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业急匆匆而去。
城外,李嘉看到了太原城一片白色,心中恍然:“刘钧,怕是已然去世。”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一旁早就候立多时的赵延徽,伴在君旁,心思格外的激动:“汉主崩殂,新主而立,太原城想必是人心动荡,正是大好时机。”
“你说的没错!”李嘉点点头,目视前方,说道:“太原城能够多年不坠,一来是城坚,二来是人心,再坚固的城池也是靠人来守住的,汉主新立,怎能聚拢人心?”
太原城的确雄伟,数百年以来的加固,让其成为了一座坚城,背靠汾水,太原东有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可谓是四塞之地。
而比较搞笑的是,赵光义攻下后,认为城池太坚固,所以就拆除了,然后又发现,没有太原,防守不住游牧民族,然后又修了一座。
汴梁城中的喜怒哀乐自不再提,各大酒楼人满为患。
中榜的举子,大宴四方,落榜恶举子,则只能借酒消愁。
不过,如今乃是建国初年,其他的不论,就是官位特别多,对于人才非常渴望。
举子按照道理,只能一开始任通判,主薄,等佐贰官,但如今,却可以直任县令,与那些进士及第出来的不无两样。
只是高度被限制,顶多六部尚书,难进政事堂罢了。
进士及第的优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举子的失望,也并没有那么夸张,借酒浇愁的场面还是比较少的。
不过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士及第的优势会越来越扩张,毕竟官位总是有限的。
进士科之后,就是殿试。
殿试,决定着一甲二甲以及三甲的排名,其中的差距,与进士和举人一般大,甚至,更为夸张。
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
他们无需考试,就可直接进入翰林院。
二甲,三甲,则需要考试,争取那二十人的名额,才可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
剩余的,自然是进行为期两年观政,六部九卿衙门,再去地方任职。
二甲跟三甲的差距,恐怕也只有升官的优势才可比拟,如果二甲跟三甲同时晋升,二甲总是获取优先权。
官场上,就是一步快,步步快。
殿试,李嘉安排到了五月初九,因为五月初十就是他的生日,万寿节。
五月初九,倒也合适。
120名进士,鱼贯而入,在大殿中,皇帝以及宰相的监视下,进行最重要的殿试。
而殿试,就没有进士科考的那么细了,无论是明算明法都没有,只有一道策论题:
南北已近归一,唯虑北京(幽州)未复,试论朝廷如何?
这一题可谓是紧密联系时政。
没错,如今南北合一,前唐时期的内陆基本平定,就连北方也开始太平了两年,人心归复。
到了这个时候,财政已经开始良好,兵卒也训练成形,李嘉已经按耐不住心中的计划,迫切的想要统一天下。
所以,他就以收复北京为题,想要看看这一期的进士们,究竟是什么想法?
不求有什么真知灼见,只要有一些新意启发就行了。
毕竟,没有从过政的人,都是键盘侠,知道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从晌午,直到傍晚的近三个时辰,进士们紧张地坐着,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深思熟虑,但是终究还是动笔。
策论就是这样,不管怎么说,桌面上就不能显出空白,就要满满当当的。
李嘉自然也坐不住,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游荡着,进士们面对神出鬼没的皇帝,有的紧张地笔墨浸湿了纸张。
他给进士们又加了一道题目,心理素质考。
最后一个时辰,算是誊抄了,李嘉也没打算再害人了,就安稳地看着书,陪伴着一百来号人,经历了一下午。
最后一刻,所有的人都交上答卷。
这一场殿试,让许多人胆颤心惊,汗流浃背,这压力还是太大了。
不过,这120份卷子,皇帝并没有亲自阅览,还是交给了宰相们,只有最后让皇帝亲自划定的名次罢了。
终究,许多人心里依旧抱有侥幸,太原城从李克用开始,到如今,已经被围了许多次,依旧安稳如山。
况且,许多人心里深信,契丹父亲绝对不会抛弃他们的。
于是,太原城的守军们,就站立在城墙上,看着唐军一点点的建立长堤,拦截汾水,这种心情,别提多难受了。
但,他们又不敢出城浪战,有去无回的事,一般人不去做。
不过,筑长堤这件事,几万人同步,速度虽然很快,但山西的天气着实让人琢磨不透,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淅淅小雨。
前面也说了,太原城处于四塞之地,前后左右都是山岭,自然而然,天气变化多端。
而关键在于,如今的季节是夏天,而且正是暑热的时候,下起来的雨,不仅不解热,反而让空气中充斥着闷热潮湿之感。
许多兵卒一时贪凉,就脱掉了衣物,结果雨水浸透,就着了风寒。
不到三日的功夫,军营中病倒的兵卒,已经超过了千人。
这让李嘉大吃一惊,立马就让宪兵队,监督那些擅自脱掉蓑衣的家伙,一个个棍棒伺候。
即使如此,忽冷忽热的天气,依旧让大军减员严重。
这还是在山西,若在辽东,亦或者西域,这些蛮荒之地,可想而知,远征的军队到底是如何的艰难。
幸亏,他有先见之明,征集了大量的大夫,尤其是像王怀隐这般的名医,更是献出了秘方。
李嘉自然不会辜负这些。
他让人采集药材,严格按照药方进行打称,然后再分成一剂又一剂的成品小包。
水土不服与风寒的,各自先喝上几包,若是不见效,则派遣大夫,见效就继续喝。
说白了,就是把药进行量化生产,相差不离的,喝出来效果也差不多,不再是精确治疗,而是属于量大管饱。
别说,这样一来,虽然有一些兵卒死去,但大部分还是活了下来,这远比那些一个个看顾来说,救活的更多。
王怀隐本来是反对这样的,因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样有毛病就直接吃药,吃不好再看医,着实与他三观不符。
但,效果确实不错。
“也只有军队才适合这般吧!”
王怀隐一边看病,一边面目纠结。
“没事了!”他号脉片刻,沉吟道:“再暂且歇息几日,就可以了。”
“多谢王神医!”兵卒兴奋不已,这种有保障的感觉,是真的好。
“对了,你们那长堤,修了几日了?”
“七八日了,约莫快修好了一半。”
士兵笑着说道:“我宁愿去修长堤,也不想去攻城,这太原城太高,太坚固了,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恩!”王怀隐点点头,应下道:“是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这个何时才能停歇啊!”
医者仁心,即使看多了生死,但对于战争的威力,却让人不寒而栗,王怀隐收敛起心情,感慨道:“期望太原能尽快拿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