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摇了摇头。
什么头绪都没有。胡濙意识到朱棣交给自己的任务,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关键是自己执行的这个任务,还不能对别人说。而自己又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户科都给事中,这要深入民间似乎是困难重重。
胡濙觉得,这种事儿交给锦衣卫去办似乎才是最合理的,为什么皇上要将这事儿交给自己呢?
朱棣从胡濙的眼中看出了他的疑惑。他告诉胡濙,之所以让他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户科都给事中,他去办这事儿,才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胡濙问朱棣,自己又该以何种身份、何种目的去面对地方官员和各地驻军的盘查呢?
朱棣笑着说:“这个事情好办。朕给你写一道诏书,你随身带上,遇上有人盘查,你拿出诏书,断然不敢有人为难于你。而这诏书之上,朕就写明你是奉旨前往深山探索仙人、寻访仙药。”
嘿嘿!这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历代君王都有寻仙访药的嗜好,他朱棣这一次不过是随大流而已。但这事儿在胡濙看来,还是有些虚无缥缈,骗得了一般人,恐怕还是骗不了一些精明的地方官。
见胡濙还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样子,朱棣说道:“你可曾听说过张三丰这个人?”
张三丰?那不是武当派的祖师爷,太极拳的创始人吗?
历史上可真是有张三丰这个人的,据说,这人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而朱棣跟胡濙提起这个人时,已经是一百六十年后的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了。
朱棣为什么要跟胡濙提起这个人呢?
因为当时江湖上还流传着这个人的传说。
张三丰曾作《上天梯》一文,文中除了讲述他自己早年的经历,还专门提到他曾经遇到了火龙真师,火龙真师传授了他一套修身炼丹之术。后来,张三丰在终南山潜心修道。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九月二十,当时已经一百一十二岁的张三丰在修道过程之中阳神出游,其弟子杨轨山以为张三丰已经羽化升天,便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张三丰置办一口相当名贵的棺木,准备将张三丰下葬。
已被收殓的张三丰阳神回归,得知了杨轨山这片孝心,很是感动,便从此带着杨轨山隐居起来。
大明立国之后,张三丰云游到武当山,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见这山上的许多道观都毁于战火,张三丰便带领弟子将这些已成为一片废墟的道观又重新修缮起来,从此开始在武当山传道。张三丰至此便成了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听说了张三丰的事迹。朱元璋很想见一见这个号称已经一百三十多岁的老道,于是,朱元璋数次派人去武当山去请张三丰入应天。
张三丰知道朱元璋找他的目的,无非是想寻求长生不老之方。虽然朱元璋贵为帝王,但张三丰是不屑与这等世俗之人打交道的,更不会向他们传授什么长生不老的秘诀。于是,面对朱元璋派来的人的多次求访,张三丰是让弟子多次挡驾、避而不见。
朱元璋是什么人?
他岂是那种会轻易放弃之人?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打算秘密离京,来一次“微服私访”。不过,朱元璋的这个“微服私访”可与后来的康熙微服私访有很大的不同,朱元璋的“微服私访”只去一个地方找一个人,这个地方便是武当山,这人便是号称已经一百四十余岁的张三丰。
由于朱元璋派往武当山的人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断过,他们也为朱元璋的“微服私访”向张三丰的弟子放出了一些风声。听得这个风声之后,张三丰不得不离开了武当山。至于他究竟去了何处,无人知晓。
就在永乐初年,云南一带传来张三丰的消息,说有人在大理一带见过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与传说中的张三丰十分相似。
朱棣告诉胡濙,你这次西行,就先往大理一带,去探访张三丰的下落。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有人怀疑你了。
就这样,咱们的胡濙同志开始踏上了他的漫漫西行之旅。明面上,他是替朱棣探寻仙人张三丰、求访仙药;私下里,在官场、在民间皆流传着他在寻找建文帝踪迹的传说;实际上,他是在探寻建文帝之子朱文垚的下落。只是这事儿,唯有他自己和朱棣清楚而已。
而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返回应天仅仅十多天之后,便再度踏上了第二次下西洋之旅。
第二次下西洋的郑和宝船之上,有一个舱室不仅被锁住、任何人不得靠近,郑和还专门派人兵士二十四小时看护。关于这个舱室的秘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
而普通的兵士,只是估计这个舱室之中藏有重宝。因为他们曾经看见过,有一口长约八尺、宽约四尺、高约四尺的大箱子被搬了进去,另外,里面还有一些尺寸小一些的箱子。
只是这些普通的兵士并不知道,那口长约八尺、宽约四尺、高约四尺的大箱子里面装着一副金丝楠木棺材,而棺材里面躺着的便是昔日的建文帝朱允炆。至于那些尺寸小一些的木箱子,都是朱棣给建文帝准备的陪葬品,这其中也包括那块临时加急打造,并由朱棣亲笔书写的黄金碑。
当然,在回应天的十多天里,郑和除了多次面见朱棣,还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与胡俨一起说服了朱霏。
如果说朱允炆的棺材及尸首是船队这次下西洋的大秘密的话,那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扮成一个糟老头子随船出行,便是这次下西洋的小秘密。这个老太太便是朱霏。
郑和二下西洋之事,咱暂且不表,先来说说在大虞国咱和季牦、季貔兄弟,还有沈大哥分手之后的事情。
由于惦记着回到龙头之后,咱还得给沈大哥送一大笔银子去,在季牦、季貔兄弟被张辅、沐晟二人“俘虏”之后,我分别去拜会了黎正阿、范巨论、阮其防三人。
季牦、季貔兄弟走后,明军虽然还有大部分军队留守交趾,但那些陈朝的遗老遗少肯定还要搞事情的。如此一来,咱带着大笔银子路过交趾,安全问题恐怕很难保障。
我甚至打算绕过交趾,在大明的钦州防城(今防城港)登陆,然后经南宁、田州(今广西百色市),入黔滇地区去寻找沈大哥。由于这条线路实在是不熟,我还是担心路上会出岔子,如果黎正阿、范巨论、阮其防三人之中有一人能给我打个包票,我觉得走交趾这条线路还是稳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