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对于三千万人口的大唐来说,地方官员反而不足够,中央官吏则显得累赘。

虽然用不到这些人,但也不可能尽数的辞官,用点俸禄养着,也算是不错了。

这与盛唐时期相差无几。

而历史上,北宋初年,官吏就达到了三万人,到了后期,则是五十万人。

宋真宗一次裁汰亢吏,就达到了十九万余人。

所以,北宋的冗官,是极其严重的,到了不得不改,改无可改的境界。

那么多的官吏,自然而然压迫极甚。

初唐时,整个天下的官吏,合计起来也不过七千人。

所以,面对这样的重包袱,缓缓地卸下,李嘉已经等不及了,他想要快速的进行。

这时,如果把这些官吏们安置在蕃国,即使每国两百人,也足以安置四百人。

中枢就能卸下重大的包袱。

不去?那么重用你,你竟然不领情,那么就辞官吧!

不过目前不急,至少等明年两人成婚再说。

中秋后不久,燕国长公主李薇儿,就与鲁国公潘崇彻之子,十六岁的周文订婚。

成婚倒是不急,两人的年纪还比较小,还得长成一些。

这件喜事,彻底地冲淡了分封建国的热潮,洛阳百姓们又开始追逐这样的喜事。

由于潘崇彻的地位,所以公主府并没有另行建造,而是在鲁国公府后,打通一条街,再建公主府,相当于就隔了一扇门墙,近的很。

李薇儿别看在皇宫中威风地紧,但出了皇宫,却有些胆怯。

看着金碧辉煌的公主府,她颇有些不是滋味,空荡荡的。

在皇宫之中,那些侄女们,大大小小,跟着她一起疯,一起玩。

上有太妃疼爱,下有皇帝兜底,可以说是让她毫无忌惮。

而一出皇城,她感觉自己就像是离了群的大雁,孤独的很。

再是宽敞,也弥补不了她心中的空缺。

“走,回宫——”

李薇儿看了好一会儿,愣了愣神,这才说道。

“殿下,这才走了两步,再多看看吧,听闻陛下从内库中,拨下万贯,还请了工匠,材料什么的也是从少府出,在偌大的京城,也是少有的。”

“我现在不想住这,过些时日再说吧!”

李薇儿摇摇头,有些落寞道。

随即,甩了甩马鞭,然后骑上马,潇洒地离去。

而道路百姓侧目以视。

巡捕们感受到了挑衅,迫不及待地追逐起来,反而吃了不少的灰。

“哈哈哈——”李薇儿则响起了一阵脆铃般的笑声。

“长公主走了吗?”

鲁国。公府,潘崇彻低着头钓鱼,随口问道。

已经六十余岁的潘崇彻,平定后蜀,湖南后,已经功成身退,多年的战争生涯,让他疾病缠身。

如今,就挂着五军都督府职位,也不怎么管事了,威望够了,权力够了,自然潇洒无所追求。

“走了……”潘文低着头,面色平淡地说道。

“看来公主府还是不被满意,你再城外,把咱们的一处庄子,改成马场,长公主喜欢骑马,那就让她有一处地界,自然就欢喜了。”

潘崇彻轻声道。

“儿子明白!”潘文点点头,随即眼眸中有些落寞。

“让你娶长公主,有些委屈你了!”潘崇彻摇摇头,说道:“知晓你想要参加科举,但,咱们这样的勋爵之家,陛下,那些朝臣,怎么允许你参加呢?免不了罢黜的命。”

潘文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儿子知道了,只是,读了十年书,进士及第而不得,属实,属实……”

一时间,他竟然骂不出脏话来。

“艹蛋的玩意!”

潘崇彻扭头,帮他骂了出来,他粗糙的脸上,也是一脸愤怒道:“咱潘家,祖坟冒青烟,好不容易要出个进士,就这么毁了,他娘的真是滚蛋玩意。”

虽然属于被阉割,但潘崇彻年少从军,染了一股子军气,粗犷的很。

当然,对于文人他是钦佩的很,所以让养子自幼学文。

“不过,你能尚长公主,也确实不错!”

骂骂咧咧了几句,潘崇彻这才又坐下,恢复了悠闲模样:“长公主脾气对我胃口,风风火火,麻利的很,虽然有点骄横,但无伤大雅,就适合咱们潘家。”

潘文听着这番话,颇有些无语。

作为读书人,他自然喜欢文静贤淑的女子,长公主也未免太活泼了。

“你这小子,尚了长公主,对于潘家来说,可是福荫不浅!”

见儿子一副无所谓地模样,潘崇彻忍不住放下鱼竿,认真道:

“据我说知,长公主在宫廷中,人缘颇好,就算是陛下,也是爱护有加,更遑论太妃了。”

“对于你的前途,你的子女,咱们潘家,有些莫大的好处!!!”

“日后,哪怕是新帝什么的,岂能不给长公主的面子?”

听到这,潘文恍然大悟。

“况且,你也莫被长公主骗了,行为有些无礼,但她内心细腻,所以宫廷内外,才都喜欢她,能让大部分人喜欢,也是一种本事啊!”

潘崇彻不由得感慨道:“我这是废了好大的本事,才与你的得来的,你要善待长公主。”

潘文闻言,不由得点点头,眼眸有些黯淡:“父亲要不是为了我,也不会那么快退下来……”

“别他娘提这个!”潘崇彻无奈道:“老子退下来也是应该的,借坡下驴罢了,年岁那么大了,早就应该享福了,借机能为你尚个公主,保佑三代人,已经足矣。”

蕃国官吏的选拔,自然是暗中进行,属于半自愿的范畴。

李嘉发觉,此时的民风,与前唐时,极为不同,

在书本诗集中,前唐时期的文人都喜欢往边疆跑,于是就诞生了边塞诗人。

但如今的读书人,官吏,都崇尚享福,繁华的洛阳生活而畏惧苦寒。

像李宾,李复文叔侄,就不怎么想去吐蕃,哪怕在洛阳当个闲散亲王,也比那里强。

例如,历史上北宋,有的官员为了留在汴梁,甚至杀了父母,只为贪恋汴梁的繁华。

仔细调查,其实就会发觉,这与长达上百年的战乱有关系。

长时间的战乱,让百姓苦不堪言,自然而然人生苦短,及时享乐,也是佛教兴盛的原因之一。

厌恶战争,甚至会拒绝战争。

这种风气好吗?

某种意义来说,还是挺好的,至少不用在担惊受怕改朝换代了。

但对于开拓进取的大唐来说,就又属于不合时宜了。

如此,皇帝某种情况感觉,颇有些蛋疼。

这种社会风气问题,具有很大的社会性,一时间还真的难以扭转。

内敛,保守。

像是北宋,一百多年,豪放派也只有苏轼一人而已,其风气可见一斑。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前唐时期的豪放却并没有杜绝多少,坊市中,女子摔跤也是屡见不鲜,人们乐于去看。

士大夫们的底线,也越发的低下,对于青楼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成为美谈,享受这一行,是不输与前唐的。

皇帝则在中秋后,又回到了老君山,躲避最后的秋老虎,直到十月底,秋税的征收完成,他才回到了洛阳。

吾唐再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兰古拉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吾唐再起第10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