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咱把那家伙给狠狠地揍了一遍,回去后必禀告宪兵队,将这家伙捉住,狠狠地再打几十板子。”

“还有,望使臣到时能够直言!”

“当然,这是某应该做的!”胡宾王捧着书,正色道。

“左队正做了某不敢也做不了的事,自当饮一大白!”

随后俩人就找了船上的伙夫,做了一顿好菜,饮了一壶酒,好不快活!

等到胡宾王欺神时,窗外已经大亮,不知不觉,他睡了一整夜,鼻尖传来别样的味道。

投目于祯水两岸,满是黄澄澄的稻米弯着腰,农夫们则举起了镰刀,穿着单衣,不顾稻谷的扎手,洒着汗水,不断地忙碌着。

半大孩子,则赤着上半身,挥舞着不对称的石刀,学着大人的模样,弯下腰挥舞着,哪怕细小的胳膊上,已经满是尖刺。

四五月份,正是夏收的好时日,度过春季的青黄不接,此时的丰收时刻,格外的令人珍惜。

三四岁的小家伙,跟随在五六七八岁的孩子后面,捡拾着家中田地里的散稻,一边玩着,一边不断地劳作着。

所有人在此时都在准备夏收后的忙碌。

官吏需要在准备夏收后,进行一轮缴税统计,并督促着那些癞户缴税。

士绅们则准备忙着在夏收后,如何收回借出去的稻谷,并且收回田租。

商人们自然不得闲,他们要掏干有了些许闲钱的农户口袋里最后一块铜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望着这副场景,胡宾王想起了自己到达祯州的使命,不由得吟诗起来,想起来这首李绅的《悯农》,心中感慨万千。

这首诗,是李都督在他们临走之前,特意朗读起来的,让他们牢牢记住。

朝廷的赋税,下田每亩不过15钱,每斗市价不过二三十钱,不过十取一罢了,再不济也是十取二,可谓轻民。

但,地方贪婪,稻谷尚未晾收,就催促缴税,或者勾结粮商,压低粮价等。

其他的省耗等杂税,也是不可计数,夏秋丰收,往往反而是最难受的时刻。

最怕的是,地方勾结士绅,然后大肆吞并土地,造成又一次土地紧张,地方势力膨胀。

前唐时,安史之乱,也是地方当权之果,后期,连江南这种赋税之地,都对朝廷爱理不理,完全没有了控制力。

地方有了钱,就会养兵,然后就造反,造成又一安史之乱。

“只有将赋税权收回来,才能让百姓减轻负担,不然,再多的收成,也难以接受住海量的赋税!”

“正税以外的赋税,任何人不得征收,除非朝廷决定,地方绝无此权!”

李都督的话发人深省,一下子就抓住了根本,只有解决赋税的问题,才能缔造盛世。

“只有狠抓税赋,才能杜绝农夫犹饿死的局面。”胡宾王恶狠狠地想着。

不过,此时的夏收,就无奈用惯例来,而他身边不只是带了护卫,还带来了些许书吏,进行整个祯州的编户齐民,以及土地情况。

带着五十名披甲且精锐的云从军,胡宾王已经做好了遇见危险的准备。

“胡使臣,胡使臣!”这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请进——”

“今日就能到祯州,使臣一路辛劳,该做些准备才是!”左其龙嗓门不大不小,正好合适,听着就很舒服,有一股文人的味道。

望着这名陪伴自己来往一路的队正,胡宾王笑了笑,说道:

“接下来,还得让队正多多照顾才是!”

“我不过是一护卫罢了,使臣太客气了!”左其龙揉了揉肿起来的眼睛,有些奇怪:

“朝廷大臣竟然还有人敢袭击,不要命了?这次定能平安,谁敢如此,老子的挎刀也不会饶了他!”

“我这次,就是虎口夺食,哪只老虎都不会放过我的,哪怕我是都督亲命的转运使!”

胡宾王一脸的严肃,不像是说笑,让左队正莫名的一愣,这是真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征收夏税

果然,不出胡宾王所料,来到祯州后,各县县令及州刺史等,皆拖延不决,每天都有宴席加身,摆脱不得。

可与夏收之日越来越近,胡转运使无奈,只能高挂免战牌,开始寻思如何进行夏收。

祯州治归善县(惠州惠城区)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每个县衙衙役不过十数许,加在一起都没有一百个,管理这数千户,几万丁口的祯州,想来也是困难至极的。

作为转运使,胡宾王也是读过书的,又在都督府里撰写文书,自有胸有成竹。

刚歇下,他就凭借着朝廷的任命书,以及五十名精锐的云从军,直接接管了四县一州的库房,将那些钱粮全部都移到自己的住处,随即,又从每个县衙里抽调一两个老成的衙役,以及十来个白异。

于是,一个转运使衙门就初步的建立起来了。

每个县衙除了掌控全局的县令,二把手补位的主簿,佐官县丞,掌兵马的县尉,衙役则隶属于县令老爷,大县数十,小县十来许。

衙役兼任丨警丨察,消防,税吏,法警等职务,有时候还是守城的主力军,由此需要非常全面且系统的知识,所以,父子相继也是有原因的。

白役,则是临时工,没有薪水,平日里就靠着一身皮来捞钱,收受贿赂,欺压商家等,饥一餐饱一顿,有机会还能转正。

县令有任期,而衙役是终身的,父死子继的,几年下来,就会成为当地名人,世代经营,就是当地的民意代表了。

胡宾王的这一手挖人,确实了得,一下子让不少的地头蛇投入了转运司的怀抱。

毕竟衙役只是贱籍,而转运司衙门却隶属于中央,进去就相当于脱去贱籍,成为吏员,身份不知高多少,且更有钱财。

转运司衙门第一次面对夏收,只是行使监督权,并不立马就收赋税,起码也得到秋收才合适。

虽然只是监督,但胡宾王没有忘记李都督的话,时刻地监督整个祯州四县的税收情况。

为了怕地方偷奸耍滑,罔顾国家法令,胡宾王派遣大量的任选,前往各乡镇,宣传只征收正税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波澜。

但,官吏的节操,不允许有一丝的马虎,所以他准备学习戏文中,微服私访一番。

“使司,您瞧,前面就是河源县的上坡村了!”

胡宾王一行人来到了河源县,这是祯州粮产最高的县,丁口也是最多,共有两千户,历年以来,这里都是祯州的税收大户,马虎不得。

所以,他们一行人穿着常服,骑着骡子,在手下吏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普通平常的村子。

带领他们前来的,原本就是属于河源县的吏员老赵,年不过三十,却满脸的沧桑,这个村庄,原先也由他管辖。

吾唐再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兰古拉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吾唐再起第1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