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初八,卯时二刻,帝呕血不止,崩于长生殿。

太子李国钥,改名李铫(yao),含元殿即皇帝位,改元承昌。

以明年正月为承昌元年。

加封正隆皇后为圣母皇太后,妃嫔一律晋封一等,适龄宫娥放出宫门……

加封太上太皇为泰始上皇。

封薛王妃郑氏,为皇后。

是年,天下三月不得婚配、喜乐、酒饮。

大赦天下,除十恶,贪污,杀人,皆赦之。

整个洛阳,就此,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沉浸在悲痛之中。

参加皇帝葬礼,以及新皇登基,天下藩王受到圣谕,忙不迭而来。

亲藩,共有五十四位,分为三等。

一为神武皇帝之兄弟宗室,如卫国,安国。

二为神武皇帝之子,如中山国、齐国,四十九位。

三为绍德皇帝之子,共有三位,即卢王、夏王、任王。

封藩先后顺序,以下:卫国、中山国、齐国、蜀国、吴国、赵国、韩国、陈国、凉国、滕国,安国,曹国,郑国。沈国。闽国。蔡国。申国、荆国。六国。召国。梁国。

成国,吕国、徐国、共国、辽国,许国、晋国等五十余国(编不下了)。

诸藩汇聚一堂,但最热闹的,反而是是宗正寺。

作为管理天下宗室的部门,宗正寺对于天下藩国也具有协调、处置、上报等功能。

反正小事看宗藩条例,大事上禀皇帝政事堂。

而宗藩条例,是绍德元年,有鉴于天下藩国日多,或接壤,或矛盾,或不服,所以请教当时的太上皇,编成了《宗藩条例》。

其上,首先规定了《天潢玉牒》,凡有皇室子弟出生,就要记录在册,封赏赐爵乃至皇位传承排序,都是按照玉牒来。

其次,就是,就是藩王义务。

如,三年一朝,子嗣入洛阳宗学,取名服丧等事宜。

当然,还有对于藩国的礼制,就行了详细的规划,不得称朕,不得宠妾灭妻,长幼有序等等。

这对于藩国日益庞大的大唐来说,具有很好的管理效果。

而三年一次的朝觐,也成了藩国们的告状时刻。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藩国,难道仅仅凭借血缘关系,就听命吗?

其实并不是如此。

主要有样措施。

一者,朝廷的地方军队,如安西都护府,无论是南疆北疆,安西数万军队就是最佳的威慑,一旦有所不服,附近的藩国联合出兵,就可压所有不服。

东北的辽东府,辽北都护府,对于蜀国,齐国,赵国等,也同样如此。

二来,则是继嗣亲藩。

如,绍德皇帝二子,入祀梁国,相当于在整个本州岛扔下钉子,几个藩国就不敢联合。

陆陆续续,共有三子入继,一子亲封,再加上绍德皇帝之亲弟,晋国,五六个藩国撒开,足以让藩国们不敢乱来。

同样,这次绍德皇帝第七子任王,其子继任大统,同样会成为最亲之藩。

三者,已然就是水师的效果。

随着土地的扩张,尤其是中南半岛,马来列岛的藩国们不断地建立,南洋水师也随之诞生。

这只水师日常巡航于水域中,打击海盗,帮助藩国打击土人,朝廷统领,诸国协助钱粮。

光是这三项措施,就足以让藩国们不敢乱来。

而因为藩国太多,中南半岛,被命名为诸藩半岛。

而现代的马来半岛,则被命名为列国群岛。

藩国中的更替,有快有慢,其中有承昌皇帝的祖父辈,李嘉的儿子们,毕竟皇帝六十还有产出。

也有承德皇帝的子侄辈。

尤其是诸藩半岛与列国群岛的藩国,由于环境恶劣,生死交替总不免快了些。

即使藩国基本上都在沿海地带。

这样的难题,到了李嘉的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藩王或世子们,面对皇帝还有所倨傲,但面对泰始上皇,一个个腿脚都有点大颤。

不仅仅是因为辈分的原因。

而是,在以往的四五十年间,几乎每三年朝觐时期,总有藩王被当众打鞭子,光着屁股打。

痛苦还在其次,其中的屈辱,难以言表,几乎飞一般的传遍天下,洛阳百姓们总是津津乐道。

有时候,年纪大了,为了树立新皇威信,李嘉还会让新皇行鞭。

而,李铫,就如今获得这份荣耀,压抑着兴奋,一鞭鞭挥打着。

一套下来,藩王们果然眼眸中带有畏惧。

而随着新皇登基,洛阳再次平复下了喧嚣。

承昌二年,皇后诞下嫡长子,皇帝大喜,抱送兴庆殿,让泰始上皇亲见。

时值此年,李嘉年已九十有七。

作为大唐,乃至于历朝历代最长寿的皇帝,他目光浑浊,几不见物。

“嫡长子?”李嘉声音沙哑,有些兴奋道。

这是第五位薛王了吧!

也是他的玄孙了。

“长字辈了吧,可取了乳名?”

李嘉道。

“太爷,还未取呢,您来取个?”

皇帝轻声道。

“不用了,我取个大名吧!”

