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只要攻克了升龙城,明军必然士气受到重挫。此时,再趁着我军士气旺盛、明军士气低落之际,分别去对付柳升和沐晟的援军,胜算的把握较大。

这个时候,阮廌站了出来,他反对这个立即猛攻升龙城的方案。阮廌的理由是,升龙城城防坚固,且城中明军众多,如果强攻,即使能够攻下,自己也将伤亡惨重。另外,马骐、山寿已到自己军中为人质,如果咱们此时发起猛攻,必然激起城中明军的愤慨之心,他们反而会更加坚决地固守待援。同时,主动撕毁和谈协议,那也是失人心之举……

而阮廌给黎利出的主意是,对升龙城围而不攻,将重兵布置在柳升援军前往升龙城的必经之地——支棱(今越南谅山省境内)。阮廌要在支棱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阮廌告诉黎利,柳升虽然也是明军的名将,但这人是第一次来交趾,而且是被明朝皇帝仓促之中派来的,他根本就对此次出兵救援升龙城的王通没有任何准备。

阮廌甚至是口出狂言,他笑着告诉在场的众人,那明朝的小皇帝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倘若他要是派熟悉交趾的张辅前来,咱们这一次还真是有些危险。而他偏偏派了个不熟悉交趾的人前来驰援,简直就是送人头嘛……

最终,黎利接受了阮廌的建议。当然,黎利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九月,柳升大军进入交趾境内。虽然黎利的军队占据了多处要隘,但在柳升大军的“强大攻势”之下,黎利的军队“节节败退”。

一连数天,黎利的守隘部队几乎都是一触即溃。由于王通的军事才能平平,这是不争的事实。先前王通被黎利的部队打得大败,在柳升看来这完全是实力的体现。

现在,自己的大军几乎是一路势如破竹,柳升更觉得这也是实力的体现。到了这个时候,柳升不免有些轻敌了。

恰逢升龙城的王通不但派人冲出城外,去向柳升求援,说围攻升龙城的起义军已是疲累不堪,希望柳升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速进兵,万万不可因收到起义军的和谈请求,而放缓了进攻的速度。

还别说,柳升这一路过来,还真的收到过好几封黎利派人送来的和谈信。不过有了王通送来的求援信,想想那升龙城外的起义军也是围城多日,肯定是人困马乏,柳升便对这些和谈信一律不予理会,只是一个劲儿地命令大军加快行程,争取早日将那个军事才能平平的王通从升龙城解救出来。

柳升的大军一路进到支棱,这里是阮廌为他们精心设计的葬身之地。支棱的倒马坡,有一座小桥跨河而过。这日中午,柳升见大部队一路行军,颇有些疲累,便指着这座小桥对众兵士说道:“桥那边地势平坦,过了桥大家就地休整!让伙头兵就地埋锅造饭,今天让兄弟们都吃口热乎的。”

柳升话音刚落,便一抽马鞭,打马快速向那小桥冲了过去。柳升身边的一百多亲卫,也是各自催马,紧随而去。

这一路行军,将士们几乎都是啃干粮,肚子真有些受不了了。这会儿,那些兵士们听主将说过了桥就可以休整,还可以吃口热乎的,顿时也是来了精神,开始小跑着向那小桥方向进发……

就在众兵士憧憬着待会休整之时,可以吃上热菜热饭,说不定领导一高兴,还能赏口酒解解乏之际,只听得一声炮响传来,紧接着那小桥的对岸忽然冒出了好些起义军,一下子就将刚刚过桥的主将柳升等人围了起来。

“不好!中埋伏了!”此时正躺在马车之中将养身体的左副总兵梁铭率先反应过来。

话说入了交趾,好些明军士兵因水土不服,身体都有些不适。左副总兵梁铭、尚书李庆等人皆病倒了,只得坐在马车之中,随中军前行。

得知主将柳升冒进,已中了敌人的埋伏,身体抱恙的梁铭、李庆二人也顾不得在马车之中将养身体了,立即是跳下马车,指挥中军部队前去救援主将柳升。

黎利既然已设下了埋伏,肯定是有重兵守护那小桥的桥头的,明军几次欲冲过去与孤军奋战的柳升部汇合,皆不能得逞。

眼看着柳升身边的兵士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桥这边的梁铭、李庆二人是急得直跳脚。正在此时,天空中又下起了大雨,能见度立马下降,想要营救柳升就更加困难了。

梁铭、李庆二人也顾不得身体不适,不能淋大雨,呼喝着身边的兵士不要命地向桥那边发起冲锋。

而柳升身边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加上又下起了大雨,慌不择路的柳升一不小心,战马的马蹄便陷进了小河边的淤泥里面。

这一下,柳升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顿时便成了起义军的活靶子。黎利的部下顿时是弓箭、梭镖之类的远程攻击武器,如飞蝗一般向柳升陷马处不停地攻击……

柳升本人中镖而亡,跟他率先冲过桥去的近千明军兵士无一生还。梁铭、李庆二人见前军全军覆没,不得不下令暂且退兵。

当然,明军遭受的打击并不仅仅是主将阵亡这么简单。就在这一晚,黎利的部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再度对后撤的明军发起偷袭。

梁铭、李庆二人本来就身体不适,白天又冒雨指挥战斗,晚上都发起了高烧。梁铭听说起义军又前来劫营,顿时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出之后,倒地而亡。

这一下,对于明军就更加不利了。白天主将柳升中伏身亡,晚上副总兵梁铭又死了,大军就只能由正发着高烧的李庆来指挥了。

李庆强打起精神,指挥大军一边应对起义军的偷袭,一边继续后撤,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摆脱了起义军的追击,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

这一下,明军可谓是损失惨重,柳升、梁铭、李庆三人率领的前军、中军共计四万余人,已损失了大半。李庆通过收拢残兵,只聚集了不到一万五千人。加上都督崔聚率领的三万后队,这一路明军也只剩下四万余人了。

而更加糟糕的是,李庆经过这一天一夜的折腾,也几乎是油尽灯枯了。待他率领的残兵与崔聚率领后队汇合,他终于是安祥地闭上了眼睛。

明军连折三大将领,士气极其低落。崔聚只得将部队聚集在昌江,以待经过休整之后,能够重振旗鼓。只可惜黎利永远也不可能给崔聚这个机会了。

第二天上午,大量的起义军又出现在了明军的阵前。此时的崔聚已避无可避,只得吩咐各军迅速结成战斗队形,企图用密不透风的防守和临时搭建的一些防御工事来拖垮前来进攻的进义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的死伤都很惨重。看看天色已黑,双方各自罢兵。

为了防止起义军再次劫营,崔聚不得不加派岗哨和巡逻兵士。这一晚,虽然双方没有发生战斗,但对于明军来说是相当难熬的。白天的激战让他们疲累不堪,晚上却又不敢有丝毫放松,将士们的肉体和精神接受着双重的折磨。

而这一晚对于黎利的起义军来说,却是相当兴奋的。因为就在这一晚,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前来驰援。黎利等人相信,第二天,他们就将重创眼前这支明军。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2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12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