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请客稍等,我去去就回!”

待门房去后,瞟了一眼这朱门大户,青石玉阶,心中冷笑一声,如此大的豪宅,可惜了,可惜了……

而此时,钟允章钟相公由于分管了吏部与兵部,兵部自不必言,天下兵马都由都督府掌控,只需从户部请款拨款就行了,没啥可忙的。

只有吏部,掌管着官吏的升迁贬斥,权力极大,大汉六十州,官吏上万,忙碌起来是不停歇。

这不,刚把吏部的奏折看完,提了意见,就往都督府送去,伸了个懒腰,喝口茶,整个人瞬间轻松了不少。

“咚咚咚——”

“进来——”眉头一皱,这个时候有什么事?

“阿耶,门房送来个东西,是太常寺少卿送来的……”

门一开,长子钟邕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脸色阴晴不定,脚步迟缓,显然受到了莫大的惊吓。

“哼?平时的养气功夫哪里去了?”瞧着这副模样,钟相公颇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心境,摇了摇头。

“阿耶,您自己瞧!”说着,钟邕就将东西打开,将那块绸布摊开,数十个血字就露了出来,端是吓人。

“这?衣带诏?糊涂啊,真是糊涂!”仔细一看,钟允章瞬间跺了跺脚,气愤难平:

“陛下好好的待在宫中,其他的自然有我等安排,怎生如此行事,这又是一场祸端啊!”

这东西到了自己手里,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被算作屎了。

自己根本就没得罪太常寺少卿,为何如此陷害于我?

“兴许,这不是陛下的手笔,您作为陛下的老师,应该识得他的笔迹才是!”钟邕连忙说道。

“这的确不是陛下的笔迹,但哪个圣旨是由皇帝草拟的?”钟相公气急败坏地说道:

“不行,这是有备而来啊!”

“备轿,我要去都督府——”

掌管着全国兵马,李嘉自己也不轻松。

精兵怎么来的?一个是装备好,一个吃喝好,再加上赏罚分明,精兵就自然出来了。

钱财方面,李嘉确实不缺,但他不想一直奖赏钱财,五代军士桀骜不驯,有奶就是娘,钱这东西,只有更有钱,没有最有钱。

许多人都推崇军功爵制,秦汉唐等,皆因军功爵制而兴,也因其而败,唐玄宗时期,均田制没了,自然良家子也召集不了,所以安禄山手下的兵只是吃安家饭,而不知皇帝。

目前而言,想象西汉周勃那般进入禁军,言明帮刘还是帮吕,让士兵们选择勤汉,简直是妄想,如今的兵士,只会屈从吕氏。

所以,以钱财来募兵,是最次的,首先要以君国忠义为先,如岳飞的岳家军,唐朝收复半个西域的张议潮的归义军。

其次,就是田亩,毕竟国人对于土地的热爱,已经深入血脉,只有授土延绵子孙,那么军队的凝聚力与忠心就会大大增加。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土地迟早会授尽的,等到土地没了,就是军队解体的时候。

不过,李嘉可想不到那么远,整个岭南地广人稀,授点土地又算的了什么,等统一全国再想它法吧!

若是想强军,就必须授田,那么就要掌控全国的土地,但土地又被豪绅们霸占,若想让他们交出土地,就必须掌控全国,掌控全国,就必须拥有厉害的军队……

简直陷入了死循环……

我真是太难了……

李嘉实在是无力吐槽,心烦意乱。

“老爷,钟相公求见!”

“让他进来!”这个老匹夫过来干嘛,难道是准备放弃立场,投靠自己?不太可能,这个老乡脾气倔,没那么容易屈服。

“见过都督——”面对这个霸道的年轻人,钟允章很识相,低头行礼。

“相公哪里的话,应该是小子行礼才是,整个邕州提起相公您,可谓是荣誉有加啊!”李嘉一直保有礼贤下士的人设,此时自然不会甩弃。

第一百六十二章钱赋多少

也不知李都督与钟相公说了甚,反正自此过后,都督府与相公府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些许,就连大公子钟邕,也入了都督府,成为书记官,一时间朝野汹汹。

人人都道,李都督已经掌握朝政,整个大汉江山,不日就要颠覆了。

只有一人则满心的不舒服,衣带诏事件可是他精心策划的晋升前途,如此草草了事,简直是太恶心了。

刘昱心中憋屈的不行。

与他的憋屈相比,海龙军的周奎,可谓是兴高采烈,兴奋至极。

自从郎君入主番禺城以来,海龙军就一直静悄悄地待在港口码头,好似个隐形的,被完全忽略。

在老头领退休后,周奎凭借着功劳,名正言顺的成为海龙军的指挥使,整个南汉的海军,都由他掌控。

可是,海军不比陆军,在整个朝廷的影响微乎其微的,自然而然,地位低了不止一筹,连个禁军的指挥使都不如。

今次郎君唤我,相必有重任加与我!

心中畅快,就连步伐也快了不少,周奎抛出一串铜钱出来,不管门房的感谢,急匆匆而入。

“老爷,海龙军的周指挥来了!”

“让他进来了吧!”李嘉挥了挥手,又与主管户部与工部的崔泉崔相公,继续展开话题,畅谈起来。

“自从免了其他杂税,夏收在即,相公估摸着可能收多少钱?”

“朝廷上下,能收到手的,也不过是那些正税罢了,其他的杂税入手不过百一,要么入了内廷,要么就被地方吞并,与往日相比,差不离多少!”

对于税收,这可是朝廷存续的根本,崔相公自然一清二楚,他心中算了几下,正声道:

“盐税,商税,关市,夏税,专卖,每年入朝廷不过七十万贯,其他的谷粮三十万石,无兵无灾,又免了修宫之事,支持朝廷开销绰绰有余!”

七十万贯不少了,纳税人口不过一百来万,而南唐人口五百万,纳税也不过两百万贯左右,人均纳税高处数筹。

这还是把市舶司去掉之故,不然会更多。

南汉继承了唐制,施行两税法,只收钱粮,所依据的,依旧是高祖时的田亩来计算。

也就是说,哪怕一户平民几十年前家产万贯,但后代败家,一无所有,但仍旧需要承担几十年前的税收标准,可谓是助长了土地兼并。

贫民一无所有,依旧承担了巨大的税收,地主豪绅家产万贯,却只需承担小小的部分税收,甚至还转嫁在贫民身上。

纳税的民户,越来越少了。

南汉朝廷的财政,在整个五代时期,与蜀国一般,都是出奇的富裕,一个是远离战争,一个是凭借海贸,每年从国外流入岭南的白银,不下于十万两。

岭南银贱,一两白银不过两贯钱,而南唐,就是三贯,中原,则是五贯。

吾唐再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兰古拉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吾唐再起第1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