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朱允炆摇了摇小脑袋,说道:“只认得一少部分,但我认得这是刑部上的秋后定斩的折子。”

朱元璋点了点头,许久,朱元璋才若有所思地说道:“有的时候,并不是犯了滔天大罪之人才被问斩!”

对于朱元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朱允炆自然是听不懂。于是,朱允炆问道:“那是为什么?如果这个人没有犯下滔天大罪,只是犯了个小错误,那就应该是罪不至死呀?”

朱元璋看了看坐在自己膝上天真的小孙子,意味深长地说道:“为了大明的江山,有些人必须要死!”

朱允炆更加听不懂了,但他知道皇爷爷要杀人了。这小家伙一急,眼泪都下来了。小家伙一边抽泣,一边说道:“皇爷爷,如果这些人罪不至死,您就放过他们好吗?我记得皇奶奶临终之前,对我和父王说过,上天有好生之德,切不可妄动杀机!”

不知道是朱允炆的纯真打动了朱元璋,还是朱允炆的话让朱元璋想起了仁厚贤良的马皇后,朱元璋两眼无神地直视着前方。许久,朱元璋才低下头,看着膝上的朱允炆,说道:“那就依你,赦免这折子上的人?”

朱允炆这小家伙也是个机灵鬼,听朱元璋这口气,是要放了这些人,立即是一骨碌从朱元璋的大腿上滑了下来,一边给朱元璋磕头,一边说道:“皇爷爷皇恩浩荡,孙儿给您磕头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即使是号称“厚黑王者”,也不好意思在自己的孙子面前耍赖。朱元璋朝侍立在远处的小太监招了招手,那小太监小跑着过来了。朱元璋吩咐道:“将这折子拿到刑部去,传我口谕,这折子上的人,如果查实不了铁证,就赦免他们了。不过所有人等,一律革除官爵、废为庶民,永续不得录用。”

就这样,适尔等人被释放了。不过他们还没有回到老家,太子朱标与皇太孙朱允炆宅心仁厚,救下适尔等人的消息就在应天不胫而走。虽然当时在朱元璋面前求情的是六岁的朱允炆,但大家都觉得太子朱标一向宽仁,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所说的那些话,肯定是朱标教的。

说完了适尔得救之事,沈大哥也是发了好一通感慨。沈大哥的大意是说皇帝朱元璋虽然行事手段太过狠辣,但乱世刚刚结束、新朝刚刚建立,还真要他这种行事风格才能镇得住。好在皇太子和皇太孙都是宽厚仁慈之辈,将来新王登基之后,大明王朝必将走向盛世……

沈大哥这话虽有些贬低朱元璋之意,但他能对朱元璋的狠辣表示理解,对大明王朝的未来如此期待,即使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也完全能够接受沈大哥这通感慨。

不过我对于沈大哥这通感慨,只能表示“呵呵”。因为我知道,朱标是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一天皇帝也没当过。而宽厚仁慈的朱允炆虽然是接过了朱元璋的衣钵,但龙椅都没坐热乎,便被他的四叔朱棣给赶下了台……

在昆明逗留了几日,沈大哥要继续向西南去做贸易,我便与沈大哥和沐英就此别过。沐英由于军务缠身,不便于相送,便坚持由他的长子沐春代他送我们一程。

我虽然再三推辞,但盛情难却,只好让二十出头的沐春送我们。因为我知道,让沐春送我们,也是沐英有意锻炼锻炼这年轻小伙子。

这事儿我们能看得出来,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得出来,这其中就有沐英的次子沐晟。沐晟当时才十七岁,正是爱玩好动的年纪,他听说哥哥有任务,也吵着要跟着一起来。沐英笑着骂了几句沐晟不懂规矩之后,也就算是应允了。

一路上,沐春和沐晟兄弟两个可是为我们介绍了当地不少风土人情。看样子,这哥俩儿虽然到云南时间不长,但对云南倒是挺了解的。沐春和沐晟兄弟直到把我送到路南州(今石林彝族自治县),才双双折返。

回到升龙城的时候,已是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了。好不容易得闲,我便去了趟海阳基地。看看唐耀祖、刘善荣带着众人在秘密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着实让人舒心。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二月,阮景真与幽兰成亲。这标志着咱们胡家与阮其防家族的关系更加稳固了,季牦、季貔兄弟在大陈朝中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了。

三月,我带着陈维林等人再度开启了龙头之旅。这是早先就定下来的,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今后的日子就是在升龙城与龙头之间来回游走。

到了龙头之后,我发现汪耀南有些闷闷不乐。这一打听才知道,就在去年,他将年满十二岁的次子吴中送到了苏州吴中县。前文提到过,当年汪耀南的妻子怀了双胞胎难产,情况危急,只得请吴中县丞吴合忠出手。

吴合忠膝下无子,为了表示谢意,汪耀南夫妻坚持将双胞胎儿子中的弟弟过继给吴合忠,并起名吴中。吴合忠不愿夺人所爱,便以小孩子太小,他没法养活为由,让汪耀南夫妻将吴中带回南洋。

转眼间,汪振海、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都长到了十二岁了。汪耀南觉得是兑现当初承诺的时候了,便坚持将吴中送到吴中县吴合忠之家。可是这会儿,汪耀南的妻子李氏便舍不得了。

虽然汪耀南也是十分不舍,但他觉得做人还是要讲诚信的。况且那吴合忠膝下无子,如果将吴中送了过去,吴合忠绝对不会亏欠了这个孩子。

最终,汪耀南在李氏哭泣中将小吴中带走了。就在小吴中跟着汪耀南出门的那一刻,汪振海冲了出来。

汪振海倒是很有大哥的风范,他对汪耀南和李氏说:“弟弟过继给吴家,这是咱们兄弟出生之时就已经说好的。母亲舍不得弟弟走,乃人之常情。我想母亲可能还是有个顾虑,就是弟弟去了苏州吴家之后,会不会不受到吴家的待见。当年,弟弟过继给吴家之时,我也是被吴家收为义子的。这一趟苏州之行,我就跟着一起去。我想吴家的人既然收了弟弟这个继子,也应当不会将我这个义子拒之门外。我就在苏州吴家陪弟弟几年,让弟弟适宜那个陌生的环境。再说了,我们兄弟两个一起去,互相也有个照应,母亲就不用担心了。”

汪振海这番话真是让汪耀南和李氏大大出乎意料,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儿子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勇气。最终,汪耀南是将兄弟两个都送到了苏州吴家,那吴合忠没想到十二年后汪耀南真的将小吴中给送来了,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吴合忠面对主动上门的两个儿子,那是高兴坏了。自此之后,公务之事是能推就推,只要有时间,便在家中教两个儿子读书习文,他立志要将小吴中培养成一个人物,以不辜负汪家的所托。

汪耀南单独回到龙头之后,李氏少不得时不时还要埋怨他两句。虽然他们除了育下汪振海、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后来又生下了一子二女,但一下子两个大儿子走了,李氏肯定是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11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