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周公辅佐成王,是因为成王还年少,在成王年满二十岁之后,周公便将朝政交还给了成王管理。
建文帝现在都快二十六岁了,还需要你辅佐?你丫的是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吧?
庆成郡主正惊讶得不知该如何接朱棣这话,朱棣顿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皇上不愿意答应,姐姐就先到父亲的陵园暂住几天吧!免得到时候应天城破,到处兵荒马乱的,那帮粗鲁的兵士们骚扰到了姐姐!”
到了这个时候,庆成郡主终于意识到,谈判宣告破裂,只得灰溜溜地回到应天去复命。
既然和谈不成,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开战吧。建文帝只得让盛庸统领水军在六合至浦子口一带设防,希望这长江天险能阻挡燕军前进的步伐吧!
盛庸没有辜负建文帝对其的信任,带领水军依靠长江天险,一次又一次地击退的燕王的水军。
关键时刻,燕王朱棣再次发挥了自己在隐蔽战线方面的优势,成功策反了水军都督陈蠧(d)。陈蠧一降,燕军顺利渡过长江天险。虽然盛开庸再度组织水师反扑,无奈是杯水车薪,已经无力阻挡燕军前进的步伐了。
燕军已兵临应天城下,建文帝只得接受方孝孺的建议,凭借着应天坚固的城防工事,以及城中近十万军队继续与燕军血战。方孝孺还不断给建文帝打气,说各地勤王的军队正在赶来应天的途中,坚持就是胜利。
虽然应天的城防工事的确是很坚固,如果真要凭着真刀真枪地打,燕军一时半会儿还真攻不下应天,但是燕王朱棣有的是办法。
朱棣得知守卫金川门的是谷王朱橞和“好对手”李景隆,便毫无悬念地将金川门作为突破口。
朱棣给这二人分别修书一封。朱棣告诉弟弟朱橞,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相继被建文帝给收拾了,如果自己也被建文帝收拾了,那下一个便轮到他谷王了。
如果谷王朱橞能与自己联手,将来自己一定会给他一块富庶的封地。
建文帝大刀阔斧的削藩运动,早让各位皇叔有些心慌慌了。这会儿,朱棣拿出这事儿出来说道,是一下子戳到了谷王的痛处,谷王便答应了朱棣,准备配合他起事。
至于朱棣写给李景隆的信,那就更简单了。建文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已经是你弃暗投明的时候了。关押在北平的你那昔日的三十多个亲兵,还有你写给我的绢书,我可以随时让他们出现在建文帝眼前的……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燕军占领应天。
闻听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门纳降,建文帝自知大势已去,准备上吊自杀。这时,方孝孺和练子宁闯入宫中。
方孝孺和练子宁跪在建文帝身前,阻止了建文帝的自杀行为,二人劝建文帝赶紧出逃。
出逃?还能逃到哪里去?建文帝有些心灰意冷。
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告诉建文帝,齐泰和黄子澄二人正在江浙一带募兵,此时应该正在赶回应天的途中。
建文帝摇了摇头,说道:“盛庸、平安等人的大军都挡不住燕军,他们两个募集的那点儿兵力能挡得住?朕相信燕王攻下应天之后,下一步必定会去清剿齐泰、黄子澄二人。朕此时逃出去找他们,只不过是多苟延残喘两天而已,甚至还会连累他们招募的那些无辜的兵士。”
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告诉建文帝,正是因为齐泰和黄子澄二人是建文帝最信任的二人,如果建文帝出逃,燕王一定会猜到他必定会去找这二人。因此,才要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之?建文帝有些疑惑。
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告诉建文帝,黄观正在江州至安庆一带募兵,去找他才是最合适的。燕王肯定也不会猜到。
如果齐泰和黄子澄二人招募的兵马能在江浙拖住燕军的主力,建文帝与黄观从长江上游挥师南下,再克应天也不是不可能。
建文帝似乎有些心动,但他还是不放心,问道:“倘若朕再度兵败呢?又或者朕还没找到黄观,黄观的队伍就已经被击败了呢?”
练子宁抬头看着建文帝,说道:“即使真是那样,微臣也有办法给圣上谋得一条生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圣上保住了龙体,将来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自己还能有生路?建文帝有些不相信。
见建文帝有些不信,练子宁立即退下去招呼了自己的一名亲随进来。练子宁指着跪在地上的这位亲随说道:“这是微臣的堂弟,名叫练子通。他自幼拜名师学艺,一身功夫十分了得,微臣让他一路护送圣上去找黄观。如果此事不成,则由他护送圣上去我的老家临江府峡江镇(今江西省峡江县)。”
建文帝惊讶道:“去你的老家?”
练子宁点了点头,他告诉建文帝,别看他是读书人出身,其实他们练家有尚武的传统。从元末开始,他们练家便在峡江镇结寨自保,一般的土匪根本不敢惹他们练家。就是朝廷的军队,想要轻松攻下他们练家寨,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嘿嘿!怎么感觉这练子宁有一种劝建文帝上山为匪的味道。
见建文帝还有些犹豫不决,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急道:“燕军已经入城,现在咱们的兵马正在与燕军巷战,相信要不了一个时辰,燕军就将攻入皇城,皇上还是快走吧!”
说完,这两个老臣在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君臣礼节了,立即是扒下了建文帝的龙袍,为其换上了一套平民的装束。
练子宁一手抓着建文帝,一手抓着堂弟练子通,然后将建文帝的手放到堂弟练子通的手中,对练子通说道:“一切就都拜托给你了。”
练子通双眼通红地对堂哥练子宁点了点头,说道:“大哥您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圣上少一根毫毛。”说完,练子通就拉着建文帝朝宫外走。
走到了门口,建文帝才发觉不对劲,他停下脚步,转身对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说道:“二位爱卿为何不跟朕一起走?”
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来不及解释,他们只是告诉建文帝,燕兵马上就要攻入皇宫了,你快走。至于我们为什么现在不走,练子通会告诉你原因。
很快,一辆事先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出了皇宫,并从兵荒马乱的应天城清凉门出了城。出城之后,立即有一队十多人的队伍与练子通所驾的马车汇合,这些人全部都是练子宁的家丁。
就这样,这十多人骑着马,练子通驾着马车,马车里躺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人正是建文帝。遇上有盘查的,练子通都会告诉盘查的官兵,说马车中这人患了麻风病,再使点儿银子,就这么一路到了池州。
麻风病虽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也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在古代,这就是一个让人闻风色变的重症。一些人听说有麻风病人,早就是躲得远远儿的,生怕传染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