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鋹脸色越发的苍白起来,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见此,崔泉再次劝道:“薛王言,若是陛下知规矩,退位之后,不吝啬王侯之位,绝不屠戮于王室……”
“朕明白,朕明白了,早就应该明白了……”
刘鋹甩开崔泉的搀扶,踉踉跄跄地来到自己的椅子上,勉强入座,嘴唇发白:
“回去告诉薛王,希望他信守诺言!”
“臣,告退——”深深地望了一眼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想将他脸庞记住,崔泉行了最后一礼,这才快速地退下。
之后,宫殿中又响起了奢靡之音,刘鋹却怅然若失,提不起精神。
“陛下,陛下——”宦官轻轻地推了推,生怕其出了差错,不然就不好向田城使交代了。
“喝酒,快,送酒来!”刘鋹甩了甩身边的酒爵,大肆叫骂起来:
“朕是皇帝,朕要喝酒,你们这些狗才,快呈酒上来,朕要一醉方休……”
崔泉离开皇宫。
第二日,政事堂代表皇帝,颁发诏书,赐九锡于薛王,朝廷上下为之一惊。
这几日,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跑到薛王府进行恭贺,送上了大量的礼品。
三日后,政事堂再次下旨,加殊礼于薛王。
这一下子,就算是盖棺定论,薛王确实篡位无疑了。
政事堂也很识趣,几位宰相换天的来跑薛王府,就是为了讨好这位岭南的新主人。
而最为得意的,莫过于次相崔泉了,他是的门前,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求官的队伍,排满了小巷,都知晓这位次相“简在帝心”,首相之位不远矣!
最落魄的莫过于首相钟允章,他的中立行为,已然失分,罢官已经是最轻的处罚。
对于皇位,李嘉却突然又不急了,得不到才是最珍贵的,触手可及了,他又矜持了。
“二月二,龙抬头,这日子不错——”
第两百一十三章勉强受禅
既然决定接受禅让了,那么李嘉也不再拖拉,直接开始准备受禅典礼了。
受禅了,那么就需要隆重一些,受禅台的搭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受禅典礼一个月后即将举行,为了赶时间,数千名厢军,夜以继日地进行修建,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数百人,一刻不停地劳作着。
春日的番禹下起了丝丝小雨,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景色中,但依旧难掩百姓们的火热的心情,纷纷议论起来,茶馆里,青楼里,对于薛王复唐一事,也是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汉国当灭,几代暴君当政,暴政迭出,失国是应当的。
有的认为,李都督是乱臣贼子,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论罪当诛……
当然,心怀大唐的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少,毕竟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死的也差不多了。
金吾卫以及兴王府这一段时间也是胆战心惊,生怕出了什么乱子,惹恼了薛王殿下,每天巡逻的人就翻了一倍。
“这次大汉真的要完了——”
“是啊!几十年了,说没就没了……”
“这昏君有什么舍不得的,早就该下去了……”
走过了几张桌子,吴青耳边就传来了这样的声音,皱着眉头,按在腰刀上的右手,不自觉地颤了颤:
一群逆民——
几下快步,来到了一处包厢,两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守着,他伸出腰牌,呈上去,大汉拿来一瞧,黑铁之上,射声二字刺人眼球,翻过来一看:
指挥使吴青
“请稍后——”汉子背脊一下子就弯了下去,轻声道。
很快,门就被大开,扑面的热浪袭来,让他精神一震:
“参见殿下……”
“没事,坐吧!这该死的天气太冷了!”
李嘉脱了鞋,脚底下垫了一个木桶,里面满是烧红的木炭,他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正兴致勃勃地喝着。
冬日的番禹太冷了,哪怕穿着貂裘,寒风依旧冻人,再加上下起了小雨,冰冷刺骨,一般人还真扛不过。
“这冬日了,王府和朝廷有什么动作了?”耳边听着这些顾客们的议论声,李嘉淡淡地说道。
“王府这边,管家按照您的吩咐,城东和城西都在施粥,一天两顿,不曾停歇,每日施舍数十石粮食,人人都在念大王的好呢!”
田忠一旁轻声地说着,脸上满是高兴:
“兴王府倒是运了许多柴火进城,生怕百姓们少了柴火,冬日熬不过去,又建了许多暖屋,供乞丐们借宿,也放了许多稻草,挤一挤,还是能将就的!”
“也算是有心了!”李嘉叹道,在这个世道,官府能有这番作为,还真是有良心了,至于施粥那是应有的事,收买人心,就要持之以恒,不要怕花钱。
尤其是天子脚下的百姓,更是要舍得花钱。
索性李嘉施恩一年,大半个京城百姓,对于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地方如何?”李嘉转眼问道。
虽说拿下了兴王府,就等于握了一半的岭南,但对于地方也需要关心一二,毕竟也是他的百姓!
“各州县对于大王之事,意见各一,但最终,却各派人前来贺喜……”
“所有人吗?”
“是,所有州县——”
吴青脸皮一抖,肯定地说道。
自从兴王府成为皇城司的自留地,射声司无奈之下,将所有的势力都派到了各州县,全无遗漏,近一年的功夫,才布置完毕,所以吴青才如此的肯定。
“那就好,如今这世道,人心浮躁,都没个定性,以为我年轻,好欺负,就欺上瞒下,糊弄过去……”
李嘉冷笑着,心中越想越气,一旁的贴身侍女惜竹服侍他将鞋穿上,喝了一口热茶,他心气依旧难平,挥一挥衣袖,直接离去:
“你们是我的眼睛,可不能没个记性……”
田忠与吴青两人默默对视了一眼,互相拱了拱手,这才退去。
前几天,发生了一起大案,雄州转运使与当地官吏相互勾结,剥削百姓过甚,民院极大,一伙乱民转眼攻陷了县城,引发了不小的乱子。
李都督很是烦心,不是乱民作乱,而是自己亲自培训的转运使,竟然经不起诱惑,反而变本加厉,成了大贪官。
于是,镇压这起民乱之后,李嘉直接把转运使与其他的官员都杀了,以儆效尤,但心中还憋了一口气吐不出来。
不过,随着禅让时间的临近,李嘉的心情这才慢慢的变好。
各地的官员们也知道拍马屁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神迹都出来,比如白鹿,白虎,白象,以及一系列的东西,各种祥瑞、图谶、星象都出现了,都不过在表明一件事情:国家有圣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