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看穿了朱瞻基心中的疑虑,他笑着告诉朱瞻基,自己不会推脱正使的责任。只要自己的身体顶得住,就一定会带领船队不断向前。之所以让王景弘也出任正使,而不是副使,就是防止自己一旦出现状况,怕他这个副使的身份压不住其他人。而王景弘跟随自己多次出使西洋,即使让他跟自己一样出任正使,他也不会与自己争权。
见郑和对王景弘如此信任,朱瞻基还有什么好说的。他立即颁布诏书,宣布郑和、王景弘同为正使,立即着手准备再次下西洋的相关事宜。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公元1431年初),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启航,踏上了第七次下西洋的征程。在西礁海域和龙头海域,郑和都有短暂的停留,当然是为了祭祀已沉入海底的两座水底墓。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四月,郑和在船队返回的途中病亡,王景弘继续率领船队返航。郑和的遗体送回南京之后,被朱瞻基赐葬在牛首山中。郑和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在朱瞻基面前许下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七次下西洋对于消除交趾独立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尝到甜头的朱瞻基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再次让王景弘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
宣德九年王景弘的这次出使活动,由于并未穿越马六甲海峡向西,因此也没有被称为下西洋。次年,朱瞻基病逝,打这之后,这段让国人引人为傲的明初航海史就此划上了句号。
正统皇帝继位之后,宣布不再出使南洋、西洋各国,海禁从此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华夏帝国的国门也就渐渐地关闭了。
再来说说汪振海与吴中前往长白山寻找蒲鲜万奴墓的情况。兄弟两个带着一些锦衣卫的弟兄,扮作收购长白山老山参的客商,在长白山里转悠了四年,才有了一些眉目。
他们打听到蒲鲜万奴被后人以帝王的规格秘密下葬之后,有一支后人承担了为其守陵的任务,这支承担守陵任务的后人在女真人中被称为“按出虎部”。他们也尝试着与“按出虎部”的人有过几次接触,但对方都对蒲鲜万奴墓葬一事讳莫如深。
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吴中不得不秘密回京了一趟。他要向皇帝朱瞻基请示,对“按出虎部”的人,能不能使用强硬手段。因为吴中相信,假如将这些“按出虎部”的人秘密逮捕几个,配上锦衣卫的手段,不怕他们不招。
但是,如此一来,大明帝国正在派人寻找蒲鲜万奴墓葬一事不说会被世人尽晓,至少会被当地的女真人都知晓,这会不会激起当地的民变?也正是因为事关重大,吴中不得不回京向朱瞻基请示。
不过当吴中回到北京之时,正是朱瞻基病重之际,吴中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向朱瞻基请示汇报此事。不得已,吴中只好在京中等待。正好长年出差在外,这会儿回京了终于有时间陪陪老婆、带带孙子了。
吴中在北京这一等,不仅没能等来朱瞻其的康复,反而是朱瞻基于宣德十年初驾崩了。朱瞻基这一突然病亡,吴中、汪振海的探寻蒲鲜万奴墓葬之事不得不暂时搁置,吴中便让那些一同去了长白山中的锦衣卫们全部撤回。正好!这个烫手山芋算是暂时甩出去了。
对于探寻蒲鲜万奴墓葬这么重要的事情,朱瞻基在临终之前是不可能不告诉继承人朱祁镇的。只是朱祁镇即位之初,一大堆事等着他,他也暂时顾不上这件事了。
等到明英宗朱祁镇召见吴中的时候,已经是正统元年(公元1336年)夏天了。
当年轻的朱祁镇听了吴中的汇报之后,一时有些拿不准了。如果真对“按出虎部”的人采取非常手段,这激起女真人的叛乱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当然,大明帝国并不怕当时的女真人,只是当皇帝的肯定不想地方出乱子呀。
经过再三琢磨,朱祁镇向吴中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不得对“按出虎部”的人采取非常手段,不得挑起女真人的叛乱。
第二,继续在长白山中探寻,尤其关注“按出虎部”的人的动向,就不相信那些蒲鲜万奴的后裔不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去祭祀自己的这位祖先。
第三,一旦发现蒲鲜万奴墓葬,要迅速采取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将蒲鲜万奴的陵墓毁坏。但是,参与毁坏蒲鲜万奴墓葬的人员,不得以任何官方身份示人,必须全部假扮为土匪。这也是为了防止万一行动失败,不至于挑起女真人的叛乱。
返回长白山之后,吴中、汪振海带领着那两百多名锦衣卫开始了广撒网、耐心等鱼上钩的行动。两百多名锦衣卫全部分散开来,有的扮作挖参人、有的扮作采药客、还有的扮起了挑货郎,在广袤的长白山地区开始了大海捞针的行动。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到了正统二年(公元1337年)秋,事情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年,吴中、汪振海二人都已经整整六十四岁了。在长白山这个苦寒地区,兄弟俩个一待就是六、七年了,还真是不容易。
之所以说这一年事情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因为他们锁定了一个目标,这人正是按出虎部的人,名叫孟特穆。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明初之前的女真人,根本不注重自己的姓氏,往往自己部落的名字,就用来当作自己的姓氏。这个叫孟特穆的人,咱们可以理解为他的全名叫按出虎孟特穆。
据说孟特穆出生的那天,他的父亲布库里雍顺竟然在山间意外捡到一颗金豆子。在满语里,黄金的说法叫做“爱新”。因此,孟特穆从小就有了个小名,叫爱新。
虽然爱新是孟特穆的小名,但由于这个名字吉祥,又带着喜气,渐渐地,叫他孟特穆的人越来越少,叫他爱新的人却越来越多。再后来,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名字叫爱新了。
爱新虽是按出虎部的人,但由于血缘与当时按出虎部的部落首领较远,因此只能算是按出虎部的远支。按出虎部的任务是守护蒲鲜万奴墓,他们部落的远支往往都在蒲鲜万奴墓五十里之外的地方居住,只有部落首领的近血亲才有资格在蒲鲜万奴墓附近定居。
也就是说,吴中他们锁定爱新之后,也只是锁定了蒲鲜万奴墓的大致方位,想要真正探寻到蒲鲜万奴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吴中他们能够锁定爱新,这还得感谢他的继父吴合忠。前文中提到过,吴合忠虽是读书人出生,却精通医术,尤其精通于对难产产妇的接生。当年汪耀南的妻子难产,要不是吴合忠出手,早就是一尸三命了,汪振海与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也不可能出现在世界上。
正是为了感谢吴合忠的救命之恩,汪耀南夫妇才忍痛将双胞胎中的弟弟过继给没有子嗣的吴合忠,起名为吴中。
吴中被过继给吴合忠之后,吴合忠本只打算教其好好念书。直到晚年,吴合忠才觉得自己这一身医术,如果不传承下去,实在太可惜了,便开始传授吴中医术。也就是说,吴合忠的那些医术,吴中是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只不过是他很少使用,尤其是接生之术,从来就没有用过,也没有被公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