李嘉摇摇头:“我的岁数,怕是见不到了其成年了,就取个大名。”

“李长柏,长柏!”

李嘉乐呵呵地说道:“柏树随处可见,顽强而上,希望我的玄孙,能这般无二。”

承昌四年,泰始上皇岁九十九。

“太爷,您醒醒!”

眼瞅着寿宴已起,却不见泰始上皇,李铫急了,忙不迭而去,就见床榻上,其已闭目,含笑而终。

御医急促而来,把脉,试探呼吸,好一会儿,才跪地,悲戚道:“回禀陛下,泰始上皇,龙驭宾天了——”

李铫闻言,不由一楞:“这不可能,圣尊可是与我说,要活百年的。”

“这不可能!”

二十岁的皇帝,泪流满面,他噗呲一下跪下,将脸埋在被褥上,紧紧握着其手,悲痛难抑。

一瞬间,兴庆殿哭喊声不止,上下悲痛。

很快,缟素遍地,红色的灯笼也罩上白布。

政事堂,闻知泰始上皇龙驭宾天,首相李迪瞬间一愣,然后泪难自抑,其他宰相无一例外。

承昌四年,泰始上皇崩,尊庙号世祖皇帝,谥号光武达圣睿明孝皇帝。

是年,天下缟素,帝破例而守孝一年,不食肉味。

【全文完】

【番外】

承昌二十年,薛王妃诞下嫡长孙,帝大悦,行之恩科。

恩科的具体时间,定在了十月初十。

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奔赴而至洛阳。

六月初七,此时暑气厚实,将整个洛城笼罩,皇帝不堪其扰,带领着后宫,以及朝廷政事堂上下,去往老君山避暑。

避暑山庄从神武年间开始修建,历年来不断地扩建,修缮,保养,规模越发的壮大,一次性即可容纳数万人。

朝廷南下办公,竟然丝毫不觉得拥挤。

随着朝廷部门的到来,山脚下自然热闹非凡,贵族百官们的消费能力,可是首屈一指的。

这日,拥挤的市集中,又增添了几人。

只见,一袭黑白玄衣的中年人,拿着扇子,胡须修长,四处张望,满眼的好奇。

而在他的身后,则跟随着两个稚嫩的年轻人,一青一白,长衫贴身,模样俊俏,惹得行人驻足观看。

“父亲,这里就是栾川镇吗?怎么比县城还要热闹!”

青衣青年饶有兴致道,双目横扫,对于两旁的摊位,垂涎三尺,许多的美食,他都不曾看过。

“老君山避暑山庄,就是这里了。”

中年男人微微颔首,笑着说道。

“父亲,还是找个客栈住下吧!”

另一白衫男子,则摇摇头,轻声说道。

“子由,都出门游玩,怎还如此板着脸!”青衣男子不满道:“还是放松一些为好。”

“是啊,子由,进士科心态最重,你莫要拘束。”中年男人劝说道。

“父亲,兄长,人潮汹涌,还是先找个地方安顿吧!”苏辙无奈劝说着:“待会儿再来游玩也不迟。”

“这次听子由的吧!”苏洵点点头,觉得其言语挺有道理的。

一行几人,携带家奴,包裹,浩浩荡荡而去客栈。

寻摸了好几家,才算是满意。

安置好后,父子三人才悠闲的四处玩耍。

登高而望,只见不远处的山脊上,一片琼楼玉宇,富丽堂皇,令人心仪。

“听闻,避暑山庄是世祖皇帝修建,成了历年的皇家避暑胜地。”

苏洵捋了捋胡须,感怀道:“一晃,就近百年。”

“百年来的传统,当今自然也不例外。”苏轼摇摇头,笑道:“圣人崇尚世祖皇帝,样样效仿,但只有个七八分。”

“世祖皇帝英明神武,远迈古今,圣人学仿,也是正常。”

苏辙不由得出声道:“仅完善科举之制,造福不知何几!”

“不对,还是分封而不贪土为上!”苏洵不由得争论道:

“自神武始,数百年的边患,已经无有,皆被藩国盘踞,只需要与这些藩国交往,就足以了,省却了不知多少钱粮。”

“边塞无事,御营兵马,怕是早就不堪能用了。”

苏洵心中颇为忧虑,但在这般的盛世,就没有言语出来。

苏轼与苏辙则兴高采烈道:“蜀地多年来不闻战火,丁口滋长,此皆赖世祖皇帝分封之福荫。”

将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一切就有的谈,战争自然是最后的解决方法。

从东北,到漠北,再到西北,西南,大唐的周边,都是接壤的藩国而无一个异族。

父子三人心情都很不错,游玩了几日,就北上洛阳。

而就在这时,父子三人发生了分歧。

苏轼性格活泼开朗,对于木轨马车很是好奇,央求父亲买票坐上一回。

而每人的车票,则为五贯钱,即使再物价腾贵的当今,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苏辙比较保守,对于木轨马车很不信任,即使其运转了数十年,仍旧不放心。

苏洵望着噔噔而去的木轨马车,不由得说道:“子詹,你一个人坐车去吧,我和子由坐马车去洛阳,毕竟还有许多的行礼,家仆。”

吾唐再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兰古拉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吾唐再起第11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