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之所望,并非高官厚禄!”林仁肇惨笑一声,说道:“这些身外之物,与我何加焉?”
他突然将看向了自己手中的长刀,思绪飘飘不定。
他突然听到了旷野上,隐隐有歌声传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歌声渐起,越来越多的将士跟着吟唱。
林仁肇情不自禁,也哼唱起来,表情渐渐舒缓,龙卫军的弟兄们都看着他的主帅,心中极为沉重。
“末将,始终是辜负了陛下——”林仁肇平静地说了一句,然后直接抹喉,血流不止。
他双目睁得极大,似乎还是不甘,亦或者遗憾罢了。
“将军——”
在战场上这样的感染是非常强的,将士们心中突然就悲壮苍凉起来,人人心中都没了战意,为其默哀。
“哎!”张维卿一掌重重拍在指挥大战的木栏杆上,心里一股又豪壮又悲凉的复杂情绪如同醍醐灌顶。
“忠义之士,何其壮哉!!!”
“来人,将林将军的尸体好好敛妆收好,这样的壮士,尸体不可轻辱!”
眼睁睁的看着林仁肇自杀身亡,张维鑫心中极其感慨,又有些可惜,这样的能征善战的忠义之士,可惜不为我国所用。
“李煜这般的国主,竟然会有这样的忠臣,真是明珠暗投啊!”
此时正刮着大风,古朴的洪州城楼上,树叶枯草都在半空飞,整一个飘摇的景象。
仿佛这样的大城,都在大风中摇摇欲坠。
“唐军禁军太强!”守将眼眶通红,感叹道。
“诸国之中,咱们大唐也很强,这回以多击少,虽是疲惫之师,但却打成这样,着实还是叫人有点意外。”
身边的副将随声附和道。
金陵御街上,快马呼啸而过,“捷报!捷报……”喊声渐行渐远,一句句话仿佛珠子一样沿路丢在空中。
这种有利于朝廷稳定人心的消息是不会隐瞒的。这世道有些消息扩散慢,但好消息却因快马奏报能日夜传出千里之遥。
前方大捷鼓舞人心,武力震慑天下。
李信听到捷报后,脸上也浮现出了轻松的笑意。
天知晓他的压力有多大,俘虏跟他的兵马是相当的,而金陵城数十万百姓加上数以万计的勋贵,暗流不止,再加上这段时间吴越国发兵润州,金陵城险些不稳。。
江西迟迟不见动静,从金陵发往江西各州的投降书,甚至也没有翻起一丝涟漪,这些官吏们仿佛置若罔闻一般,不动如山,让李信恨得咬牙切齿。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张望海连忙恭贺道。
李信放下手里的政令,舒展了一下上身,转头迎着东边从窗户帘子透进来的阳光,随口说道:“是张将军打了大胜仗,你恭喜我什么呀?”
“张将军在洪州大捷,金陵人心稳固,将军坐镇金陵城,就更加放心容易了。而且,还能放心地出兵润州了。”
张望海一脸期盼地说道。
“这些还言之过早!”李信起身,淡淡地说道:“吴越国发兵数万,言称十万,但咱们才多少人之勉强能够弹压金陵城已然是不易了,在发兵润州金陵怎么办?若是被那些宵小之徒起兵造反了,那我怎么向陛下交代?”
“况且咱们已经躲下了金陵城,首功肯定就是咱们的了,在贪心不足,若是吃了败仗,又丢了金陵城,就不美了!”
“将军明见万里!”张望海有些不甘心地说道:
“吴越国国小兵弱……”
“弱?若果真是如此,他能坚持一甲子吗?中原可是换了五个王朝啊!”
李信挥了挥衣袖,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该咱们的,就不要巴望!”
“吴越国不知好歹,到时候自有苦头吃!”
“林仁肇终于死了——”
来自洪州的奏报很及时,射声司也行动快速,不及一日功夫,李嘉就知晓了洪州的具体情况。
到这时,虔州才传来消息,说林仁肇夺船而走,不知所踪,陈兵以及黄阳两人上奏折请罪。
李嘉看了一眼,心中颇有些感慨万千。
在五代宋初这个时间点,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的将帅甚少,而北方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将星璀璨。
赵匡胤的义社兄弟,石守信,呼延赞,潘美,杨业,李继勋,高怀德,郭进等等,皆是一时英杰,北地名将,就连老将慕容延钊,也北压江陵,势均力敌。
更别说,夺成都,迫孟昶东狩的王全斌了,后继者,曹彬等人,也是一代人才,简直是太令人嫉妒了。
郭荣留下的遗产还是太丰厚了。
南方,南汉的潘崇彻,周楚的杨师璠,南唐的林仁肇,此三人名声还算响亮,但前二人在归宋后,落寞无名,后者倒是有着南唐柱国的名声。
对于林仁肇,李嘉迫切的想得到他,但却又知晓,此人乃是一根筋,有着诺大的名声,定然是不会归降的,太过于可惜了。
“林仁肇克己奉公,一心热枕,为臣,忠于君,为将,厚其卒,真乃国之英杰!”
李嘉感慨了两句,心中的活动自然不被他人知晓,不过语气中的遗憾,让众臣为之侧目,大家都觉得,陛下这个惜才了。
“这样的将才,死后定然名流青史,不能没有谥号!”
李嘉沉声道。
“陛下所言极是!”王宁附和道,虽然感慨于林仁肇之死,但心中却颇多喜悦,林仁肇一死,江西十数州定然传檄而定,江南灭国了。
是谁没日没夜的策划?除了皇帝,就是他了,可以说,军机处在协调战事方面,已然赢得了诺大的名声,他这个末相,是时候进步了。
“林仁肇厚其兵,忠其军,死于战,可谓是武人的榜样,在这个乱世,不忠之臣甚多,这般的死节之士,须大肆赞扬,二来,也能收江西之兵心民心!”
王宁看来,死了的林仁肇,作用更大,更加的讨人喜欢。
摸了摸胡须,沉声道:“谥号者,褒贬时人,林仁肇,武人也,应以武为先,再寻一席,可谓肃,刚德克就为肃,执心决断为肃。”
“不妥!”李嘉摇摇头,叹道:“还是不够,应为忠,危身奉上为忠。”
林仁肇作为南唐的擎天一柱,能力姑且不来,但为国捐躯还是需要大大的赞叹。
谥号是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记载:“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由此可知,谥号应当从西周时期就形成了。
说来可笑,在这个乱世之中,由于礼崩乐坏,武人们只知道杀敌掠财其实对于谥号一类的并不在意,甚至可有可无。
毕竟人都死了,谁tmd还在意身后之命,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仅武人不在乎谥号,就连朝廷一般也不在乎,再加上唐朝以来,谥号规则的不明确,三字的,四字的,乱七八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