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郎点点头,和颜悦色道:
“杨将军,时间不早了,朕困了,让丘道长送你原路出宫吧!”
“天佑陛下龙体安康,天佑大唐万世太平,微臣告退!”
杨雄一抱拳,转身消失在了夜色里……
夜深人静,三清殿凉风习习。四壁的火烛摇曳不定,恰如皇上李三的心境,摇摇晃晃。为国事操劳了一整天,他疲惫不堪,哪有心思面对后宫浩浩荡荡的四万佳丽!
所以,他选择了临幸三清宫,好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灵魂。为此高公公替他作了周密安排,除了他谁也不知道皇上今夜临幸哪里。这阵子,他不稀罕温柔富贵乡,只希望能够快快进入梦乡。
可是,一个人躺在床榻上,我们堂堂的李三皇帝可怜到连一介凡夫那样累了就呼呼大睡的幸福也找不到!他心烦意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是在担忧国家大事吗?不是也是。
原来就在半月前,他终于一咬牙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废后,贬为庶人!
他扣在她头上的罪名是:造畜蛊毒、厌魅!为了免除后患,他竟斩草除了根,将皇后的兄长王守一同时赐死。他还不清楚,这是莫须有的罪名!
可怜她这么些年来同自己厮守!
平心而论,她是个好女人,是个贤惠的妻子。从他被贬为临淄王那时起,他娶了她,她注定就是他的槽糠之妻。她一门心思地同她那位冤死的兄长协助自己的丈夫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他对她打心底间感激不已,封她为皇后。
但是,作为女人,尤其是帝王的女人,她竟然不能生儿育女,这怎么能讲得通呢!皇后不生养,这岂非李氏皇族的奇耻大辱,令天下人笑掉大牙!
身为九五之尊的天子,三郎上对不起十八代祖宗,下也无法向千万子民交待啊!
所以,废了她是英明的!哈哈,皇上英明!
皇上李三想到这里,似乎听见这熟悉的山呼。
对,废了这女人,算是上天的旨意,我李三郎没错吧!
废了这没用的女人,立正值妙龄的表妹小武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这位可爱的小表妹早已怀上了自己的龙种!
想了这么多,皇上李三似乎为自己下的毒手找到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他似乎可以心安理得地呼呼大睡了!
可是,他刚刚闭上眼睛的一瞬间,眼前便着了魔一般闪现出王皇后披头散发做苦役的场景!
天呐,你李三还是个人吗?你的良心怎能安,你还是个合格的君王吗?
皇上李三忽地翻起身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斜倚在玉枕纱橱边……
不知过了多久,恍惚之间,李三觉得门外清风徐来。果然,有一位须发皓然的老叟飘然而至,来到了他面前。这老头子看起来十分面熟,可李三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他仔细打量这位神仙爷爷,只见他鹤发童颜,面容慈善,眉目间却透着一股杀机。最令人惊叹的,是这老者双耳垂肩!
“小子,你可猜得出老朽是谁?”
神仙爷爷轻轻抚须,呵呵笑曰:
“实话告诉你吧,老朽也姓李,名字叫耳,大耳朵的耳!”
说着,他竟像个天真烂漫的孩童,自己揪了揪两只垂肩的大耳垂。
李三惊得不轻,连忙向眼前的白胡子神仙爷爷磕头道:
“不知老祖宗从何而来?有何指教?”
“呵呵,你小子听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治大国若烹小鲜……”
神仙爷爷的声音好有磁性,李三听着听着,居然听到了自己呼呼打鼾的声音!他这会儿睡得心安理得,终于不去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圣上,快醒醒,高公公派来接您上朝的人来了!”
三清殿的丘道长小心谨慎地呼唤着呼呼大睡的皇上李三,生怕惊了他的美梦。
“谁是高公公,神仙爷爷呢?”李三揉了揉揉眼睛,才察觉神仙爷爷不见了踪影,眼前恭恭敬敬站着的是三清殿的丘老道。
他怅然若失。
第二日一早,皇上李三吊着个大眼袋来上朝。
挺直腰杆坐在宣政殿的御座之上,他仔细辨认这是哪儿,似乎还在梦游。高公公赶紧擦了擦额上的汗,凑过来轻声细语地问:
“圣上是不是龙体不适,您看——要不要小的宣布退朝?”
“退朝?你是不是脑门发热?朕这不刚刚才上朝吗!”
皇上李三狠狠瞪了一眼高公公,“还不给朕滚一边去!”
“是,”高力士小心翼翼退到一边,脸上的表情像哭又像笑,临走时仍不忘提醒主子,“小的提醒圣上,您的目光可要专注,这会儿下面百官都在仰望着您呢!”
紧接着,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的声音气壮山河,皇上李三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连打了好几个呵欠。
“众爱卿平身!”
他双手一摊,示意大家都起来,转头对一侧的高力士吩咐道,“小高,烦劳你将奏折收起来,待朕慢慢批阅!”
“是,小奴这就去办!”
高力士恭恭敬敬应声,屁颠屁颠跑下台阶,冲文武大臣喊话:
“诸位大人,圣上昨夜着凉,龙体欠安,你们都把奏章交到我这里便是!”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将奏章递到了高公公手中,有人却收了起来。
“退朝——”
就这样,随着殿中侍御史燕公公一声吆喝,早朝散了。文武百官有条不紊地退出了宣政殿。
偌大一个宣政殿一下子显得空荡荡,殿堂之上有两位大臣还在一声不吭地站着,他们是改革派领袖宇文云与三朝元老张阅。二人相互瞟了一眼,都没有走的意思。
这俩大佬可都不简单,咱不妨先捋一捋。
眼前这位大红大紫如日中天的宇文云大人,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您知道吗,他原本只是个富平县主簿,后因前任京兆尹乾源曜赏识,向圣上力荐才做了御史中丞。
三年前,因上书检括户籍增加国库收入的建议解了天朝的财政困局,因而得到圣君李三的赏识,一下子从正八品上的御史中丞擢升为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而现在他已是我天朝正四品大员户部侍郎,还身兼钦差大臣劝农使,具有独立行事的特权,可以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此人大权在握,前途无量。
站在他不远处的老臣,却是他的仕途绊脚石张阅。这位张宰辅,平素总是同他宇文云唱对台戏,只要是他宇文云的奏议,这老家伙一律反驳。您可别小瞧了这老头,他在天朝的资历那是宇文云无论如何也不能比肩的!
张阅在李三郎祖母当政之时就以策论第一的成绩金榜题名,不几年,便平步青云官至凤阁舍人。不过,他毕竟年轻气盛,在魏元忠谋反案中因坚持不做伪证而被女皇流放到了蛮荒之地钦州。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张阅立马被召回朝中,先任兵部员外郎,后任工部侍郎。此间其母过世,张阅只好中途离职为母守孝。守孝未满,中宗皇帝迫不及待想要让他做黄门侍郎,可这位张阅恪守礼法坚决推辞,直到为母亲守孝期满,这才回去复任他的原职工部侍郎。为此他赢得了广泛的点赞,不久便改任兵部侍郎,加封弘文馆学士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