皇帝的宝座,张阅却被太平公主罢相,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他知道太平公主一伙人迟早要搞政变,便派人将一把佩刀捎给李三郎,暗示他快刀斩乱麻。
又过了一年,李三郎果真诛杀自己的亲姑姑,铲除一颗毒瘤。张师傅功劳大大滴,自然而然被征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十月,年轻有为的新皇帝李三郎意气风发,征调二十万大军在骊山脚下搞了一场大阅兵。在阅兵式上,李三郎导演了一出杀一儆百的好戏,以兵部尚书郭元振开刀,还要重用姚崇为相。
张阅大人与同州刺史姚崇同志向来关系不咋滴,便耍了个小聪明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李三郎对此不予理睬。于是张阅又来一招更阴的,指使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对自己造成威胁。(这里必须得说明一下,我大唐的宰相可不是只有一个人担任哦!)
聪明反被聪明误,李三郎我行我素,依旧任命那个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呵呵,一听这个,您就会明白,姚崇也拜相了!
张阅反被一贬再贬,只做了个岳州刺史。就这样,他默默蛰伏好几年。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姜还是老的辣。
开元七、八、九、十几年间,老张以过人的胆识与才干,先是平息了朔方大使王晞惹出的事端,紧接着又参与平定了康待宾叛乱,扫除其余党康愿子,彻底解决了北方河曲不稳定的局面,立下了赫赫战功。
老张同志理所当然又被李三拜为兵部尚书,又光荣地恢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辅头衔!去年,他又因建议李三祭祀后土祠而荣升中书令,成了宰辅之首!
咱说完了这俩牛人,想必列读者会笑:宇文云同这位老张较劲,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李三郎起身,高公公赶紧冲上来搀扶,李三却道:
“滚一边去!让下面站的那俩人上来扶朕!”
老张同志先是一愣,等回过神来时才发现人家小宇已经抢先上去了,于是乎稳步来到李三身边,更显出老臣的稳健风格。
“呵呵,两位爱卿散朝了站着不动,莫非是有什么大事要奏?”
李三左右瞟了一眼,扮个鬼脸道,“正好,朕今日心情不好,打算到教坊听听阿黄的新曲,看看他此番从凉州带回来的宝贝,二位爱卿就随朕同去吧!”
“臣遵命,谢圣上恩典!”
老张与小宇赶忙上前一步谢主隆恩。二人一听这话,心中都偷着乐了:看来圣上今日心情不错,趁着这个机会说事岂不事半功倍!
就看黄幡绰这小子的了,但愿他的曲儿不要扫了圣上的雅兴!
高力士一听这话,赶紧请示:
“皇上,要不小奴叫人将惠妃娘娘也接过来一块儿听曲儿?”
李三郎一挥手道:
“准奏!”
古人云:与山之寿,则曰蓬莱;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龙首原秋高气爽,我大唐新皇宫就坐落于此风水宝地。
随着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跃然临于宣政殿东南方的飞檐之上,大明宫内登时呈现出一派异常雄伟壮丽的景象。
巍峨的宫殿渐次矗立在大明宫的中轴线上,一座座如同展翅的鲲鹏,蓄势待发。东西两边树木葱茏,百鸟朝凤。
近处,整齐列队的槐树枝繁叶茂,树冠团团如帷盖,掩映着亭台楼阁。在这汹涌着绿色的波涛里,潜藏着说不出的生机……
皇上李三躺在特制的步辇之上,由八名年轻的公公扛在头顶,出了宣政殿,穿过紫宸门,来到了大唐皇家歌舞戏剧综合艺术学院——梨园教坊。
高力士紧跟在步辇之后,连连迈着小步,生怕被甩掉。大臣张阅与宇文云一左一右,保持着五六步的距离,小心翼翼地迈着碎步,腰佩的玉坠儿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叮叮当当之声。
教坊里演奏的曲子远远地就能听见,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混杂着琵琶玉笛箜篌筚篥等各种乐器的奏鸣声,汇成一曲别样的晨曲。
“停,停停停!”
躺在步辇之上昏昏欲睡的李三郎,突然像打了鸡血,梦地坐起身来,伸手叫停了所有人。扛着步辇的八位小公公,暗自在心中叫苦。
眼看到了教坊的大门口,主子却要停在这棵大梨树下不让进去。这一停不要紧,可是尕公公们心里清楚,这李三郎可是个出了名的乐痴,他躺在这步辇之上侧耳聆听,大伙儿这个一动不动的pose不知得摆多久!
“奴才们恭迎圣驾来迟,请圣上降罪!”
还好,李三刚侧耳聆听不大一会儿工夫,教坊使就带着人迎了出来。乐工们分为两列屏息凝神俯首帖耳恭候圣驾。
“啊哈哈哈,”李三郎一声令下,“快放三郎下来!”
八位小公公小心翼翼放下御撵,擦了擦额上的汗珠,这才长舒一口气,在心中喊声万岁。
“阿黄,辛苦爱卿了!”
李三郎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个九五之尊的大唐皇帝,像见了多年未曾谋面的老盆友一样,同男高音歌唱家黄幡绰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大礼,竟吓得黄瑟缩一下,却连高公公都对他真心嫉妒了好一阵子。
“黄,没听你引吭高歌好些日子了,三郎吃东西都尝不出不香味啊!方才听了你这操练的乐曲,朕连瞌睡都没了!”
听皇上李三这么一说,黄乐师悬着的心方才放了下来。他赶紧拜谢李三,邀请道:
“不瞒圣上,微臣此番回乡沿途采风,编了新曲,今已排练就绪,只等明君鉴赏指点,就请您移驾蓬莱宫听曲儿吧!”
“好!”
李三脚步轻盈地直奔教坊对面的蓬莱宫而去,一行人紧随其后尘。
“皇上,皇上等等臣妾嘛!”
一声娇滴滴甜丝丝的呼唤,让李三不禁停住了脚步。驻足回首间,只见美若天仙的小表妹武惠妃翩然而至,出现在了自己身后不远处。
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引用一段美文,或许能够描摹其可人之情态: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李三郎一时间竟将废后的纠结抛到了九霄云外,仿佛陷入初恋的情网,挽起小武的纤纤素手,一同来到风光如画的蓬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