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美处,他不由得失声笑了评№。
自从少府四羿力大增后,所有的皇庄,一律也合并到了少府,整个承天府(兴王府被改名了,番禹也被改广州)上百座皇庄,土地上百万亩,他这个庄园也有六七千亩,佃户上百家,也算是中等了。
少府寺將皇庄分为三等,下、中上,下者,五千亩一下,中者,五千至一万亩,上者,万亩。
下等田庄的管事,每年可享五十亩田之禄,无品级,中等田庄管事,则享百亩之田,从九品,上等田庄管事,可享两百亩之禄,正九品。
之上,少府寺还有许多官位,足以令人垂涎三尺,而且俸禄极多,威风八面,李初九显然是想升官的,所以产粮越多,则证明能力越强。
“七千亩,如今浇灌了粪肥,又了锄草,亩产定有两石七斗(约三百斤),甚至能有三石,真是一个好收成啊!”
他感慨著,自己有著百亩的薪俸,一半与佃户,那还能得百石以上,而市价每石粮涨到了四百钱,也就是四十贯钱,真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且一年两收,八十贯稳了。
庄园的磨坊,还可以让周边村民使用一年至少也有得个几十石,再加上佃户的孝敬,以及其他的油水,每年过的比县令还要舒服呢!
坐在牛车上,看著稻田,李初九心中那是格外的满足,阳光的照射下,他甚至还产生了些许睡意,舒服的很。
“管事,快评№,快评№,赵少监来了,还带著一些大官!”半睡半醒之间,他就被亲隨叫醒,听到了少监这个字眼,瞬间清醒过来。
“少监来了?快带我去见他!”连忙起身,梳理一下头发,就催促而去。
由不得他那么慌乱,少府寺设少府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三名,从三品,可谓是顶级大官。
三位少监,一位掌管山泽矿产,可谓是掌握金山银山;一位掌控商业,如船队,商队,以及纺织场等货殖之业;而这位张少监,所有的田庄、佃户,以及船坞、珍珠养殖、猪场等涉及土地、人力的都归他掌管,算是他的顶头上司。
“小的迎接来迟,还望少监恕罪!”李初九弯腰行礼,他不知少监来这里干嘛,心里有些慌乱,任免他这个小小的管事,再是简单不过。
“占城稻可已入库?”少监和蔼地问道。
“已经入库,由于不讲究土地,所以种了一千多亩,每亩收两石,月前已然收库!”他似乎看到少监的旁边有些几位身份尊贵的人,头更低了。
“相公,占城稻早在数年前,陛下就在海南种植,达到了数万亩之巨,如今海南不再缺粮,自给自足,百姓不受缺粮之苦,多亏了陛下圣明!”少监感慨地说道。
“陛下明见万里,我等自不可及万一!”崔泉等几位宰相抱拳向北行了一礼,极为推崇地说道:
“如今淮南百姓入我大唐,错过了晚稻,如今只能跟隨陛下步伐,邯郸学步,再行占城稻了!”
“百姓愚昧,陛下又怕占城稻不习岭南土地,于是就令皇庄种植,但收获之后,那些愚民才知真假,陛下良苦用心啊!”张少监对于几位宰相不卑不亢,他可是天子的奴仆,宰相可处置不了他,这让他骄傲不已。
“去看看占城稻吧!”他说的。
“诺——”李初九听闻这几位是宰相,连忙应下,胆颤心惊地在前方引路。
隨后,一行人来到了一处仓库,见识到了一堆又一堆的占城稻,几位宰相分外的心惊:
“不曾想,这天地间竟然有如此之物,真是陛下鸿福,百姓鸿福啊!”
亲眼见到,崔泉这才真正的相信占城稻的存在,如此之稻种,竟然今日才发觉,真是憾事。
“占城稻可有讲究?”
“不曾有,与普通水稻一般,且更耐旱,不择土地,且只需两月!”李初九回答道。
“万民之幸也!”抓了一把稻子,崔泉笑了评№,很是畅怀。
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荡
岭南丰收的消息,快马传到了长沙府,正在巡视洞庭水师的李嘉,听到后也是欢喜不已。
“不曾想,湖南正是暴雨之际,岭南却已然丰收,想来秋收后,又是一个好收成!”
巨大的牛皮制的雨伞下,李嘉穿著蓑衣,眺望著波涛起伏的洞庭湖,不由得感慨道,他的周边,也是一些军中的干將,以及朗州刺史李怀恩。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所有人都这个好消息兴奋不已,显然,湖南有救了。
朗州刺史李怀恩则眼睛一瞇,脸上的笑容虽然灿烂,但眼眸深处,却是透露著疑惑,与眾同僚一起恭维著,显得很普通,很大眾。
而皇帝却不经意的一瞥,对于这个朗州刺史,著实好奇的紧,朗州是周行逢的家乡,也是后期周氏楚王的都城,可谓是地位极重,一个平平无奇的人竟然局此高位,著实令人惊讶。
目光在其身上停留了不足一妙,李嘉就重新望向了湖面,说道:
“这由螺越发的小了,不得几日就得停歇,但今年的收成却定会减产,著实令人焦虑。”
“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这座洞庭湖也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B甑万屠馃就食于湖南,岭南之粮,三石之粮,一石而至,秋收未至,但歉收已能预计。”
“总不能一直依赖这座洞庭湖及岭南吧?诸位卿家可有良策?”
皇帝的问话,让这些官吏们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的低下头,一脸的羞愧之色。
也难为他们了,之前的借粮,已经让地方翰们抱怨,如今又是大雨,歉收已然是注定的了,翰в槔族自然想多囤积一些粮食,或高价售出,或自家食用,还有何粮策?
他们只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员,而不是中央的相公,迎逢上官,治理百姓,才是常道,在皇帝都黔驴技穷的情况下,他们还真的奈何不了如今的场面。
秉承著官僚的一贯传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既然岭南丰收了,自然靠岭南接济,损耗太多又何妨?反正又不是湖南的粮食。
沉默,才是最佳档í对方式。
虽然不清楚这群官僚的想法,但李嘉也算是了解个七七八八,不作为,不想作为,是这群官吏的主要想法。
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还真档ㄐ的征询这些官僚的看法,岭南已经丰收,秋收已经开始,但这些粮食还需要提供给南下的淮南百姓,每个月的消耗,都是一个胆颤心惊的数字。
少府自然有粮,损耗与军队相差无几,很不划算,还不如留在岭南,支援淮南百姓呢!
说实话,湖南地广人稀,粮食歉收,绝对饿不死百姓,但可能会饿死数万石唐军,若是大肆收购,粮价高涨,那么百姓就会被逼反,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