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个月,不过一介草民,如今却添为秀才,见官不拜,比之乡绅,更上一层。
一时间,义宁县沸腾。
千八百户的义宁,只有四个秀才,而秦氏父子就占了两个,加上一个徒弟,一个大家族,转眼就腾腾升起。
县尊亲自过来拜访,乡亲四邻,与之荣焉,乡绅们的贺礼,加在一起,就有三四百贯,足够置办百亩田地了。
钱府的人,也是亲自登门拜访,光礼钱,就足足五十贯,还有十亩上好的水田,在整个义宁县,算是首屈一指的豪富。
“贵府英才倍出,作为同乡,真是与之荣焉!”钱大老爷挺着肚子,笑容满面。
“些许才学,幸的朝廷录取!”秦朗换了一身长袍,彬彬有礼地说道。
“世兄之才干,乃一县之杰,秀才之位,真是名副其实!”钱老爷再次夸赞道:“尤其是贵府郎君,一表人才,不过二十,就是秀才,明年定能中举人哩!”
“只要肯疏通一番,一个七品知县,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钱兄说的到极是!”秦老爷点点头,也品出了些许味道。
“你我两家,乃是通家之好,之前又想将小女许配与郎君,只是怕耽搁了功名,如今成为秀才,一县栋梁,婚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秦老爷犹豫片刻说道:“这婚姻之事,媒妁之言,内人倒有些主意,几天后,必与钱兄说下!”
“如此也好!”钱老爷笑容消减了些许,点头,又聊了聊,这才离去。
衙门。
“听闻这秦郎君年不过二十,已然是秀才,虽然进士及第有些难,但在义宁县,已然是顶好的后进,与我家姐儿倒是配的很!”
知县夫人听闻一家两秀才的佳话,瞬间心动了,她催促着自家的夫君,说道:“阿郎,与其联姻,也不算辱没了咱们张家!”
“我也知晓其人,倒是不错!”张知县叹了口气,说道:“只是听闻其与钱府有了联系,许下婚配,我张家也不好夺其佳婿!”
“这算个甚,钱家也不过口头之约,前面还反悔了,正是咱们家的机会!”
“也是!”张知县点点头,也觉得不错,这秦谨言一个举人,肯定是能中的,到时候也算是半个官身,自己在疏通一下,知县定是可以,再不济熬几年,当个县丞,也算前途远大。
“这进士,都被京城的高官大户拿了去,咱们连个明经进士也不得,如今有个举人,也算合适了!”
不只是知县动了心思,义宁县大大小小的家族也动了心思,这秦家,至少保持数十年的富贵,若是前进为举人,恐怕得入州城。
一时间,秦府的门槛被无数的媒婆踏破。
钱府急了,三番五次的前来,之后,又放言,出百亩地,数间店铺,作为陪嫁,价值超过千贯,在这义宁县,算是极大的手笔,震撼了整个州县。
钱府与秦府这才交换了生辰八字,才算是落幕。
随之而来的,就是秀才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秦家不过数亩地,自耕农,仅仅因为中了秀才,就有了千贯家财,一跃成为整个县的大人物,促发了读书热潮。
县城,市集,书肆的生意在这几天,一直热闹非凡。
一对父子来到了书肆,只见父亲淳淳教导:“我儿多读书,将来一定难考中了秀才,配个富家小娘!”
“啊耶,我一定要中秀才!”小家伙七八岁的年纪,握紧拳头说道。
几个年轻的郎君,结伴来到书肆,买了数本经书,满脸对于功名的向往。
集市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断地逃窜着,身后一个中年人追打着,一边追,一边骂道:“你小子,天天就知晓玩耍,若不读书,将来怎么有出息?”
一旁的行人指指点点,表示认同,读书已然成为了大家都一致选择。
不到半个月时间,义宁县的私塾,已然开了八间,蒙童数百人。
张知县见教化有功,甚是欢喜,于是又请秦父为县教谕之职,正八品,管一县教化,成为真正的官人。
这下子,从草民跨越到正八品,让读书热潮瞬间席卷整个义宁县。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秀才三级试,在整个九月,瞬间席卷了整个大唐,岭东府,岭西府,承天府,湘西府,长沙府,荆南府,六府之地,进行整个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的,第一次秀才试。
这是对于读书人地位的,第一次大跨越,官方认证下。
唐朝时,读书参加科举,都是有钱人的游戏,而且,仅仅是一小撮人功成名就,普通读书人只能耗尽家财,无一地位名禄。
但现在,只要你通过考试,考究学问,哪怕成为不了进士,也可以成为秀才,享受等等官人特权。
免除徭役,见官不拜,状纸直通县衙,极大的提升了读书人的地位。
乡亲父老,人人敬仰,衙役官员,礼敬有加。
贫寒久的读书人,何曾有过这番待遇?
“哪怕圣王在世,也不曾有此吧!”读书人迫不及待地赞美起来。
屁股决定脑袋,皇帝与朝廷给你提供那么好的地位,自然得投桃报李了!
圣主再世、明君在朝、大唐再兴等等词汇,不要钱似的洒过来,李嘉在民间的威望,瞬间飙升。
灭两国,对于百姓而言,只是荣誉,没有牵扯到他们,但秀才举人,与他们可谓是亲切相关的,亲眼见证的,这等善政,立竿见影。
能考取秀才举人,必须得读书,能读书的,定然是有些许钱财的,这些人,用后世话来说,都是中产阶级,纳税的主体。
朝野百官也夸赞起来,奏折一本又一本。
只有些许异议,言功名利禄太多,恐遗祸读书人。
屁话,没有功名利禄,哪个人想读书?百姓们哪里肯勒肚子省吃俭用来供子女读书?
还不是想有个好未来,提高地位吗?
而李嘉付出了什么?仅仅是些许徭役,地位,一毛钱都没出,就获取了大量的民心,惠而不费,而且,没有跟明清一样,免纳粮。
为啥说乾隆是败家子呢?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制度,在乾隆时期,就名存实亡了,许多雍正的政策,就慢慢废除,巩固了他的统治,却败坏大清江山。
必须强调一点,任何人都需要纳税,哪怕是皇庄也一样,维持转运使司衙门的独立性,建造健康的财政,是维持一个王朝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